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尤峻汉 《科学通报》1991,36(22):1719-1719
宇宙线起源一直是高能天体物理学中的重要课题。对于银河系,目前普遍接受的看法是,超新星爆发是产生高能宇宙线电子的最重要的来源,已经提出的若干种粒子加速机制都发生于短暂的坍缩过程之后,即中子星形成之后,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可能性,即相对论电子有可能产生于坍缩过程之中,直接由致密星体内的高压“挤压”形成,本机制可以说明超新星爆发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中的世纪难题:高能宇宙线的起源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20世纪20年代宇宙线被发现以来,其起源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困惑。这一未解之谜也因此被列入21世纪11大科学难题之中。在宇宙线起源的探寻中,不受磁场偏转影响的中性成分(如光子和中微子)很自然的成为宇宙线源头的信使。此外,通过测量受磁场影响微小的高能(>50 EeV)带电粒子,也可以获取源的信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γ天文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并有望破解世纪之谜。为了提高地面探测器的观测能力,发展宽视场和高灵敏度的巡天扫描探测手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位于中国西藏羊八井国际观测站的两个实验所采用的正是这种大气簇射的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中意合作ARGO实验和中日合作ASγ实验。为获得更高灵敏度,笔者提出了在西藏羊八井建立集5种探测手段于一身的的大型复合实验阵列(LHAASO)。本文对宇宙线观测的发展历程以及前景做了详细介绍,在后半部分对LHAASO的物理背景和实验方案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4.
自然界泥石流流变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裕宜  费祥俊 《科学通报》1999,44(11):1211-1215
应用野外现场泥石流体和浆体的观测实验资料,根据不同类型粘性泥石流的流变特性对无量纲线性粘碰混合模型的2个参数进行修正,求得高浓度泥石流体的流变模型,2个参数的修正是指:(i)对线性浓度指数进行了高粘性介质的修正;(ii)对极限浓度进行颗粒组在不均匀的体积浓度的修正。  相似文献   

5.
甲烷碳同位素分布数理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平 《科学通报》1997,42(24):2636-2638
对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及源岩成岩演化的研究表明,甲烷碳同位素值与源岩中沉积有机质的埋深存在统计学上的线性关系。本文以成岩反应动力学、同位素瑞利分馏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甲烷碳同位素值演化的内在规律,建立起一个数理模型来描述甲烷碳同位素值的演化规律,并用辽河盆地的实际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标定,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讨太阳星去凝聚模型的一个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渭  欧阳自远 《科学通报》1995,40(14):1294-1297
  相似文献   

7.
侯渭 《科学通报》1995,40(14):1294-1294
本文以陨石的矿物岩石学特征为依据,运用天体化学和太阳系演化学说的基本原理,探讨陨石的凝聚成因,进而提出探讨星云凝聚模型和地球原始成分模型的新思路.1 星云凝聚的可能方式凝聚作用包括由气相到固相,和由气相经过液相再到固相的过程.已知星云的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来福 《科学通报》1990,35(14):1106-1106
可再生资源的持续收获是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生物种群作为可再生资源,其年龄结构在收获过程中是不容忽略的因素,在分年龄收获下生物种群最大可持续产量是制定分年龄收获策略的重要参考指标。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自1973年以来已陆续展开。早期的工作都是研究线性种群模型的分年龄收获。考虑到线性模型的局限性,近年来已试图将分年龄收  相似文献   

9.
10.
5GAP模型是分析服务质量问题的一种直接有效工具,它可以指导管理者发现引发质量问题的根源,从而寻找适当的消除差距的措施,因此,本文拟利用该模型,进行我国旅行社服务质量差距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差距弥合的措施,以期能对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改进和提升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飞  巢纪平  黄刚  冯立成 《科学通报》2011,56(24):2040-2040
中高纬遥相关主要是通过罗斯贝波来建立的. 由于全球环流模式的复杂性, 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半解析模型来分析缓变流体中罗斯贝波的传播和能量的演变. 基于传统的三维位涡方程, 本文得到WKBJ 近似下自由罗斯贝波的频散关系, 由于其能量通过群速度传播, 根据射线方法, 可以得到缓变流场中任意初始罗斯贝波的发展轨迹及其能量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针对膨胀性非饱和土的特性,区分了土中毛细液相和吸附液相性质的不同以及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变化机理的不同,基于多相孔隙介质理论提出了土体总应力和外力输入功的表达式,并且依此选取了功共轭变量.基于土体外力输入功的表达式以及开放的多相热力学系统中能量-功-耗散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用于双孔隙结构膨胀性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