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京新政的开局之年以2012年12月27日普京向斯托雷平纪念碑敬献鲜花的方式结束。竖立纪念碑是为纪念斯托雷平诞辰150周年。斯托雷平是尼古拉二世时期的总理,在苏联时期曾被认为是沙俄统治末期反动势力的代表,但几年前却在一次评选活动中高居“最伟大的俄罗斯人”榜眼之位。“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普京这句被中国媒体广泛引用的豪言壮语,实际上是出自斯托雷平。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台湾海峡两岸都进行了一场旨在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改革。在大陆新解放区,无偿没收了地主的7亿亩土地,分配给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在台湾,则是有偿的征收地主土地46.6万亩及“公地”162万亩,转卖给19.5万户农民。台湾土地改革的规模简直不能同大陆的土地改革相提并论,改革的彻底性也大不一样。但有些同志以台湾经过土地改革走上“经济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村发生了重大变化。1946—1950年,在国际民主力量和战后空前高涨的日本人民和农民斗争的强大压力下,美日反动派进行了“土地改革”,其目的是通过扶植资本主义经营的富农来代替半封建地主,作为他们控制农村的基础。这一改革的结果,日本农村的半封建的士地所有制(山林除外)基本上瓦解了。但是,由于“土地改革”的不彻底,以及“土地改革”后农民商品经济的扩大,美日垄断资本进一步加深了对日本农民的剥削和掠夺,从而使农村阶级分化日益加深,日本农村正面临新的变动。《日本农村阶级分析》通过大  相似文献   

4.
1949年中国国民党败退台湾初期,由于外交冷落,内政混乱,经济凋敝,台湾岛内人心惶恐,局势动荡,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危机四伏,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从1949年到1953年,退台后的中国国民党当局被迫采取“和平渐进”的措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不但缓解了国民党败退台湾时的经济危机,也为其在岛上的政治统治奠定了基础,这次土改可喻为国民党败退台岛后的一棵“救命稻草”,它具有重兽古白政治素涵.  相似文献   

5.
建国之初,农村凋敝,农业生产发展迟滞以至破产,农民生活极端困苦。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党和政府制定法令政策,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是人民民主革命在军事斗争胜利后的又一场重要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它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三农”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但靠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进行政治斗争和经济变革,从长远看来,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对台政策,一直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重要国际关系的议题之一。60多年来。两岸关系起起落落.为世界所关注,也时刻牵动着两岸政治家、企业家和老百姓的心,但多年来,这样的关系一直缺少一个较为直观的度量,本文所提出的“海峡关系指数”或许可以将两岸关系以较为直观的、可度量的数字来表示,  相似文献   

7.
普京新政的开局之年以2012年12月27日普京向斯托雷平纪念碑敬献鲜花的方式结束.竖立纪念碑是为纪念斯托雷平诞辰150周年.斯托雷平是尼古拉二世时期的总理,在苏联时期曾被认为是沙俄统治末期反动势力的代表,但几年前却在一次评选活动中高居"最伟大的俄罗斯人"榜眼之位."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普京这句被中国媒体广泛引用的豪言壮语,实际上是出自斯托雷平.他曾经说过:"请给俄罗斯20年外部和内部的安宁,您将不认识俄罗斯."普京看重的是斯托雷平坚持俄罗斯走自己的道路并维护俄罗斯强国地位的坚强意志.  相似文献   

8.
在反思“纯文学”的问题中,不能仅仅以文学为中心来讨论20世纪80年代确立的“纯文学”的观念,或者通过揭示文学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并不能面对“纯文学”所带来的“去政治化”的逻辑。本文通过对瞿秋白临终遗言《多余的话》的细读,认为在瞿秋白看来,认为“文学”比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更能把握现实,这种对“文学”的理解并不是说文学相比政治更“自由”,而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出现了问题,所以,这里的“文学”不过是在“政治与文学”的二元结构中凸显政治困境的他者,或者说文学比政治更“政治”。  相似文献   

9.
1934年,我党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理论例题。经历半个多世纪的丰富和发展,最终形成“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生命线”生动简洁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军事以及其他工作关系的根本原理。建党80年来,我党一直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团结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奋发向上,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内涵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发挥“生命线”的作用,依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思想在社会上引起的争议,提出了应从时代的角度去把握“以德治国”的深刻内涵,“以德治国”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德治”,其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的必须。为了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文化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以来,从市民社会论、社会转型论到社会断裂论,一个立于比较充分的实证研究并能完整阐释中国社会基本结构特征的中国认识还没有形成。如果从政治史、社会史来分析,无论是“不断革命”的传统社会主义时代的阶级斗争,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新时期发生的假冒伪劣活动的社会化,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一种冷战性的社会关系。社会冷战论可以作为分析中国社会的新范式,并为新的改革提供方向性的知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有惊无险,细川政权初度政改险关;分化组合,日本政坛第二次大震动已露征兆。政治改革犹如日本政坛的“百慕大三角”。自从1988年竹下内阁末期爆出里库路特丑闻,政改问题就提了出来。然而在近六年的时间里,由于“金权”利害关系复杂交织,矛盾盘根错节,政改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海部、宫泽等几届内阁都先后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1993年日本多党联合政权上台后,细川首相就向国民宣告,“本届内阁以政治改革为第一使命”。随之细川开始着手实施“政改使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施创新教育,要以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为突破口,实现三个转化:即“以书本知识为本”向“学生发展为本”转化;“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转化;“以教案为本”向“以开放生成性课堂为本”转化。  相似文献   

14.
王梅 《科技信息》2008,(17):321-321
本文论述了新旧两种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室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改革中的问题和困难,改革的思路和对策。大学韩国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将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上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韩国语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闻一 《世界知识》2013,(4):44-45
近两年,一个原本名声不佳的历史人物斯托雷平,成了俄罗斯领导人和学术界极为关往的对象,俄罗斯出现了一个由国家领导人鼓动起的“斯托雷平热”。任“俄罗斯第一频道”2008年所做的“饿罗斯名人”调查中,斯托酋平仅次于13世纪俄罗斯领袖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他居第二  相似文献   

16.
徐麟文 《科技资讯》2009,(6):193-194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堆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为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而研讨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针对明显,应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方法加以探讨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和改造知识分子的政治手段,知识分子把土地改革作为改造思想的革命平台。上下互动,推动着数以十万计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初步改变了知识分子原有的世界观,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成为建国初期最有成效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其政治现代化开始起步。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自由民权运动”则是继明治维新之后的一次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其目的是要促使明治政府继续完成政治上的资产阶级改革,建立立宪君主制,加快政治现代化的步伐,以适应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其政治现代化开始起步。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自由民权运动”则是继明治维新之后的一次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其目的是要促使明治政府继续完成政治上的资产阶级改革,建立立宪君主制,加快政治现代化的步伐,以适应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引入问题导向,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过程中现实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存在问题,把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适应性之间的状态差距、教师胜任力欠缺与“六要求”之间的状态差距、教学思维局限性与教学过程“八统一”的状态差距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来研究和推进,并由此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