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材是经过语文专家精心编缉而成。许多课文本身就是文质兼美的艺术作品,有丰富的美育美德意蕴,只要认真挖掘,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2.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校的美育,主要是通过文学艺术和借助于大自然、现实生活中的美对学生进行教育.中学语文课包括语言文学.文学作品以语言为工具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为此,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的美育上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具有较强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点”.因此,认真研究我国现行语义课本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形态,对于搞好语文教学,对于引导学生感受、认识、鉴赏乃至…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特点和理念的界定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语文美育教育实则是审美期待——审美展开——审美弥漫的审美过程。依据审美心理学原理并遵循中学语文教育的自身规律,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诱导学生入情入境,启发学生知情悟理以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等问题,联系教学实际和具体作品进行阐述。肯定并强调审美心理过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体验情感的基础上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简艳英 《科技资讯》2009,(21):191-191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现和审美观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学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弥新的佳作,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思想高远。如果在教学中能根据这些素材从真、善、美、三个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定能为学生正确树立价值观和审美观,塑遗高尚人格,成为建设社会主史祖国的有用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郑长赐市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思维,提高精神境界,陶冶道德情操有着巨大的作用。马克思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中学语文教材也具有"文质兼...  相似文献   

6.
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课文感受美、欣赏美;从课文出发,让学生受启发、得体验;走出教材,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美育;燃烧激情,激发学生创造生活美。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她特有的形象性.感染性为学生进行德育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性.根据语文的移情功能,教师应深入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教育资源,使课文隐性的情感内核,得到最充分、最恰当的发挥.从中,引导学生领会作者表达的爱憎情感和内心细腻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使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找到栖息地.  相似文献   

8.
美学教育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很早就重视对学生的美学教育,近代的教育家更是对美育高度重视。美育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学是生活教育,是审美教育,我们应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品味生活中的美,  相似文献   

9.
美育是中学教学体系和培养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教育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深挖课文的美育内容,并能够引导学生善于从中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进而实现表现美、创造美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讲解,把文章中这些优美的感情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使之产生共鸣,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使道德情操变得高尚,审美趣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期,美育是不可缺的。要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人材,也少不了美育。美是纯洁道德、陶冶精神和健全体魄的强大源泉。美的源泉是不依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但这种美是可以认识的——通过美育,用理智和情感来认识。美育不仅包括艺术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而且也包括周围现实——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以及生活美的教育。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在语文课里均有体现。由此可知语文和美育,特别是语文课中文学课文的教学和美育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呼唤美育,古诗文美育是我国语文教学的精粹.本文先论述诗文的美点所在;接着论述教学实践中进行美育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徜徉;然后再论述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无处不在,美育的途径十分广阔,方法灵活多样,语文学科是一门渗透美育的重要的基础学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呢?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理性分析,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主要有如下方法:1改变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把握教学节奏;2通过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美育;3发掘语文这门学科的审美因素,揭示其审美价值。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浅见。一、利用教材的语言美进行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  相似文献   

14.
陈红英 《科技信息》2012,(21):330-330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鲜明特色和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去感知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审美趣味及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而且要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只有从美育形式激发起学生对语文课的情感.才能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激励他们去学习、去拼搏.  相似文献   

15.
欧兰香 《科技信息》2006,(7):354-356
在中学语文教材里占有重要分量的小说课文,它所承担的美育功能目前在教学中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挖掘。由此,通过语文课来发展、提高、完善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个教学目标就难以顺利达到。这不能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本文主要从学生审美能力所包含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审美情感、审美创造力这五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在小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它有助于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得到深入的施行,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语文改变了以往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的学习弊端,现在更具开放性。从高年级语文教学来看,重点就是阅读和写作。阅读,高年级语文课文分为了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两大类。而日常工作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又特别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相对而言,就忽视了略读课文的教学。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参的教学提示中告诉了我们略读课文的性质":略读课文是具有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而精读课文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一般皆为名篇佳作,是学生学习语文文字的模本,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代修伟 《科技信息》2011,(9):182-182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应是美的集中表现。如果能善始善终地将美育渗透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必将对提高教学质量,促使教学情趣盎然起到积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要用"美"来吸引学生,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如同一颗闪亮的珍珠,从众多角度展现了美的不同风姿[1],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在现实语文教学中,教师面对着中考的要求,教学中注重对个别句子的赏析、分几步进行答题等要点的落实,课文中美好的形象和意境都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低下[2]。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语义学科重要的教育内容。《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美育在语文教育中占有基础地位,而良好的审美教育能引导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及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渴望和追求。审美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感知、欣赏和评判的一种心理活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分辩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感情,启发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以美育人,提高整体素质,是中小学教育的办学思路。教育主体——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美育的实施。语文教学进行美育有其广泛性和深远意义。美育在育人中有独特作用,马克思强调把美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手段。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师专中文专业应该在教学工作、技能训练、管理工作中运用美育的渗透功能,多渠道进行审美施教,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