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挺雄 《科技信息》2008,(33):239-240
农业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两型社会的建设又对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我国农村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对农业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对长木村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产业模式的初探,介绍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小雪 《华东科技》2006,(4):36-38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确定“二十字”总要求。上海市委常委会提出了一个新口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市委书记陈良宇就此表示,上海市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总要求,并结合上海实际,把市委确定的“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这“三十字”新郊区建设目标具体化。他强调,全市各方面都要围绕这项基本任  相似文献   

3.
蔬菜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也是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中重点发展的农产品,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占相当比重.作为沿海大都市郊区的我市农村,蔬菜生产的发展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上海信息化》2006,(11):88-88
上海移动与南汇区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南汇区新郊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上海移动将在2020年前注资6亿多人民币投入到南汇的移动通信基础网、营销服务网和农业信息网“三网”建设中。  相似文献   

5.
张丽英 《科技资讯》2010,(14):229-229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当前和以后一定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促进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关键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着力点。发展现代农业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产业基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保持和扩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长治市郊区下秦新村建设为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如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出发,探索出一条通过集合资源"以煤补农"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稳步推进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刚  张光连  张强 《科技潮》2005,(3):12-14
北京的现代化起步在城区,实现在郊区,而发达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是郊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郊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首都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加快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郊区科技工作的重点,也是推进京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建设新农村、林业要先行"林业既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又具有生态、景观、文化、安全等功能,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推进林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能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优化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十五"期间林业从数量上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生态友好的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在林业产业效益和林业生态质量等方面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大做强两大体系,从而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上海市域城镇体系及新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内外大都市郊区发展和新城建设的经验,梳理了上海城镇体系建设的区域背景、发展机遇和面临问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构建以不同区位导向与战略层面需求为目标的"一核双轴多心"的城镇体系格局;阐述了上海以新城和重要新市镇为建设重点的市域城镇体系调整内涵,并具体讨论了政策法规、设施建设及轨道交通导向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陈广金 《甘肃科技》2012,28(7):9-10,4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信息化的有效推进.阐述了农村信息化的内涵,系统地分析了宁夏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重点总结了宁夏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建设模式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佳  孙文学 《科技信息》2009,(32):31-31,33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农村人才的新特点,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兼业型转移”是现阶段的一种过渡模式,“专业型转移”才是长远的目标模式。在考虑我国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选择时,重点应放在农村,通过农业的发展,将农业剩余劳动力吸引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乡镇企业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3.
提及上海,人们往往联想到高楼耸立的大都市建筑群、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和国际化的合作交流。实际上,这些只是600多平方公里的上海城区,更广袤的6000多平方公里的“大上海”,还包括了300万农民的郊区。如今,构建农业信息化高地,已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着力点和制胜点。  相似文献   

14.
为及时贯彻省农村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了解我市农村科技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情况,总结交流各地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为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出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的办法和措施打下基础,重点探讨如何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延伸,抓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规模养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社会要协调发展,农村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找准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以科技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从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新农村建设,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城市空间的局限,上海的发展空间逐渐转移到郊区,使得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三农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市委市政府分析了这一历史性变化,针对上海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提出将上海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定位在郊区的概念。10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农科院院长潘迎捷应邀在杭州市科协首届年会农业分会上作了“迎接城市化挑战,发展都市型效益农业”的主题报告。报告内容对杭州市农业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依靠科技进步为“三农”提供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近日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农村始终是难点重点。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改变和提升传统的生产方式,为此,要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将科技直接导入农村。文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梁素田 《甘肃科技》2010,26(2):14-1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正确认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理清农村科技服务发展思路,创新农村科技服务机制,对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就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村保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也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之一。农村保险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引导有效需求,增加资源供给,重点在于优化农村保险结构,探索适应新农村发展的保险经营模式。本文主要研究了农村保险对农村生活的福利增进;农村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及农村保险市场未来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重点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培养新型农民,最终目的是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临翔区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推广应用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脏、乱、差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临翔区发展沼气可利用资料丰富等优势,阐述沼气建设在临翔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