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油气田产量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推导建立了预测油气田产量的β模型。该模型不但可以预测油气田产量、累积产量随生产时间的变化,而且可以预测可采储量、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的时间。实例检验该模型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Копытов衰减校正曲线的研究,论证了瞬时产量与年产量的关系,指导出年产量预测公式;给出了利用累积产量倒数与时间倒数之间的关系求解参数的简单方法,并对Копытов衰减校正曲线进行了简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与油气田产量变化规律的相似性特点,针对油气田产量递减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建立了油气田产量递减的灰色预测模型。通过油气田实例,进行灰色预测模型与油田常用的几种产量递减模型的对比分析得出,灰色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之和最小、均方差之和最小的,关联程度最高。结果表明:该灰色理论预测方法计算简单、精度高,结果可靠,可以在油气田产量预测方面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用生产井信息确定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储层非均质性是油气田地质和开发工程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油气田内名井的油气产能,根据美国一些开发多年的油气田产量等生产数据(如累积产量,年度产量和月度产量等)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地质分析提出了月度产量变异系数,年度产量变异系数和累积产量变异系数等特征参数,这些参数有有效地反映了层层内和平面非均质特征,对于高含水期的老油气田油藏地质模型研究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准确的预测油气田生产井的生产动态变化,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极为重要。用地震勘探中的预测滤波模型,对华北油田南马庄马2断块油藏生产井的未来产量进行了预测。试算结果表明,用测滤波模型进行井的未来产量预测是有效的,并且从预测的结果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该模型与其它模型相比,具有算法简单、运算速度快、符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非线性动力学观点出发,以煤炭需求量增长率的时间序列为基础,研究了其所蕴含的动力学特征;求解了该系统的相空间特征及其吸引子,建立了煤炭需求量增长率预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采用Kolmogorov嫡给出了模型的时间尺度.图1,表1,参3。  相似文献   

7.
现有六种油气田动态预测的灰色系统模型,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油气田选择适当的模型。本文从关联度的概念出发,提出了一种灰色模型的选取方法,经过实例验证,证明行之有效,从而克服了选取预测模型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文中对各时间序列(如压力、油产量、气产量及水产量)间的相互影响给出了定量描述,使预测过程更主动。  相似文献   

8.
用生产井信息确定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储层非均质性是油气田地质和开发工程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油气田内各井的油气产能。根据美国一些开发多年的油气田产量等生产数据(如累积产量、年度产量和月度产量等),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地质分析提出了月度产量变异系数、年度产量变异系数和累积产量变异系数等特征参数,这些参数能有效地反映储层层内和平面非均质特征,对于高含水期的老油气田油藏地质模型研究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油气田产量规划可以采用线性规划及动态规划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难度。根据系统理论,应用控制理论方法建立了油气田开发产量规划状态模型,并给出了其求解方法。对某油田产量数据进行了拟合,建立了该油田产量状态模型。应用矩阵检验表明,该模型完全能控。确定了该油田产量规划的控制变量,得到了产量状态模型的系统特征方程。  相似文献   

10.
周永卫  范贺花 《河南科学》2009,27(11):1355-1357
探讨了一个具有如下特征的排队系统,顾客到达的时间间隔和服务时间独立同分布,系统进入空闲之后,服务员开始休假,直到累积Ⅳ个顾客之后,才进入一个新的忙期.此系统是经典GI/G/1排队系统的拓广,利用补充变量法,可以得到一马尔可夫骨架过程,借助于马尔可夫骨架过程理论,该系统瞬时队长分布的积分表示被导出.  相似文献   

11.
以海上稠油油藏为对象,以技术可行性为前提,从提高开发效益的角度出发,提出加速该类型油藏开采的新模式。新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在投产初期就尽可能地提高采油速度,并尽可能延长高速开发的时间,以达到最大采收率。新模式模糊了一、二、三次采油的界限,把三阶段的系列技术集成、优化和综合应用。在开发技术策略上,施行提前注水、注水即注聚、注水注聚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以聚合物驱为主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体系和以钻井压裂、适度防砂、电潜螺杆泵为主的钻采工艺配套技术体系。采用新的开采模式,海上稠油油藏的采收率将有可能在原模式基础上提高5%~10%,甚至更高,显著提高油气资源的利用率,对于石油资源相对紧缺的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疆TPT油田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为缝洞型储层,其缝洞系统在纵横方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寻找储层中的溶洞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溶洞检测方法——累计能量差法,通过建立溶洞系统的理论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对TPT油田三维地震数据进行累计能量差处理后,通过对过井剖面与钻探成果的比较,证实了该方法是非常有效和精确的,能成功地识别和检测储层中的溶洞发育位置和特征。提取了一间房组地震能量差检测值,形成碳酸盐岩储层的溶洞发育平面图,其对后期勘探和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储采比研究中可采储量不变的不足,引入储量替代率,从储采比定义出发推导出储采比与储量和产量变化的关系;基于我国13个油区44个油田实际开发资料,利用提出的开发阶段的划分方法,得到了稠油、低渗和常规水驱砂岩3种油藏的合理储采比界限值,同时得出一些定量拟合关系,可为同类油藏的开发规划服务,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密切割"水平井体积改造是开发页岩油藏的有效手段,裂缝间距和井距是"密切割"水平井体积改造设计的关键环节。基于Comsol建立了离散裂缝网络数值模型,对"密切割"体积改造油藏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了裂缝间距、井距、裂缝复杂程度对增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目标油藏,裂缝间距由30 m缩短至10 m,单井累计产量可提高到原来的1.63倍;布置加密井,将井距从400 m缩短至200 m,目标储层年产量可提高51.17%;生产初期,复杂缝单井比简单缝单井90 d累计产量高39.80%。鉴于人工裂缝呈现非均匀充填的特征,采用等效加密方法表征的裂缝无法反映这一特点,研究了远端无支撑裂缝对改造效果的影响,发现远端无支撑裂缝对单井年产量的影响可达4.38%。"密切割"水力压裂矿场试验显示,采用细分切割的方法缩小裂缝间距,能够有效地提高油井产能,单井年产油可提高79.70%。  相似文献   

15.
李娇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8):4356-4359
摘要:特超稠油油田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后,预测剩余油分布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油藏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为核心,根据古城稠油油田储层特征,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并对区块地质储量、采液量、采油量、注汽量及单井生产历史进行了拟合,综合应用剩余油储量丰度、砂岩有效厚度、渗透率和沉积微相类型等4个指标,制定剩余油的分类评价标准,分析BQ10断块中部区块H3Ⅳ9层的剩余油分布状况,为下步调整挖潜提供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应力敏感现象对不同井控面积下压裂水平井产量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单井机理模型,引入孔隙压缩系数以及孔渗幂指数分别研究在不同井控面积情况下孔隙体积变化以及孔隙裂缝特征对压裂水平井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孔渗幂指数越大,在相同的孔隙压缩系数的前提下渗透率应力敏感性越强,对产量影响越大。对于井控面积大的压裂水平井,裂缝系统渗透率为影响产量主要因素,孔隙压缩系数大导致裂缝导流能力下降快,影响产量;对井控面积小的压裂水平井,生产初期渗透率为影响产量主要因素,孔隙压缩系数大对产量影响大;生产后期,地层压力为影响产量主要因素,由于压实作用气井可保持较高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受多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藏,所形成的众多小断块单元油藏井间连通性差、边界封闭、地层能量有限、开采中地层能量下降快、难以采用早期注水等方式大规模开采。而采用CO2吞吐强化采油方式对此类油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针时复杂小断块低能量油藏单元的地质开发特征,在对油井目前地层流体进行相态分析基础上,通过CO2油藏流体膨胀实验,确定CO2吞吐的驱替机理,再通过CO2吞吐长岩心驱替实验确定CO2吞吐增产原油的程度和时效性。然后建立了针时实际小断块单元油藏单井CO:吞吐的地质和数值模拟模型,在对注气前油井生产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基础上,时CO2吞吐强化采油过程中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重点讨论注气时机和周期注入量对小断块单元油藏增产效果的影响,分析末同注气时机CO2吞吐前后近井地层原油饱和度和压力分布变化规律。从而得出适合于小断块单元油藏CO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的有效时机和最佳操作参数选择,为小断块单元油藏实施CO2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方案设计提供了系统的室内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嵌入马尔可夫链的理论和概率母函数的分析方法对电机制造中的串行生产系统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加工件在每级加工站上的平均逗留时间,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实际系统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计算机模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海上强底水礁灰岩L油藏水驱采收率进行快速预测,通过对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地质参数、流体参数和工程参数进行分析总结,建立了包含影响开发效果各个因素的机理模型,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获取了采收率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函数关系,确定了影响油藏水驱采收率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与多元非线性回归理论,建立了礁灰岩油藏水平井开发水驱采收率定量表征模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采收率表征模型可用于强底水水平井开发条件下的礁灰岩油藏采收率快速预测,预测结果精度较高,误差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