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水相中,将模板分子咖啡因、功能单体丙烯酰胺(MA)及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咖啡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印迹聚合物微球进行吸附性能实验、吸附动力学实验、电镜和红外光谱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微球粒径均一,形貌较好,对咖啡因有较好的特异性选择吸附,吸附量为1009.5μg/g,分离因子为2.37。  相似文献   

2.
绿原酸印迹聚合物微球沉淀聚合法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原酸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绿原酸分子印迹聚合微球,讨论了溶剂、功能单体、引发剂(AIBN)及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0 mL乙腈为致孔剂,0.25 mmol模板分子,1 mmol MAA为功能单体,10 mmol EGDMA为交联剂,12.23 mg AIBN为引发剂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Scatchard分析表明在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存在2类不同性能的吸附位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备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分离富集等目的,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优化选择溶剂和致孔剂为甲醇,功能单体为丙烯酰胺,采用沉淀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制备对应的MIP和NIP,沉淀聚合法的MIP与NIP平均产率分别为57.48%和58.85%,本体聚合法的MIP与NIP分别为91.35%和92.71%.从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操作过程简便性考虑,沉淀聚合法为较优的合成方法.三聚氰胺与功能单体的结合实验表明:三聚氰胺与丙烯酰胺之间主要以氢键形成1∶3型结合物,产生特异性的选择性分子识别,结合常数K达到4.93×105,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4.
结合分子印迹技术,以多孔碳微球(P-CMSs)为载体,通过表面修饰后,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制备得到P-CMSs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P-CMSs);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产物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气相色谱仪对MIP/P-CMSs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选择性吸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IP/P-CMSs对DBT的最大吸附量为123.7 mg/g,吸附平衡时间为150min;与P-CMSs相比,印迹结构的引入提高了吸附容量和选择性,且吸附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本研究为油品深度脱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茄尼醇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制备了茄尼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和茄尼醇分子印迹复合膜(MIM).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吸附和渗透特性,并用于烟叶样品中茄尼醇的分离富集.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MIP的印迹因子可达2.20,其对混合标准溶液中的茄尼醇的吸附率达66.9%,明显高于其它组分,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分离富集茄尼醇的性能;所制备的MIM能阻碍印迹分子的渗透,显示出对印迹分子茄尼醇的渗透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以吡嘧磺隆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吡嘧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并比较了3种不同致孔剂和致孔剂体积对所合成的聚合物吸附量和颗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为致孔剂制备的吡嘧磺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均高于采用正己烷和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1)为致孔剂的,致孔剂的用量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聚合物的粒径影响比较明显;以36 mL二氯甲烷为致孔剂制备的聚合物的颗粒度最大,D50为5.36μm,吸附量为3321.29μg/g。对该聚合物进行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表征及选择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形成了明显的印迹位点,且对吡嘧磺隆、苄嘧磺隆、苯磺隆、甲磺隆和烟嘧磺隆的吸附量分别为1146.19、1044.21、1087.27、1051.92和1023.89μg/g,其中对吡嘧磺隆的吸附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制备的目标是获得在空间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子(模板分子或印迹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因其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实用性三大特点而发展迅速.分子印迹复合膜是在现有膜的基础上,在其表面或膜孔中制备一层分子印迹聚合物,使其既有MIP的特点,又有膜的稳定性.以对氯苯酚为模板分子,偏氟膜为支撑膜,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热引发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对氯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通过FTIR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膜进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分子印迹膜对对氯苯酚及其结构类似物(2-氯苯酚、苯酚)的静态吸附量.结果表明:印迹复合膜对模板分子对氯苯酚的吸附量约为非印迹膜的3倍;且对模板分子对氯苯酚及异构体2-氯苯酚的吸附量远远大于苯酚,可能是复合膜上印迹聚合物的孔穴要比苯酚尺寸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手性药物左旋萘普生(S-naproxen)为模板分子,四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印迹法,以介孔材料SBA-15为载体合成了能选择性识别S-naproxen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扫描电镜及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粒径均匀、孔径分布窄、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同时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形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层,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自组装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聚合物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容量分别为Qmax1=2.504μmol/g,Qmax2=16.680μt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9.
微球形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结合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水杨酸为模板分子,水为分散介质、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分别以甲基丙烯酸和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比较了由不同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识别能力和选择性。表明以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更好的识别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沉淀聚合法制备1-苯丙醇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苯丙醇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了聚合反应条件,如溶剂种类、聚合温度、模板浓度、引发剂用量、转速、预聚合时间等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特性的影响.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板浓度为0.01 mol/L、引发剂浓度0.01 mol/L条件下,在乙腈溶液中60℃沉淀聚合可制备出吸附量大且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相似文献   

11.
以大鼠海马膜组分为研究对象,以等电聚焦OFFGEL为研究手段,结合反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考察对酶切肽段的分离富集性能,同时结合DAVID分析工具对分离富集得到的酸性蛋白质进行的GO分析.结果表明,海马膜组分的酶切肽段经过OFFGEL分离后,得到24个不同馏分,每个馏分经过纳流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发现有77% 的肽段专属于一个馏分,在酸性范围内的肽段等电点偏差较小,可以达到良好的聚焦效果;酸性蛋白的GO分析结果显示,质膜和物质的跨膜运输所占比例最大.OFFGEL作为一种预分离手段,可以应用于生物样品的大规模蛋白鉴定,在进一步蛋白质层面的生物功能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凝胶过滤色谱Sephadex G-50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胡萝卜籽中的抗氧化肽进行分离纯化.以DPPH自由基(2,2-二苯基-1-苦肼基)清除率为指标,测定多肽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电喷雾电离质谱法测定该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分离纯化,得到一个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多肽,在质量浓度为1 mg·m L-1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达到(92.02±0.47)%,相对分子质量为339.3 u,由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相似文献   

13.
对条斑紫菜蛋白酶解获得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ACEI)进行纯化和结构鉴定,并研究了条斑紫菜ACEI肽体外贮存稳定性和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血压作用.结果表明:通过2步反相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纯化得到2种单一组分ACEI肽,经液质联用质谱分析肽序列分别为Cys-Ser-Asn-Arg和Pro-Cys-His-Trp,二者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4.71和5.38 μmol·L-1;条斑紫菜ACEI肽不耐高温,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较稳定;用分子质量小于3 ku条斑紫菜ACEI肽组分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灌胃后有显著降血压效果,且降血压幅度随灌胃剂量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N-芴甲氧羰基(N-fluorenylmethoxycarbonyl,Fmoc)作为α-氨基的保护基,以逐个延伸的固相合成法合成TAT-PTD多肽,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鉴定合成多肽的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研究合成的TAT-PTD多肽与质粒DNA相互作用,实验表明TAT-PTD多肽与质粒DNA可以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引、靠近并结合,于是为下一步小单孢菌基因工程的细胞转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使用DEAE Sepharose CL-6B阴离子交换色谱、Sephadex G-25 凝胶色谱和Sephasil 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采用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从牛胎盘提取液中分离出了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多肽。免疫调节多肽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纯化后的免疫调节多肽经过毛细管电泳(CE)鉴定为单一组分。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CIEFE)测定多肽的等电点是3.82。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定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34。蛋白质测序仪测定多肽的序列为Tyr-X-Phe-Leu-Gly-Leu-Pro-Gly-X-Thr。  相似文献   

16.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技术,对人重组干细胞因子(rhSCF)分子进行分析,以确证其一级结构.将rh-SCF样品胰酶酶切,HPLC-RPC分离,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MALDI-TOF-MS)对rhSCF的酶切肽段进行解析,并对rhSCF的O-糖基化和N-糖基化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1)rhSCF分子质量得到测定;(2)rhSCF的一级结构得到确认,测定的肽质量谱的覆盖率达到94%,分子中有两对二硫键;(3)鉴定了样品中的N-糖基化位点,并对rhSCF产品的O-及N-连接糖型上的糖结构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rhSCF一级氨基酸序列和二硫键形成位置与理论上一致,糖基化特性符合毕赤酵母表达蛋白的糖基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alytical methods in proteome research, mass spectrometry was utilized to identify proteins separated by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in the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 BEL-7404. The protein spots were excised from the gel, followed by in-gel digestion, and the peptide mappings were analyz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 Nine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via database searching, according to the molecular weights and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peptides, among which two proteins have not been identified in the other liver-cell database. The sequence coverage was 21% –72%. Furtherm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ed proteins and the liver carcinoma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蜜环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蜜环菌发酵液提取粗多糖,经分离纯化得到多糖-A和多糖-B两个组分,快速纯化系统(FPLC)和电泳法鉴定各自为均一的组分。FPLC法测定A组分的分子量分别为2.0×105,苯酚-硫酸法测得其总糖含量为86.6%,考马斯亮蓝法测其蛋白含量为12.92%,硫酸-咔唑法测其酸性多糖含量为28%,红外光谱呈现多糖吸收特征峰,含有吡喃糖苷键。β-消去反应初步证明所提取的多糖-A存在O-糖肽键。  相似文献   

19.
 依托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寻找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癌前病变高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变(HSIL)相关的血浆预警蛋白标志物,旨在对宫颈癌做到早期预防和诊断。收集维吾尔族HSIL(21例)和宫颈炎(22例)患者血浆标本并制备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样品,通过对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的分离与鉴别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组分,并运用质谱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鉴定和功能识别分析。确定了宫颈炎和HSIL患者的基于蛋白质等电点和疏水性特征的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图谱,筛选出10个差异表达蛋白组分。结果表明,在HSIL患者血浆中3个低丰度蛋白组分含量明显上升,1个组分含量下降;而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出31种蛋白质,其中4种蛋白质与肿瘤进程密切相关,分别是代谢相关蛋白(APOA1)、信号转导相关蛋白(mTOR、EphA3)和免疫功能相关蛋白(HLA-DQB1)。本文针对维吾尔族妇女这一宫颈癌高发人群,展开癌前病变患者血浆低丰度蛋白组表达水平的研究,鉴定出多种差异表达血浆蛋白预警标志物,为本区宫颈癌的预防和早期鉴别诊断及癌变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述中药注射剂的检测状况。方法:查阅、分析、归纳有关文献。结果:中药注射剂的检测方法包括拉曼光谱法、红外光谱法、三维荧光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在所有检测方法中,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最为广泛,由于单一检测手段的局限性,联用技术已成为检测的一种必然趋势。结论:随着先进检测手段的推广,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