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花药离体培养中若干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花药离体培养中小孢子雄核发育、花粉二型性及异常花粉的胚胎发生潜力、以及变温处理的效果、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就某些问题提出了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外源激素对苎麻花粉愈伤组织的形成是完全必要的,无激素的处理愈伤组织诱导率为零,但细胞学观察表明,雄核发育的启动及多细胞花粉的形成并不要求培养基中必须有激素存在。外源激素的作用在于促使更多的花粉启动雄核发育,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花粉的衰败,使之有较多的花粉形成愈伤组织,多细胞团突破花粉壁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要求必须有外源激素存在。观察到苎麻花粉细胞的分裂类型为A-V途径,即第一次分裂为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较大的营养核和一个较小的生殖核。以后营养核进行多次分裂并衍生出细胞壁,形成多细胞团。生殖核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再分裂,并逐渐消失。偶尔也可观察到生殖核分裂1~2次并形成2~4个游离细胞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4.
5.
6.
作者对重庆温光型小麦雄性核不育系“C4 9s”、普通小麦“6 9”及不育系“C4 9s 87”与普通小麦“94 6 4”的杂种F1代雄性器官进行切片观察 ,发现其雄配子发育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间期到二分孢子时期绒毡层差异不大 .在减数分裂前期Ⅱ到中期Ⅱ ,不育系绒毡层细胞部分呈双核、三核增大细胞 ,部分出现核解体 ,而普通小麦“6 9”与“C4 9s 87/94 6 4”的杂种F1代中没有出现该现象 .不育系绒毡层细胞比可育系迟解体 .从单核早期开始 ,不育系小孢子发育不正常 ,表现为小孢子收缩变形 ,无核或有核细胞质稀薄 ,细胞核不能定向移动到萌发孔的对侧 .“C4 9s”败育的原因可能与绒毡层发育及液泡的动态性有关 .败育的高峰为单核期 .  相似文献   

7.
单穗升麻的花药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南川升麻(Cimicifuga nanchuanensis)濒危与其生殖过程的联系。对广布近缘种单穗升麻(C.simplex)进行了部分对照研究。论述单穗升麻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以及花药壁的发育。单穗升麻的花药具4个小孢子囊(药室),囊壁(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细胞在发育后期由单核分裂为2核,多原位解体,为腺质型;但大约有12%小孢子囊的绒毡层在小孢子四分体释放时期进入花药室内,成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2胞型。  相似文献   

8.
热激对温敏不育水稻花粉育性与花药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在热激(38℃)条件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药蛋白质组分与其可育条件(22℃)下的相比较,表现出明显差异:在相对分子量大于97.4ku,97.4ku-14.4ku及小于14.4ku三个区域内共新增加了3条蛋白质带,在相对分子量为97.4ku-14.4ku范围内有7条蛋白质带明显加强。在热激激(38℃)处理后,与湘晚籼2号相比较,培矮64S亦表现出了6条蛋白质带的变化:即在相对分子量大于97.4ku和小于14.4ku两区域内共新增加了3条带,而在相对分子量为97.4ku-14.4ku之间则缺失了3条带;但培矮64S在可充分温度(22℃)下的蛋白质组分扫描图谱则与湘晚籼2号在可育的38℃下蛋白质组分扫描图谱基本一致。因此培矮64S在不育温度(38℃)条件下所引起的花药蛋白质组分的变化可能会使某些酶系统发生改变,以致花粉的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不能很好地进行,最终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9.
以水稻温敏核不育系HD9802S配组的HD9802S/湘早92和HD9802S/荆楚15的F1和F2代为材料,对这两个杂交早籼稻组合F2群体的花粉育性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中可育株数和不育株数经卡平方测验符合3:1的理论比例,初步确定温敏核不育系HD9802S的雄性不育性由一对主效隐性核基因控制;同时根据F2群体花粉育性表现出连续分布的特征,推测其雄性不育性还受其他微效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银鲫人工杂交试验中雄核发育现象的RAPD实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为手段,对生野鲫,雄性异育银鲫及其杂交FI代(选择性状接近父本的5%F1代),父本回交F1你进行了遗传多态分析,从150个随机序列引物中筛选得到9种引物,并用它们可得到36个用作遗传标记的RAPD多态性条带,其中的22条父本显性条带均遗传子代,而14条母本性条带则均未被遗传子代,对两亲本和子代中的RAPD标记条带的分布情况及相似系数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均支持  相似文献   

11.
番木瓜胚珠高频率体胚发生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受精胚珠接种于MS IAA1mg/L BA2mg/L GA_3 2mg/L S(蔗糖)3%和1/2MS 谷胺酰胺400Mg/L CW(椰子汁)20% S6%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于MS CW 2% S6% 2.4-D 2mg/L的培养基上。进行了几种激素配比和基本培养基(MS和改良MS)对诱导胚性愈伤组织、体胚发生和植物再生培养基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改良MS 硫酸腺嘌呤160mg/L NAA 1mg/L BA 0.5mg/L GA_3 1mg/L S4%培养基中获得理想胚性愈伤组织和体胚,在改良MS 硫酸腺嘌呤160mg/L NAA 1mg/L KT 0.5mg/L GA_3 1mg/L S4%产生正常具三裂片和根系的小植株。进行番木瓜体胚包埋、制成人工种子,实验获得小苗,并移栽成功。  相似文献   

12.
PRV外壳蛋白基因转化番木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番木瓜亲本材料76号的成熟再生系统,以胚性愈作国组织作为转化材料,与农杆菌LBA 4404共培养后得到抗卡那霉素的再生植株,经PCR,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PRV CP基因已整合进番木瓜基因组。  相似文献   

13.
露地栽培和网室栽培模式下木瓜的光合响应曲线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传统的露地栽培和网室栽培对木瓜Carica papaya Linn.的光合作用的影响,测定了两种栽培方式下木瓜的光合响应曲线,并建立模型求得响应曲线的参数.结果表明:①较之露地栽培,网室栽培的木瓜叶片具有更低的暗呼吸、光补偿点以及光饱和点和更高的表观量子效率、光能转化效率、最大羧化速率和电子传递速率;②gs-An(RH/Ca)响应模型的拟合表明,两种木瓜的气孔在露地栽培下对光热环境因子更为敏感,气孔导度的敏感度gi更高;暗环境条件下的g0气孔导度也更低(P≤0.05).网室栽培下利于木瓜避开光热胁迫,提高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热带经济植物番木瓜在贵州三都县的引种栽培过程 ,介绍了其起源、分布、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管理模式等 ,并分析了其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 ,结果表明其经济产量与我国南方典型的番木瓜产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芥子酶在植物细胞中有可溶性的自由二聚体和不溶的结合形式两种存在形态。本研究发现物种间芥子酶的形态有较大差异。番木瓜芥子酶在种子、子叶和真叶等3种组织中,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不溶态芥子酶微量。而在油菜种子中,芥子酶主要以结合形式存在,在子叶和真叶中,芥子酶则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萝卜的芥子酶介于二者之间。供试3个物种的可溶性和不溶性芥子酶都存在相互抑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金鱼草下胚轴为外植体,培养于附加不同激素浓度组合MS固体培养基上.其外植体对激素的反应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在附加2,4-D培养基上,下胚轴可诱导形成淡基色愈伤组织,但不易分化;培养于附加BA培养基上,外植体可诱导产生丛生不定芽.将不定芽转移至附加NAA培养基上,可诱导根的形成.细胞学观察证实下胚轴不定芽的发生起源于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蓖麻的花粉形态、外壁的层次及表面纹饰进行了系统观察,报道花粉的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结果,为蓖麻花粉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岩黄芪属(HedysarumL.)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内蒙古产岩黄芪属8种、2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该属植物花粉形态相对一致,但在花粉粒形状、纹饰结构和孔膜等方面有差异.根据形状和孔膜特点本属花粉可分为近球形、近长球形、长球形和超长球形及孔膜外突和不外突序类型;以外壁纹饰特征又可分为网状、细网一穿孔状和穿孔状纹饰三类.结合其他分类学特征.对一些种进行了讨论和分类学处理,同时支持建立新变种:戈壁岩黄芪HedysarumfruticosumPall.var.gobicumY.Z.Zhaoet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