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2.
苏轼是词坛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词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二是自是一家,开创了豪放一派。这种词学观念无疑具有开放的革新的意识,把词从艳科小道的品质和地位提高到诗的地位上来,使豪放与婉约并存,为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以诗为词”不仅是创作方法的更新,而且是词学观念和词学意识的改变。“以诗为词”概念的提出,促进了词的“本色”认识。当时的“本色”应该是属于“女性特色”的风格判断,而不仅仅是音乐性特征的认定。正是基于以词这种风格的认定,出现了词学批评中的三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词坛上贡献至伟的一位重要人物,然而,就其创作实践产生的流弊来看,他又算得上词体终结的初始者。他的以诗为词,最终导致了词体特点的丧失;他的不协音律,导致了词与音乐关系的疏远,并最终使词丧失了和音乐结合的条件;还有他追求雅化的倾向,又造成了后人变本加厉地去求博求雅,以至于词体让人难以看慢。让词成为少数文人雅士把玩的工艺品,并使最终走向枯萎、衰亡。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和朱淑真是中国文学史两位著名的爱情诗人,他们的诗歌以抒发柔婉细腻的感情为主,选取了纤细、感伤的意象,共同体现了浓郁的词体的特点,分别揭橥了晚唐词从诗分化出来,南宋初诗词合流的文学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诗为词”是现当代词学研究中的常见术语.对其概念的合理解释有助于促进宋词流变史的研究和词学研究方法论的反思.在辨析各家观点的前提下,主张从艺术感受和审美直觉的角度,理解东坡“以诗为词”的创作特征,尽可能地弱化艺术研究中逻辑的和理性的研究方法所产生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东坡的词体观念出发,说明东坡词具有明显的诗化特点,从本质论上看,东坡以诗心入词,全面展示诗人的个性、气质和精神品格;从创作层面看,东坡以诗笔写词,把诗的题材、功能、意境、表现手法等大量引入词,为词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王可喜 《咸宁学院学报》2003,23(5):86-87,91
在推尊词体,提高词的文学地位的努力中,苏轼在“词为诗裔”的观念指导下,“以诗为词”,开拓词的题材范围,增强词的表现力,从而提高词的地位,而李清照则强调词“别是一家”,将词的音乐性和文学性相结合,让词成为与诗比肩的一种文学样式,同样提高了词的地位。途径不同,然而殊途同归,达到了提高词的地位的共同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90年代,东坡词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其中东坡“以诗为词”、词学观、思想与词作关系等五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90年代东坡词研究有着研究方法多元化且趋合理求实、研究广度和深度空前拓展、总体趋向“边缘”化“世俗”化、队伍壮大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以诗论词、注重评价性研究等不足。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的词一如其诗,历代研究者有褒有贬,莫衷一是。要做到公正客观地评价山谷词,我们需要洞悉其词的多样性或从多层次多侧面把握它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对诗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就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中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宋以议论为诗”。具体阐述了“以议论为诗”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也在文中总结了古人今人对于“以议论为诗”褒贬不一的看法。特别谈了苏轼与“以议论为诗”的渊源关系。最后总体叙述了“以议论为诗”存在的必然性与其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关于苏轼词的主体风格,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从苏轼改变词风,提高词品,用词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制度入手,提出了“以诗为词”一说,同时对文学史上曾有过的关于“以诗为词”的阐释,大胆地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词论中对于苏东坡词的评价,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审美观照发展历程的一束折影。两宋时期,由持论各异到褒扬之声占主流地位;南宋末暨金源,显露出词派论评端倪,有“豪放”并驾“婉约”曲体,拓宽词作发展创造空间的理论见解,昭示苏词“以诗为词”的创造意义:发展到明清,在偏重词派论评的基础上,步入“正”、“变”论辩,与诗骚传统的内在沟通,揭示出东坡词儒化的现实意义。东坡论绵延数百年,日趋切要,既是苏词本身的意义决定,更反映出文学审美观念历史形成的漫长曲折,以及我们民族富有理论思维的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金元之时,曲体迎来兴盛,词曲间的文体互动突出表现为词之曲化、以词为曲两个层面,前者指的是高位文体受到新兴文体影响而发生的变异,后者则指的是新兴文体吸纳高位文体的某些特质以实现尊体目的。专就以词为曲来说,刘祁、周德清、陶宗仪等金元时人已对此文体现象有所关注和阐述。本文择选元好问、白朴、胡祗遹、王恽、张可久、薛昂夫六家,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金元两朝以词为曲现象在创作上的具体表现。明清以迄于近代,不少词论者在论述词曲关系时,多有对金元之时以词为曲现象的阐抉。相关理论阐述及创作呈现,共同推进了对以词为曲这一古代文学中极为重要的文体互动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作为婉约词史的代表词人,晏几道和秦观的词作风格在具有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各自时代影响下的不同特色。因此通过将两人放在由“花间词风”向“以诗为词”转变的词史转折中来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出受此影响的婉约词创作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作为婉约词史的代表词人,晏几道和秦观的词作风格在具有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各自时代影响下的不同特色。因此通过将两人放在由“花间词风“向“以诗为词“转变的词史转折中来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出受此影响的婉约词创作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7.
黄庭坚的词一如其诗,历代研究者有褒有贬,莫衷一是.要做到公正客观地评价山谷词,我们需要洞悉其词的多样性或从多层次多侧面把握它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丰家喜 《科技资讯》2010,(21):239-239
苏轼是浪漫主义词人,已成定论。论者多循其革新解放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进行研究,而对苏轼的现实主义词风进行系统论述的则为少见。本文就苏轼的人生轨迹对其现实主义词风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苏轼改进了词的叙事文体特征,主要采用"直言无隐"与"弦外之音"两种方式叙事.线型结构与横断型结构是苏词叙事的外在形态,使词体叙事趋于完善.题序加议论再助以用典与隐喻使其词的叙事呈现出两种方式的有机融合,为词的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也使他的词表现出鲜明的叙事风貌.  相似文献   

20.
苏轼着力于拓展词的表现领域,让性格各异又富有生命力的各类人物大量出现在词的世界里,并以强烈的情感抒发体现出自我的人格魅力及个性形象。同时,苏轼更开创了表现人物思想个性,通过琐事及细节写人,以实衬虚,多角度塑造,借物喻人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摹写人物,使词中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