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布努瑶民歌的流传我从多年的生活中体会到:布努瑶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堪称一个善于歌唱的民族,一个人从哇哇坠地起直到老年去世,整个一生都在歌海中度过。小孩满月时,听亲朋好友唱《迎孩歌》、《笑酒歌》,后家的岳父母、舅父母给头甥送背带时唱《背带歌》,结婚时唱《说亲歌》、《送亲歌》、《谢亲歌》,立房时唱《立房歌》,逢年过节时唱《密洛陀》古歌,青年人谈情说爱时,在多年的恋爱中,唱大量的传统情歌如《撒旺歌》、《撒究歌》、《咧呐歌》、《呼咿歌》等等。总之,在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画眉常鸣、山泉常流的千山万(?)中,随时都可以听到优美、婉转、动听的歌声。特别是在送背带、婚礼、立房和给死者开追悼会唱  相似文献   

2.
一滑稽歌(又叫“颠倒歌”、“倒唱歌”、“扯谎歌”、“希奇歌”、“古怪歌”)是指儿歌或童谣中作用与游戏歌近似,全篇主要以颠倒形式(或集中采用荒诞化手法)表现在现实中不会有的反常事情,常有幽默滑稽意味的儿歌。如在东南沿海流传的《海鳅上岸寻巢穴》:海鳅上岸寻巢穴,老虎深潭海底眼;田鸡随田走,老鼠拉猫在灶边……白云山上开酒店,昆仑山顶爬龙船;十五十六娥眉月,初一初二月团圆。(《民间童谣散论》)再如江西地区流传的一首《反唱歌》:反唱歌,倒起头;爷十六,娘十七;哥十八,我十九;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子前头打…  相似文献   

3.
浅谈满族萨满跳神所呈现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萨满跳神一直保持着比较原始的“似喊似唱的说着唱、唱着说,乐中舞、舞中歌”的活动及表演形态。所谓跳神,实际给我们感受的是萨满神鼓和西沙(腰铃)等响(乐)器的声音、舞蹈的各个姿态、神歌的各类神调。满族萨满跳神是歌、舞、乐的综合体,是宗教、民俗和艺术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4.
我的歌,每一个音符都轰鸣着雷电的交响我的歌,每一节旋律都震颤着钢铁的品格它以信念和忠诚年复一年地唱着唱追求真理的艰辛唱满怀希望的跋涉唱红梅傲雪的坚贞唱历经严寒的春色啊!让我的歌展开雄健的翅膀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2007年10月15至21日党的十七大在北京胜利召开总书手己的才民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是新时期的行动纲领她明确了新目标新要求新部署她提出了新观点新概括新举措迎着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党啊,带领中华优秀儿女登上时代的峰峦纵览天下风云尽观万千气象挥臂做出历史的选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5.
《唱兵歌的鸟》除了具有浓厚的高原特色,还有其独到的艺术表达特征。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大庆石油歌曲的发展呈现出几个不同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充满自豪荣耀的"我为大庆唱支歌";90年代创作表演极其繁荣的"姹紫嫣红歌满园";进入21世纪的"百年油田铸辉煌"等。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歌唱"义主要用"歌"表示,"唱"的本义为"领唱",是一个下位词。战国末期,基于语用原则中的"不过量准则","唱"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特殊隐涵义(PCI)"歌唱"义。东汉至隋,"唱"的"歌唱"义由PCI向一般隐涵义(GCI)转化,而"歌"仍是{歌唱}概念域的主导词。初唐以后,"唱歌"义逐渐成为"唱"的固有义(SM)和主导义,晚唐五代时,"唱"取代了"歌"的强势上位词地位。"唱"的上位化对{歌唱}概念域的词汇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闽西是著名的山歌之乡,山歌是山区劳动人民的歌。闽西山歌极其丰富,山歌遍于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漳平七个县以及现在属于三明地区的清流、宁化、永安等县。在声唱方面,各县都有不同的曲调,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竹板歌、 畲歌、儿歌、习俗歌曲以及流行中外的歌舞曲采茶扑蝶等。在题材方面,有反映旧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9.
南瓜公寓     
在南瓜镇里,顺着南瓜街一直走,快到尽头的地方,就是南瓜公寓。对,就是这个特大号的南瓜。嘘,小声点,这里住着一群纺织娘,她们唱了整夜的歌,天亮的时候刚睡着。  相似文献   

10.
(一) 春到鲜花满山开, 处处歌墟摆歌台, 歌场一声山歌起, 男男女女四方来。棵棵树下有人影, 张张木叶都含情, 鸟也唱来虫也唱, 四处山头飘歌声。读着韦其麟同志的这些诗句,我们仿佛看到: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百花盛开,壮族山乡,处处摆歌台,青年男女,身着节日新装,三五成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在山坡上,溪水旁,树林里,以歌酬答、倾吐  相似文献   

11.
听过不少公开课,课前,执教老师都会与学生有段“热身”交流。他们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倾其所能,或唱支歌,融化凝固的气氛;或做个游戏,放松拘紧的身心;或猜则谜,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打下伏笔。于是,公开课的课前活动渐渐成了掂量一个教师素质高低的天平。  相似文献   

12.
踏曲 同“踏歌”,即唱歌也。 《畴昔篇》:“江南节序多,文酒屡经过,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按:“踏”与“唱”并说,是“踏”亦“唱”也,“踏曲”即“唱曲”,“踏歌”即“唱歌”。这是古籍中所见最早的例。但现所见词书和古籍注本,于释“踏歌”时,一般皆谓“歌时以足踏地为节奏”或“以足踏地为节奏而歌”,视为“状动”关系。但众多的诗文中例似不如此。下面先依时代先后选举一些诗中之例:  相似文献   

13.
鼓楼,作为侗族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不但是我国民族建筑的瑰宝,也是世界上罕见的艺术创造。它辐射侗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以鼓楼为中心所进行的所有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相互交融,形成了所谓的"鼓楼文化"。鼓楼是侗族人民自古以来唱大歌约定俗成的场所,鼓楼与大歌的结合就是我们所说的鼓楼大歌,鼓楼大歌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着重分析了鼓楼大歌的音乐形态特征,分别从旋法、音阶调式和曲式结构三个方面作了分析论述,展示了鼓楼大歌与所有多声歌的共性与自己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越冬俊 《奇闻怪事》2005,(10):34-35
听过不少公开课。课前,执教老师都会与学生有段“热身”交流。他们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倾其所能,或唱支歌,融化凝固的气氛;或做个游戏,放松拘谨的身心;或猜则谜,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为艮好的课堂教学打下伏笔。于是,公开课的课前活动渐渐成了掂量一个教师素质高下的天平。  相似文献   

15.
千百年来,一直认为:《敕勒歌》本鲜卑语,是鲜卑族民歌。本文通过对《敕勒歌》的作者,族属以及本来语言的考证,认为:第一、《敕勒歌》不是鲜卑民歌而是敕勒民歌。第二、《敕勒歌》的作者不是斛律金,而是已被埋没姓名的敕勒民间歌手。第三、《敕勒歌》并非本于鲜卑语,而是本于敕勒语。第四,斛律金唱此歌时,此歌已译成汉语。  相似文献   

16.
和平之歌     
在欧洲的朋友們正在为完成一項重要的文化計划——为世界工会联合会拍攝一部影片——而工作着,他們要我为这部影片灌一支歌的錄音片。这就是1954年夏天我所收到的一封信的主要内容。这封信很簡短,沒有談到任何細節。歌的曲和詞是随信附來的,但是作者們的姓名却沒有寫明。歌詞是用德文寫的,但須用英文來唱。各節独唱和合唱都須嚴格地按照規定的秒数唱完;而且我必須不用伴奏地唱。这是一支爭取和平和自由的歌,一支歌唱各国劳动人民的兄弟般的友  相似文献   

17.
李强 《世界博览》2010,(19):58-62
夏日末端的一场雨为秋天拉开序幕,阳光让秋季绚烂又燥热。在这个秋天的早晨,突然想去看海。就像许巍在歌里唱的那样:“我想要离开这浮躁的城市,裁决定去海边看一看落日,让秋日的海风使我清醒。”  相似文献   

18.
壮族排歌,都是成排成排地唱,这是各地相同的。但在韵律方面,各地排歌各有特点,不甚相同。从字数来分,只有以五言为主和以七言为主两种。不管是五言或七言,又都夹杂有长短不一的句子,最多的是一两个字,有的是三个字;也还有八、九、十个字甚至十几个字的长句子。在押韵方面,一般是押尾韵(亦称脚韵),有的押腰尾韵。押尾韵的就是在偶  相似文献   

19.
万璐璐 《科技信息》2011,(8):I0147-I0147
昭和二十三年の九月に梅崎春生の『輪唱』が『文芸』という雑誌に発表された。敗戦後ただ三年経つか経たない時期であるから、戦争に対する憎しみ、憤り、悲しみが堰を切ったように溢れかえる歌を歌っているのだと読み取っているうえ、『輪唱』は激しい感情を含んでいる言葉で戦争後の人々の悲惨的に生活している場面を現すと思う。  相似文献   

20.
印象南雄     
《广东科技》2013,(1):52-53
南雄,"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自古便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南雄建制于唐光宅元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境内自然、人文、民俗、历史胜迹众多,是广东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雄五古:梅关古道、珠玑古巷、三影古塔、恐龙古化石、银杏古树各具特色,久负盛名。南雄作为古代岭南商贸中心,还是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