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脑隔区对丘脑束旁核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绍 《科学通报》1981,26(23):1462-1462
丘脑束旁核是一个接受痛觉冲动的结构,也是针刺传入冲动和痛觉传入冲动相互作用的重要部位。关于针刺通过对束旁核活动的调制而产生镇痛作用的研究工作,已报道的有刺激丘脑中央中核对束旁核神经元痛放电的抑制、刺激中缝核对束旁核的抑制作用。这些工作都是间脑以下水平的结构对束旁核内痛敏细胞活动的影响,这是研究针刺镇痛原理的一  相似文献   

2.
林葆城 《科学通报》1979,24(17):813-813
我们以前的工作曾发现:电刺激家兔下丘脑视上核区域,动物痛阈有明显的升高。电刺激乳头体部位,痛阈也稍有升高,但这种变化没有显著性。损毁家兔视上核区域,电针“合谷”的镇痛效应明显降低。损毁其他动物的视上核区域,用其他的测痛方法和其他的穴位,是否有相似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澄清这些问题,本实验用钾离子透入测痛法,损毁大白鼠的视上核和乳头复合体两个区域,观察对电针“足三里”的镇痛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绍 《科学通报》1982,27(1):57-57
边缘系统中的视前区,无论从其解剖位置,还是生理功能均处于边缘系统节点站的重要位置.国内外许多研究工作证实它是一个与镇痛有关的结构.电刺激该区可产生镇痛作用,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都与此区有关.丘脑束旁核和痛的感受有关,其活动受到许多传人冲动的影响.现已知丘脑中央中核)、脑干中缝核群等对其放电活动有抑制和调节作用.丘脑束旁核属于丘脑非特异传导  相似文献   

4.
张丽娟 《科学通报》1990,35(3):224-224
国内外许多研究工作表明,视前区(Preoptic area,POA)是一个与镇痛有关的结构。电刺激该区可以显著提高痛阈,产生镇痛作用;中枢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痛觉调制中起重要作用,针刺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干内5-HT的合成和利用加速。POA内含有脑啡肽、β-内啡肽、5-HT、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其中5-  相似文献   

5.
孙明智 《科学通报》1982,27(23):1470-1470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不同种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各级中枢普遍存在对伤害性刺激发生兴奋反应和抑制反应的两种神经元,这两种神经元不同反应都与痛觉的产生有直接关系。目前有关丘脑束旁核痛兴奋和痛抑制两种神经元的同时电活动、相互关系及其在痛觉感受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采用同时记录两个单位放电方法研究束旁核中痛兴奋神经  相似文献   

6.
余山  王秀松  付玉  张洁  马原野  王永昌  周逸峰 《科学通报》2005,50(11):1156-1158
在个体老化过程中, 视觉系统会表现出功能性衰退[1]. 与这一衰退相关的神经机制正逐渐被揭示出来. 研究结果表明, 与年轻猴相比, 老年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丘脑外侧膝状体(LGN)并没有显著的结构或功能性改变[1,2]. 但在视觉皮层, 我们发现了细胞功能受到衰老过程影响的证据, 比如老年猴[2,3]和老年猫[4]的初级视皮层(V1)细胞, 都出现了方位、方向选择性的显著降低, 老年猴纹状外皮层(V2)也显示出相似的功能性衰退1). 最近, 我们还报道了老年猴V1和V2区细胞对视觉刺激的反应潜伏期显著延长[5]...................  相似文献   

7.
G.S.Ross 《科学通报》1984,29(8):503-503
电刺激人的牙髓能产生痛觉,因此,有理由推测:刺激猫的牙髓能诱发类似于三叉神经性牙痛。很多作者已经证明三叉神经尾侧核(NV Caud)神经元对于这种牙髓刺激是有反应的。所以很显然,这些三叉神经尾侧核的神经元和牙痛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所要报告的是丘脑束旁核(Pf)也可能与牙痛有关,就如同它与刺激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神经而引起的躯体痛觉有关一样。  相似文献   

8.
张德星 《科学通报》1982,27(14):885-885
作者曾报道,电解损毁大白鼠两侧伏核或于两侧伏核内注射微量的6-羟基-多巴胺后,针效减弱。现以家兔甩头反应为指标,观察电刺激伏核后痛阈的变化,进一步研究伏核在痛觉信息的整合中可能起的作用。 实验共用家兔19只,体重2.5—3.5公斤。方法与前文所报道的基本相同。在消毒条件下,经脑定位仪按Sawyer的兔脑图谱将刺激电极分别插入两侧的伏核内,定位坐标约为  相似文献   

9.
电针镇痛对脑内乙酰胆碱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绍芬 《科学通报》1978,23(9):572-572
曾有报道刺激尾核可以提高痛阈;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曾在恶痛病人的尾核头部埋藏电极,刺激尾核可缓解晚期肿瘤病人的恶痛;以后发现刺激尾核与电针“合谷”引起的痛阈变化大致相似,并发现刺激尾核可加强电针镇痛效应,而损毁尾核后电针镇痛效  相似文献   

10.
谢翠微 《科学通报》1982,27(15):960-960
本文研究α和β受体阻断剂对大鼠电针耐受和吗啡耐受的影响。 1.持续电针耐受与吗啡耐受现象 从大鼠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穴进针,给予3伏2-15Hz的疏密式脉冲刺激,以辐射热-甩尾法测痛,连续电针6小时。可见针刺镇痛效果(痛阈升高%)由初期的  相似文献   

11.
子洁 《科学之友》2003,(2):31-31
你知道吗反应阈:指引起孩子反应所需的刺激量,包括视、听、味、嗅及社会觉(指察言观色)的能力。反应阈低的孩子很敏感;反应阈高的孩子却容易让人误解为迟钝或不经心。  相似文献   

12.
鱼会感觉到痛吗?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多数人认为像鱼类这样的冷血动物是没有痛觉的,在他们看来,只有那些在脑部有新皮质的动物才会有疼痛感.鱼类真的没有痛觉吗?要证明这个问题很难.  相似文献   

13.
LS区存在对光流敏感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晓晖  王磊  吕海东  王连红  刁云程 《科学通报》1997,42(16):1767-1770
猫视皮层LS(Lateral supersylvian)区细胞的感受野面积远大于初级视皮层细胞,对运动光棒有良好的反应,约有80%的细胞对方向敏感,主要处理运动信息。有人认为它相当于猴子的MT(Middle temporal)区。MT区的作用是将来自初级视区的信息输入进行加工,进而输出给MST(Middle superior temporal等高级视区,最终形成对旋转、收缩/扩张、平移、形变等由本体运动引入的大范围较复杂的光流信息的反应。尚不清楚猫视皮层是否存在能对较复杂光流信息反应的高级脑区,对光流信息加工方式是否与猴相同。基于猫LS区细胞感受野网膜位置与最佳运动方向关系的研究,Sherk等认为,LS区细胞可能参与对光流刺激的信息加工。然而,直接用光流刺激进行的研究,在猫中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旋转、收缩/扩张、平动等刺激模式研究,结果显示LS区一些细胞对旋转、收缩/扩张等光流刺激敏感。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动物实验中曾观察到:刺激尾核可以提高痛阈;电针“合谷”时,尾核出现诱发电反应;刺激尾核可以加强电针的镇痛效应;而损毁尾核则电针的镇痛效应减弱。临床观察表明:电针“合谷”等穴位时,尾核也有诱发电反应;刺激尾核可以缓介晚期肿瘤病人的恶痛,可以抑制头顶记录的感觉诱发电位,其作用与电针的效应相似。这些现象提示尾核可能参与  相似文献   

15.
罗蕾 《科学通报》1992,37(17):1614-1614
我们先前的工作表明,一足致炎大鼠对侧非致炎足的痛阈出现以升高变化为主的显著降低、不变和显著升高等3种变化;这3种变化分别与致炎足痛阈降低的重、中、轻显著相关.本工作旨在进一步观察与分析神经因素在非致炎足伤害感受性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P物质参与伤害性刺激诱发的脊髓c-fos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阮怀珍 《科学通报》1994,39(13):1237-1237
据报道P物质(Substance P,SP)是伤害性初级传入末梢释放的一种兴奋性递质,在痛觉调制过程中,脊髓内SP起着传递痛觉信息和镇痛的双重作用,但这一结论多数是依据注入外源性SP的结果,至于内源性SP在镇痛与致痛中所起的作用,十分复杂,机理尚不清楚.本文应用对神经元功能活动进行细胞定位的c-fos技术,研究SP对伤害性刺激(Formalin,福尔马林,F)所激活的脊髓神经元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脊髓内P物质在痛觉调制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汤慈美 《科学通报》1980,25(8):379-379
有关情绪活动与单胺类神经介质关系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在人身上进行的研究表明,人在情绪激动吋尿中排出的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即增多。动物实验中,发现动物在急性应激、伪怒等情况下脑内单胺类神经介质尤其是儿茶酚胺也有一定变化。多数研究表明,在急性应激状态时动物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降低。本文试图通过用大白鼠建立痛条件反射的方法,使动物处于某种情绪状态下,探索其对痛反应阈(以下简称痛阈)及脑内单胺类神经介质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疾病,能够影响多种感知觉模态的加工,其中也包括对疼痛感知的调节.临床研究发现,抑郁状态能够提高疼痛感受,且抑郁患者抱怨疼痛的频率显著增高.抑郁症和慢性疼痛都是难以治愈的疾病,两种疾病的共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然而,在一些实验室研究中却观察到了矛盾的现象,抑郁患者常常表现出对实验室疼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对热刺激、电刺激或机械刺激的反应减弱.这种矛盾的存在表明抑郁症对于疼痛感知的调节可能较为复杂.动物实验中也存在一些矛盾的结果.有些研究发现,抑郁情绪能够增强疼痛,但是还有些研究却证实了抑郁动物对于疼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这种多样性的调节作用可能源自于抑郁模型的差异以及疼痛类型的不同.本实验室自2010年起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研究,发现抑郁情绪能够增强福尔马林持续痛,同时减弱对于某些诱发痛刺激的反应,这些结果提示抑郁情绪对于疼痛的调节作用会因疼痛模式的差异而不同.疼痛包括感觉-辨别、情绪-动机以及认知-评价3种维度,抑郁情绪对疼痛的影响可能正是其对于这3种维度的调节作用之和.本综述将对抑郁调节疼痛感知的动物研究进行评述,为深入探索抑郁调节疼痛感知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智慧系跨学科的研究热点,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增进文化与文明不可或缺的要素.创造性作为智慧的核心,对其研究进行阐述能很好地反映智慧的本质和揭示智慧活动的规律.已有创造性研究显示,假设检验主要激活了左侧前额叶、前扣带回、小脑和丘脑等区域;顿悟思维激活了双侧额叶、前扣带回、颞叶、顶下小叶和小脑等脑区;创新设计多与颞叶、前扣带回、前额叶和丘脑有关;定势和批判思维则主要与右侧前额叶、前扣带回和丘脑有关.基于创造性智力与智慧的内在关联,上述结果表明,智慧与双侧额叶、前扣带回、颞叶、顶下小叶以及丘脑等区域有密切关系.未来研究需联合多种高精度信号记录技术和实验范式,并在仔细分析智慧内涵的基础上来对整合了价值观的智慧的认知过程和脑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杜焕基 《科学通报》1981,26(2):122-122
前已报道,刺激脑干及丘脑内某些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内脏躯体反射,并证实延脑中缝大核是实现这一抑制的重要结构。鉴于许多高级脑结构,特别是尾核头部、隔区、伏核、扣带回、视前区-下丘脑前区、海马背区等,可能以不同方式参与针刺镇痛过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这些高级脑结构是否也有下行性影响,以及延脑中缝-脊髓下行抑制系统在其中的地位。本研究的部分结果曾以摘要形式报道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