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阐述了禹功、禹域、禹鼎、禹战和禹刑等历史事迹。提出了大禹实事求是的创新、德治管理思想,敬民、养民、户民、教民的民本思想,克服自然、人定胜天的精神,以及"一心为公、吃苦耐劳、身先士卒、不畏艰险、锲而不舍"20字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夏商周时期,中国先民已进入文明时代,尤其春秋战国时期乃中国历史上的"轴心时代",经济疾进,社会发展迅猛,诸子百家风起云涌,学派林立,理论纷呈.管理思想不断生成,其代表人物有夏禹、周公、吕尚、李耳、庄周、孔丘、孟轲、荀况、孙武、孙膑、墨翟、韩非、子贡、白圭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循吏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应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条件。从《尚书》的视角看中国古代循吏的思想基础,主要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德治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以及"崇善抑恶",爱憎分明的价值评价观。研究中国古代循吏的思想基础,有助于我们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吸取思想营养,保持和发扬尧、舜、禹以来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官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从思想深处防止腐败。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以先秦道家圣人思想为主体,兼收儒、法等家的圣人思想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圣人观。在《淮南子》中,圣人一般是指伏羲、神农、尧、舜、禹、汤、文、武等人,是体道者、载道者、践道者和治世者,具有无为、因循、虚静、无欲和察微知几等品格。《淮南子》的圣人观彰显了《庄子》所标示的传统道家孜孜追求的"内圣外王"之至高理想。  相似文献   

5.
《周髀算经》与阳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周髀算经>中的盖天模型,用天文学方法对其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确定<周髀算经>的观测年代为公元前511年左右.同时,还对西汉末年、西周初年和夏初的二至晷长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出了对应的观测年代和可能的观测地点,与古代文献记载的"周公卜洛"和"禹都阳城"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6.
皋陶是我国上古时期与尧、舜、禹并列被后人誉为“上古四圣”之一的历史人物,也被后人尊为我国“司法鼻祖”、“德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梳理和分析了皋陶的法治思想和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历史地理学术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历史地理"这一学科名称在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的看法,提供了中日两方面的背景资料和依据,认为这一名称于1901-1904年随日本近代学制传入我国,二三十年代在国内学术界渐有介绍,1935年3月1日被<禹贡>杂志用作英文刊名,开始扎根于学术界.中国历史地理由沿革地理转变而来的过程中,这表层上的日中文化往来和影响,实际上又无处不渗透着西洋(欧美)地理学思想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春,<质疑纪连海(大禹的婚外情)>一文在"文化中国"网站首发,人民网接着编发全文并加了编者案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媒体反响强烈.浙江、福建、湖南、河南、四川、台北等地姒氏、禹氏、夏氏为代表的大禹后裔强烈不满,尤其是大禹出生地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社会各界群众,更是群情激愤.本文列举了部分反禹观点并逐一批驳,以维护大禹这个华夏祖先,千古圣贤的崇高形象.  相似文献   

9.
济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渎"之一,但历史文献中对这条古代河流的记载十分有限.<尚书·禹贡>最早提出"三伏三见"的特性,但是,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长期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至今聚讼不定.基本上认为济水"三伏三见"是曾经存在的,这可以从济水的流经区域及其水资源环境等方面得到论证.  相似文献   

10.
明嘉靖时期,古代文学面对时代转型,谋求新的发展出路。杨慎谪居云南,考释了华夏文化源头之作———《禹王碑》全文,并自觉实作了功标史林的三通《禹王碑》立于云南各地。在引证《禹王碑》的基础上,杨慎创作《禹碑歌》并刊刻立石,提出华夏文学的起源应在殷商文学之前的学术观点,主张复兴华夏文学应从《禹王碑》溯源,进一步阐释《禹王碑》所孕包"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哲学思想为复兴华夏文学的思想基础,无疑具有深刻的跨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