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应邀来我校访问1994年10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了访问。丁肇中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外籍院士:他长期从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研究,曾...  相似文献   

2.
2003年1月12~19日,应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邀请,东南大学副校长邹采荣教授和计算机系主任罗军舟教授,赴美国NASA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参加了他所领导的国际合作项目“太空磁谱仪(AMS,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实验的技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丁肇中教授1980年7月8日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所作报告的记录稿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仅供参考。丁肇中教授的报告介绍了他和他的同事们在最近二十年来所作的工作:“重光子”的研究,特别是得到1975年诺贝尔奖金的J粒子的发现;电子大小和量子电动力学适用范围的新实验;胶子存在的间接证明等。该报告反映了作为世界上第一流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的丁肇中教授的实验思想,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在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通过手控操作再次完成载人交会对接之际,多国航天专家和宇航员对中国此次太空任务的关注热度持续升温,与中国开展、加强航天合作的呼声此起彼伏。深远意义点评不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指出,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科技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成果的四分之一,这个国家就可称为世界科学中心。中国曾利在16世纪前独领千年风骚。新世纪里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如何振兴科技?这是丁肇中教授关心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最后一个深秋,适逢中国科学院50周年院庆,科学院特别邀请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中国参加庆典,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均在被邀请之列。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杨振宁教授。 今年77岁的杨振宁,身着藏蓝色西装,蓝色格子领带,目光炯炯。在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执教了30多年之后。杨振宁教授于去年元月正式退休,之后他应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之邀回国主持一项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清华大学在职教授。 谈话开始前,杨振宁从口袋里掏出一支润唇膏,涂在有些发干的嘴唇上。由于连  相似文献   

7.
6月17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山东大学西校区作了“我所经历的实验物理”的精彩演讲,演讲结束后,丁教授又和夫人SusanTing博士匆匆赶到位于南校区的山东大学空间热科学研究中心,与山东大学师生就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进行了座谈。山东大学空间热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程林教授等向丁肇中教授汇报了中心工作人员所承担的AMS项目中的热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得知中心已完成了所承担研究工作的三分之一多,预计今年10月份将全部完成热系统的科研工作时,他微笑着说:“做得不错,很不错。”随后,丁肇中教授就AMS项目的相关问题与省科技厅厅长姜代晓,山东大学校长展涛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山东大学参加AMS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并书写了山东国际科技合作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邀请新上任的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原驻法大使)到他家里做客,吴院长向丁教授提了一个要求,请丁教授到外交学院讲课。丁教授欣然同意了。外交学院为什么要请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讲课呢?吴院长说:“道理很简单,优秀的外交官是通才,而不是专才,是杂家,懂的世界很广,特别是对科学的理念要有一定的认识。”丁教授所要讲的是对过去30年物理研究的回顾。他现在正在国际太空站搞一个实验,就是AMS(AlphaMagneticSpectrometer阿尔法磁谱仪),研究有没有反物质。吴院长曾问过他一个问题:“你怎么想起这个点子的———反物质?”他说:“我是在家里散步的时候想出来的。”他家里有个小树林,他经常在那里散步。演讲前,吴院长问教授,“你怎么把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话给大家讲清楚?”教授回答说:“真理总是很简单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发展战略国际咨询理事会会议于2018年9月13日在四川大学召开。原国务委员戴秉国,成都市政协原主席黄忠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以及来自哈佛大学、美国国家工程院等全球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和跨国企业的校长、院士、教授、商界精英等19位理事,共同围绕"综合型大学  相似文献   

10.
10月 1 8日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作客我校 ,并为我校师生献上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上午 1 1时许 ,在校领导朱玉泉、樊明武、王乘的陪同下 ,丁肇中先后参观了水电学院仿真中心、物理系引力实验室、材料学院、机械学院等地 .所到之处 ,丁肇中都受到了师生们的热情欢迎 .下午 2点半 ,丁肇中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寻找宇宙中最基本的结构》的讲座 .讲座前 ,丁肇中从校长樊明武院士手中接过了聘书 ,成为我校名誉教授 ,樊明武还为丁肇中佩戴校徽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学科前沿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资助领域战略国际研讨会”于1999年8月23日至25日在京召开。来自海内外的百余位科学家和高层次科技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教授、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einhardSelten教授、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HaroldW.Kroto教授以及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田长霖教授和J.W.Morris教授、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何志明教授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BerrienMoore教授等10位国…  相似文献   

12.
 5年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科协第六届年会上,作为中国宇航学会推选的代表,我在戚发韧院士担任主席的分会场,主持空间技术开发与应用专题的学术交流。首次主持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忐忑不安的我惟恐难以驾驭,听了徐匡迪院士、王岐山市长、张启发院士和丁肇中教授所作的特邀报告,犹如看到了导航的灯塔,又似补足了续航的能量。特别难忘的是丁肇中教授的“我所经历的实验物理”讲演中谈到体会时的一席话:“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认为正确的事,不要惧怕困难,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改变。同时,决策机构要给优秀的年轻人机会。”让我领略到了大科学家的真知灼见和科协的心愿。  相似文献   

13.
AMS实验,即阿尔法磁谱仪(AlphaMagneticSpectrometer)是丁肇中教授领导下的一个大型国际合作实验,包括美国、中国、意大利、瑞士、法国、芬兰、中国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37个研究机构的2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个实验。中国科学院电工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月20日,世界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莅临我校,在校本部报告厅作了题为《我所经历的实验物理》的学术报告。他以“5个故事”为线索,谈了5次实验的5个体会:“不要盲从专家结论”、“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意外现象要有充分准备”、“选科学上最重要的题目”、“竞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丁教授儒雅而又风趣的演讲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千余师生的会场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2008,(11)
日前,举世瞩目的2008年诺贝尔奖正式揭晓.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和德国的9位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领域(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及化学奖)的三大奖项。其中.美籍华裔科学家、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成功问鼎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之后第7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科技界声音     
<正>没有人记得谁第二个发现了相对论,要做就做第一。在自然科学研究上,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40多年来,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做实验,做完一项实验接着做另外一项。只有集中所有的时间做一件事情,才有成功的可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丁肇中光明网[2015-06-23]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文摘     
世界三大基因库成功落户中国 2000年8月,当刚从美国归来的陈晓宁教授小心翼翼地将一片片活体基因板放入-86℃的冰箱中时,世界三大基因库正式落户中国,也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掌握最顶级基因技术的又一个国家。 这三大基因库是:人类基因克隆库、人类基因探针库、小鼠基因克隆及控针库。 陈晓宁教授几年前,就已开始给中国的基因组研究和医学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随着宇宙的形成就产生了信息。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无时不有。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类思维都与信息密切相关。人们认识世界实际上就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的过程。1998.06.03.丁肇中领导的在发现号航天飞机上进行的阿尔法磁谱仪(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实验就是为了探索宇宙中反物质与暗物质的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同理,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20.
由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庄圻泰主编,反映单复变函数理论及其应用最新研究成果的《国际复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英文版),1988年底由国际出版机构世界科学出版公司(World scientific)正式出版.这次国际学术会议是由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