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况周颐癖词五十余载,词论、词作成就卓著。其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为其成就更高的词论所掩,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可与《蕙风词话》正续编及其他词学文献相互发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是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立足《词论》文本予以探讨,它是词发展的概述和对词人的品评,实际上首次提出了词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两个问题:词与诗的关系和词的特质问题。基于音律规范来区分诗文和词,词在文体中“别是一家”,指出“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都会损害词的“本色”。基于内容方面的特点,社会重大题材适合入诗,而儿女私情琐事适合入词。把词从诗余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自立门户。这符合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宋词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切决定了《词论》在词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3.
《词径》是晚清时期一篇较有系统的词学论文,它对传统词学中所谓“正统”的词学观进行了总结,其“作词十六字要诀”是对词的本体美学特征的体认。  相似文献   

4.
况周颐的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辑补况周颐词集之词论文献,对其词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词学属于文学研究的范畴,它是一个包括词源、词乐、词调、词律以及词人、词籍、词论、词派、词史等众多内容的广泛、复杂而相对严密的学术体系,词学批评的概念虽为后起,但具体实践在词坛形成之日已萌动,而批评的精神、理念随着词学的发展也不断传递和积淀,词学批语研究作为对批语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更应注重它的科学性,以当代意识和历史实感来凸现词学批语研究的科学性,深入研究宋代的词学批评,将大有裨益于我们对后世及整个词学批评史的体认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顾贞观是"清初三大词人"之一,他不仅创作了《弹指词》,而且还有自己鲜明的词学观点。纳兰性德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他的《饮水词》也是当时及后世传唱已久的词集。顾贞观和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拥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对清初词坛产生过影响。他们对词学观和创作有共同的主张,却也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7.
龙榆生和詹安泰都是现代词学研究中卓有建树的大家,在词律方面,二位先生用力特勤,多有观点新颖、立论严谨的研究与阐述。本文拟从调谱、用韵、四声三方面对二位先生的词律研究进行梳理与比较。以期对现代词学历史与研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词学蔚为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2006年8月,齐鲁书社出版了崔海正教授主编的《中国历代词研究史稿》(分五册),这是一套汇集词学史料和批评史料,并对词学研究进行历时性概括和述评的丛书。此书编纂体例新颖,史料翔实,述论结合,以当下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方法对于千余年的词学研究进行精到的述论,是词学学术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赵崇祚的《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欧阳炯的《花间集叙》从理论上对温庭筠以来的绮靡词给与了认同和张扬。因此,不仅欧阳炯的序是中国最早的词论专文,他在序中阐述的词学审美标准,也就成为中国最早的词学批评标准。《花间集叙》中的“词为艳科”的理论的形成和对词情的侧艳的审美评价,是对儒家诗教理论的一种突破,但它立足于追求享乐的人生态度及对词的侧艳品格所作出的片面的强调,又把词的价值功能狭隘化,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0.
通过使用《蜕岩词》的《强村丛书》《知不足斋丛书》《四库全书》三个版本,对唐圭璋编的《全金元词.蜕岩词》进行校勘,从格律和词作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罗列出《全金元词.蜕岩词》中存在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北宋是词学的成熟、发展期,各种风格词作的涌现推动了词学观念的产生、发展,北宋初期关于词学观念的表述并不多见,但普遍上还是比较认同以《花间集》为传统的词风,词体的独立意识尚未形成。而到了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词学思想出现了新变,“词别是一家”,独立的词体意识开始形成,为后来政和、宣和年间词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叶恭绰先生编的《全清词钞》是收录清词最多的选本。作为一个选本,编者在弃取之间就有一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又是什么呢?通过对《全清词钞》的粗略阅读,大概得出以下几点:标榜抒写胸臆,率尔而作,反映重大现实题材;主张革新词之格律,提出“能合乐、有韵脚、雅俗能共赏”的新词律观;并且在《全清词钞》的编辑过程中,努力实行其“搜罗宏富、审慎精严”的词学文献观。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中国文艺理论有自成一家建树的王船山,他的词学思想,虽因所编《词选》的散佚而无法窥测,然而艺术的相通及船山部分词前的序言,皆为我们了解船山的词学态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俞平伯的词史观主要集中反映在《〈唐宋词选〉前言》一文中,他认为词发端于民间,是诗进化的结果;词有两条发展道路,分别是以《花间》为代表的“获深”和以苏、辛为代表的“广深”,后者更接近词的本色,为词之正宗。他接受并扩充了黄侃、胡适及王国维的词史观,同时在俞樾、俞陛云的影响下幔取了传统词学理论的精华。他的三本词体鉴赏专著是其词史观的重要实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15.
道光年同,浙派在江浙词坛继续沃跃着,但时代的动荡剧变使浙派词人在词学在观上呈分化的趋势,一方面,以戈载为代表的吴中词派,依然鼓吹审声守律,持守清空雅正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以孙麟趾为代表的浙派追随着,在摸索变革浙派词学的最佳出路,呈现着向常州词学靠拢的态势,而常州词派的后继者--董士锡、宋翔凤、周济,也在不断修正张惠言选词太严和论词拘泥于比兴的审美偏向,在坚持尚意的宗旨下吸纳了浙派词学重格的合理成分,试图为人们设计一条最佳的学词路径,这标志着浙派词学和常州词学由对立趋向融合。  相似文献   

16.
《存悔词》是况周颐刊印的第一本词集。从1879年至1925年,况周颐不断对其删、增、改、定,故传世的《存悔词》有足本、删定本之分。由于其滞后的文献整理,目前学术界仅参引其删定本。《存悔词》计有足本2种、删定本1种,收录词集自序2篇、词作69首。这些不同版本的《存悔词》,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况周颐的词创作、词学理论的演变。《存悔词》所录词作抒发性灵,轻倩流慧,具有一定文学价值;同时,它为研究况周颐及其词学、近代文学提供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此外,词集自序及删改过程,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锐词学思想与常州词派词学理念迥异,其推尊柳永,重字句、协韵与守律,且填词较好地实践其理论主张。不惟如此,柳永词谱之功与婉约风格受到陈廷焯、郑文焯、刘熙载、王国维以及朱祖谋等词学家的青睐,反映了柳词经过清初、中叶传播的沉寂之后于晚清民国再次进入词学家的接受视野,亦体现了晚清民国词学思想的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18.
万柳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1):47-50,76
词社萌芽于北宋,成型于南宋末期,到了清代随着词学复兴而高度繁荣,表现出不同于前代的时代特征:形成了全国性的词社网络,促进了各地词学的交流和互通;词学结社目的高度觉醒,词社更具专业性,对词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社集内容多样,为词学文献的丰富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文学史成为我们认识过去的文学世界及其理论的一个基本知识背景。文学史话语实际上隐含着对于新文化运动本身合法性的认同。朱祖谋是晚清词学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他的《词莂》是对清词历史的独特回应。通过朱祖谋的《词莂》,可以分析我们面对传统的困境以及可能。  相似文献   

20.
况周颐的《粤西词见》是广西历史上第一部词作总集,其编纂的动机除保存粤西词作文献之外,还有借编撰以度无聊生涯之意。在存词、选词、评词、注词等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作为一部重要的词学文献著作,其草创之功不可抹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