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分析国内外复合材料预制体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复合材料构件的成形制造目前存在用工密集制造效率低、形性精确成形调控难、成形过程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介绍了数字化柔性导向三维织造成形方法和变曲率预制体铺放-缠绕-针刺一体化成形方法,提出了复合材料构件成形技术与装备的未来发展建议,以推动复合材料构件高效率、高性能、高质量的自动化数字化成形制造技术发展,更好地提升基于纤维预制体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道宏 《科技信息》2010,(19):158-158
展望21世纪,材料塑性成形技术一方面正在从制造工件的毛坯向直接制造工件,即精确成形或称净成形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为控制或确保工件品质,材料塑性成形技术已经从经验走向有理论指导,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本文着重就一些有发展前途的精确成形技术及成形过程模拟仿真技术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3.
对完善竞技武术套路评价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武术的发展与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密切相关, 与各阶段的规程、规则更有密切的联系, 它将直接影响着训练的核心及竞技武术的技术走向.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和对比分析研究法, 对我国武术竞赛规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初步探讨完善竞技武术套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直齿轮的精密挤压成形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属塑性成形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其优势较传统的制造技术十分明显。在本文中,对直齿轮的塑性成形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直齿圆柱齿轮的精密塑性挤压新工艺,即分流成形原理及精密成形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精细饰纹件等离子熔射快速制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精细饰纹件等离子熔射快速制造技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着重研究精细饰纹熔射成形及后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详细分析和评价了基模特性、射流特性、粉末特性、熔射枪结构、熔射工艺参数等重要因素对熔射成形件质量的影响,给出了射流图像采集方法、粉末飞行速度和温度的数值模拟模型及测量技术方案,最后进行了典型精细饰纹件的熔射成形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熔射成形技术可以快速制造精细饰纹件,实现成形与加工一体化,且工艺简单、成本低,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6.
人类战争在经过徒手作战、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之后,在新的世界军事变革浪潮催动下,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开始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  相似文献   

7.
王永倩  宋继华 《科技信息》2009,(10):326-326
人类战争在经过徒手作战、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之后,在新的世界军事变革浪潮催动下,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开始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  相似文献   

8.
薄楠 《科技信息》2008,(16):198-198
对武术由一项原始格斗技术发展成文化载体的演进历程进行研究。认为:先秦文化的繁荣使武术初具文化特色;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宋明理学的世俗化,促使武术成为成熟的文化载体,具有多方面文化特色;西方文化及竞技体育改变武术发展中的不良趋向,但降低了武术的层次。  相似文献   

9.
通过本讲学习,认识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压迫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奴隶制度是一种极其野蛮残酷的剥削制度;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在奴隶社会中,只有奴隶才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的基本阶级,只有奴隶的阶级斗争和奴隶起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一、奴隶社会的形成奴隶制度是人类社会普遍的发展阶段。古代东方的几个文明古国,即埃及、巴比伦(今伊拉克一带)、印度(今印度和巴基斯坦)和中国,约于五千多年前至四千多年前先后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希腊和罗马(今意大利)约于三千年前进入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最完整的典型代表。由于世界各地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各国奴隶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0.
探讨激光熔覆成形技术直接制造砂型铸造用金属模具的问题.通过分析砂型铸造用金属模具无悬臂结构、有拔模斜度、采用圆弧过渡等结构特点,论证了激光熔覆成形技术适用于这种模具的制造,能降低模具制造成本、缩短工期;提出了在应用中进一步轻量化、低耗化的对策,并指出随着激光熔覆成形技术的发展,砂型铸造金属模具的轻量化、低耗化将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而发展.先是“有市无城”、“日中为市”,人口早集晚散;到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有市也有城墙的城市才逐渐形成,但规模都不太大,城中虽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但人口仍然是早集晚散;一直到了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时代,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才大发展起来,出现“城市膨胀”,城墙的保卫作用丧失以及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逆城市化”发展过程.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人类社会将向更高级阶段发展,城市乡村化,乡村城市化,城乡差别逐步消灭,城市化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人口自由流动,集散自如.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肇始阶段,《诗经》便是成书于此时。《诗经》同时作为中华元典和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凝聚着先秦时期治国理政的智慧,也对历代的治国理政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中国古代社会早期的统治者往往将"天命"作为自身政权的合法性依据,《诗经》在注重"敬天"的同时也强调要"法祖",提出"天命无常,维德是予",拉开了由神治走向人治的历史序幕,并由此产生了"以德配天"的思想理念。其次,"使贤吏执良法"的认知与实践使得善法和良吏相结合,促进中国古代司法逐步走向文明。最后,《诗经》强调亲近民人而重视民生民命,以德化民而"行宽仁安靖之政",体现了先秦时期治国理政以"教化为本"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3.
赵华 《山西科技》2008,(1):115-115,117
中国武术早在奴隶社会就进入娱乐文化的领域.它以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精湛无比的技艺、精深广博的内涵,赢得了古今中外人们的赞誉,这是与武术本身的娱乐性分不开的.千百年来,武术以其独特鲜明的娱乐性体现在社会各阶层的文化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人际关系理论经过了从产生到形成、发展的演变过程。虽然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就已开始萌芽,但其真正系统化、规范化却体现在春秋战国以后发展起来的封建礼教伦理思想中。从中国古代德育人际环境思想的历史看,一方面,随着封建制度发展到没落,关于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思想也逐渐僵化;另一方面,从春秋战国到唐宋明清,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却越来越忽视环境的育人功能,忽视环境对人德行的作用,不仅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整个社会的倒退。  相似文献   

15.
祭祀先祖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古老传统,古代社会非常重视祭祀,在生产力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祭祀首先是被先民视为维护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有时候甚至将祭祀与战争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祭祀文化。本文以陈汉军旗萨满祭祀为个案研究,通过考察其祭祀的表现方式以及祭祀的具体情况对其祭祀形式与类别进行了简单概括。  相似文献   

16.
徐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孕育了剽悍的民风,也繁衍了武术.本文以徐州的历史发展为线索,结合农民起义、历次战事来展示徐州武术的发展及流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在武术基础教学训练中,功架与姿态,是套路运动的关键因素,是组成套路的单个动作架势.练好武术套路必须首先将每个动作的功架与姿态做得正确,这如同建好高楼必须砌好每一块砖石一样.民间拳社流行一句谚语“唱戏听嗓子,练武看架子”,架子与姿态二相互联系,因此,练好功架与姿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近代社会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史学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对孙中山的习武历程进行了探析,并结合史实对其所持武术观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孙中山早年的习武阅历为其能与武术团体相融合并最终成为领袖夯实了基础,革命成功后从戎不辍更表明其对武术之价值的充分肯定;在其为《精武本纪》所作“序”中充分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对武术之价值所持的观点:一、在近代社会,武术之技击价值在战场上仍有很大的实用性;二、武术对于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及维护世界和平意义重大;三、武术有增强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的"非"和"匪",在很多字典辞书以及古代汉语教材中,都不加以区别,用简单的"同"或"通"来解释。有必要对这两个字进行历史的考察,得出符合语言事实的结论。"非"和"匪"的用法由于时代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同时文章又对"篚"字进行了描述,理清了"非"、"篚"、"匪"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对这两个字使用情况的统计,可以对先秦典籍的断代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20.
岭南先秦古国的研究是先秦史研究的薄弱环节。驩兜在古籍中有驩头、丹朱、驩吺等九名,实为中原丹朱部族与苗蛮驩兜部族融合后的我国文明初期的一个部族。他们受中原部族攻略,被放之“丹渊”“崇山”而南迁,历经河南丹水,湖南澧水、大庸,广西崇善等地,最后沿左江、郁水东徙,“其子居南海而祠之”,成为岭南先秦时期的较早古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