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什么是“喀斯特地貌”?以九寨沟、黄龙为代表的岷山式喀斯特和以桂林山水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喀斯特有什么异同?让我们跟随地质学家范晓老师,在欣赏喀斯特自然奇观的同时去探索其中的自然奥秘吧!岷山式喀斯特广布于桂、黔、滇、川、湘和鄂诸省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如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重庆武隆等)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喀斯特景观带之一,它的一些典型景观地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见证喀斯特     
斯洛文尼亚是1991年最先从前南斯拉夫联邦中分离出来的共和国,全国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该国44%的国土为喀斯特所覆盖,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被称为喀斯特国度。喀斯特一词源于该国伊斯特拉半岛喀尔斯高原(Kars,德语karst)。19世纪末,地理学家J.斯威茨将这里发育的奇异地貌形态以当地地名命名,称之为“喀斯特”。随后世界各地的此类地形均被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也就成为了一个专用学术名词。本文主要介绍该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斯洛文尼亚西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发育高山喀斯特。该区喀斯…  相似文献   

3.
古巴喀斯特     
由于古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侏罗纪到第四纪的石灰岩构成,而且处在只有干季和雨季的亚热带内,因此,喀斯特地形分布很广,出现了一些确实非常重要的多样化形态。如果我们以不同的喀斯特地形的形状及其已经历的过程为依据,就可以在古巴划分出下列的喀斯特形状和类型:一锥形喀斯特峰林古巴展示出有着世界锥形喀斯特形态中最明显的一个样本:奥尔干诺(意即风琴管)山脉。这一山脉的名字正好暗示了它那石灰岩突起的形状,因为从正面看上去就象“大风琴”的那些直立的管子,当地人把它们叫做圆顶山。有时,这些峰林是孤峰突起,峭  相似文献   

4.
<正>相比于广西、云南的喀斯特地貌,重庆的喀斯特景观似乎没有那么响亮的名气,但这里的喀斯特突破了人们所熟知的喀斯特峰林、峰丛等"传统"景观,更多是表现在纵深数百米的竖井、天坑、地缝等负地貌上,它们隐匿于深山和茂密的树木之中,往往难以到达,不能作为旅游地进行开发,甚至很多还不为人类所触及,是公众陌生的事物。可能正是这样的原因,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探索它们的行列。  相似文献   

5.
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过程与植被恢复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地质背景的强烈制约,西南喀斯特地区地表缺水少土,生境异质性高,在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下极易诱发石漠化,是我国生态治理、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在简要介绍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岩石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该区水文-侵蚀过程与规律,探讨了植被恢复现状与治理对策,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认为今后应基于水土过程研究,将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和惠民增收有机结合,促进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傅君亮 《科学通报》1963,8(1):72-72
我国喀斯特分布广泛,面积之大,类型之多,为世界其他国家所不及。由于喀斯特发育特性、强度及分布規律,直接影响到工农业建設,因而喀斯特的研究,不仅在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实践上也是必須重视的課題。建国以来,我国在这方面作过許多調查研究,成績卓著。为了总結成果,交流經验,提高理論水平,以便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經济建設服务,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持下,1961年春在广西南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喀斯特会議,本书就是这次会議整理出来的报告、論文的汇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典型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特征及其影响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地的地形特征影响其气候特性,使山地植被呈现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分异。对中国典型山地--太行山、横断山和喀斯特山地的研究表明:3个典型山地降雨的垂直地带性差异较大,北太行山迎风坡存在两个最大降雨高度,横断山最大降雨高度位于其背风坡上,而喀斯特山区没有明显的最大降雨高度。植被分布沿海拔梯度表现出较大共性:低海拔地区主要为耕地和灌丛;随着海拔的升高,针叶林和阔叶林的比例逐渐增加,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高海拔地区则主要被高山草甸或冰雪带所占据。水分是限制太行山低海拔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而高海拔地区植被生长则主要受温度限制;横断山和喀斯特地区降雨充沛,植被生长主要受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8.
南京汤山溶洞石笋连续200ka古气候记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汪永进  陈琪  刘泽纯  陈晔  周春林  陆从伦 《科学通报》1997,42(19):2093-2097
对南京东郊汤山镇喀斯特溶洞(猿人头骨发现点)内的一支石笋进行了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岩相学研究,获得了距今381~166 ka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变信息,为确定南京汤山猿人的生存时代和环境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10,(10):42-44
天然形成的天坑是一种喀斯特地貌景观,又被称为沉洞、岩溶塌陷、陷坑、地下川、落水洞、洞状陷穴等。天坑是石灰岩或白云岩在水的作用下逐渐被侵蚀而产生裂隙、落水洞、潜流和洞穴等地面凹陷和沉降的一种自然现象,天坑的形成过程是喀斯特岩溶地形中常见的一种化学溶解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在广西境内,有很多像桂林山水一样的喀斯特地区,地面奇峰林立、小河蜿蜒,地下溶洞纵横、暗河交错。地下河水从洞口或天窗流出地面时,就变成了水质清澈的明河,清清的河水非常适合一种洁身自好的植物生长,这种植物就是海菜花。  相似文献   

11.
密度制约是自然森林群落物种共存的重要机制之一.然而,密度制约效应受生境异质性影响,生境异质性强的群落密度制约效应表现得较弱.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是位于我国桂西南地区的重要植被类型之一,其具有水平空间的高度异质性和垂直剖面的多层次性的地质地貌特征.本研究基于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a动态监测样地第一次普查数据,综合分析了样地中每个生长阶段出现个体数均≥15的物种(共计96个)的密度制约效应,以及种群分布格局与生境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仅有14个物种表现出从小树到成树聚集度降低的变化趋势,即表现出密度制约自疏效应;(2)23个物种的小树周围出现同种成树的频率低于小树周围出现同种小树的频率,表现出小树相对于成树有额外的聚集格局,也即表现出密度制约稀疏效应;(3)通过Berman-test检验发现几乎所有物种的种群分布至少与一种环境变量呈显著关联性,且种群的所有个体和不同生长阶段均对某一环境因子表现出的显著关联性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从不同角度验证了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样地中仅有较少物种表现出密度制约效应,这可能与喀斯特地区极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有关.此外,也可能是由于未将幼苗阶段纳入分析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广西崇左,山林庇佑的不仅仅是白头叶猴,还有荒野之歌传唱下去的希望,也是人类的希望。2016年,我在喀斯特石山下守候回到洞穴夜宿的白头叶猴,它们习惯在洞口排泄,久而久之,崖壁上"挂"满了长长的褐色条带。在暮色中,怀抱着小崽的白头叶猴聚集在一起,那场景就和抚育孩子的家长们在小区广场上交谈一样温馨。白头叶猴是一种半树栖半岩栖的灵长动物,因其白头白肩、尾部半白半黑而得名,但幼崽全身却是金黄色的,一年之后才慢慢变成黑白相间的模样。它们以家庭为单位群居在喀斯特石山上,白天跃动在丛林间玩耍觅食,夜间在岩壁上休憩。20世纪50年代初,由北京动物园谭邦杰先生发现并命名,是第一种由中国人命名的灵长类动物。2002年,白头叶猴被列为全  相似文献   

13.
天坑,是人们对地理学上喀斯特地质中漏斗的俗称。天坑景观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丹青长卷,大自然以肆意挥洒的写意将唁斯特地貌千姿百态的景观呈现给世人。石林、峰林、溶洞、洼地、天生桥、落水涧、盲谷、漏斗、竖井·包容万象,应有尽有。特别是雄居世界第一的小寨天坑,坑口四面绝壁,如斧劈刀削,宏伟壮观。  相似文献   

14.
明代杰出地理学家徐霞客,以毕生精力躬行实践,遍历祖国大部分地区的山山水水,不畏艰险,悉心考察,将所见所闻写成《徐霞客游记》一书,书中不仅有丰富的资料,并有精辟的见解,尤其对我国喀斯特地形的研究有独到之处.现根据个人学习所得,作一概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新近开放的九乡风景区位于云南省宜良县东北部40公里处,是一个以喀斯特溶洞群为主景、辅以优美生态环境和古人类文化遗存的亚热带高原型风景区,总面积为140平方公里。为了深入认识该区的旅游开发价值和形成机制,保护风景资源及其自然环境,笔者认为有几个涉及地学的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再华 《科学通报》2023,(8):915-926
内陆水体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喀斯特地表水体与水生光合作用有关的生物泵(biological pump, BP)将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转化为有机碳沉积,是形成长期稳定碳酸盐风化碳汇的关键.富营养化作为BP的特殊阶段,是地表水环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然而,通常认为富营养化的控制元素是磷(P)和氮(N),而BP的控制元素还包括碳(C),如喀斯特湖库尽管DIC浓度高,但其碱性环境使得水中的CO2 很低,因此BP效率受到C限制.同时BP产生的碳酸钙促进了水中P的共沉淀,缓解了水体向蓝藻型富营养化的发展,可能促成水质安全和水体碳增汇的双赢.未来需通过对不同气候(温度、降水差异)、不同土地利用(N-P营养输入差异)和不同岩性(碳酸盐岩-硅酸盐岩风化产生pH和DIC差异)条件下的喀斯特地表水体BP的DIC施肥及其碳增汇和富营养化缓解效应进行系统研究,重点揭示以下关键科学问题:(1) DIC对BP施肥的机制及控制因素;(2)水体C:N:P:Si与浮游-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组成的耦合关系及机制;(3) DI...  相似文献   

17.
神秘阴阳谷     
<正>中国的西南山地是世界上喀斯特溶洞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那里数以万计的溶洞不仅规模惊人、种类多样,而且很多已经融入了当地百姓的生活甚至文化当中。在云南省曲靖市的师宗县就有一个十分奇异的洞穴,世代居住在那里的少数民族一直在守护着这个洞穴和洞穴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18.
华蓥山位于四川东部,山区地质条件,喀斯特地带因人类不断开发地下矿产资源,造成地下水系紊乱.开展渗漏水灾害治理,及时解决灾害区群众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物质世界.大自然并没有文理分科.桂林山水秀美,它是喀斯特岩溶造就的长廊;泰山雄伟壮观,它是不可多得的地质博物馆.对于这个完整统一的物质世界,人类本应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20.
兴文石海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于一体。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境内,属四川盆南山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公园内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兴文式喀斯特地貌,地表溶洞、石笋、石林、峰丛、天坑星罗棋布,地下溶洞、暗河交相辉映。公园内的碳酸盐地层形成于距今4.9~2.5亿年,含有极其丰富的海相古生物化石。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三绝共生”的喀斯特地貌和僰人历史文化、苗族现代文化形成了景区特色。一绝:中国天然游览长度最大的溶洞——天泉洞,是兴文200多个洞穴中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