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活载体,优秀科技人才更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人力资源中的精华,是财富中财富。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已成为绎济、科技发展的关键。当代经济、科技的竞争,其核心是人才智力的竞争,是人们掌握和运用最新科学技术能力的较量。深圳要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顺利实现第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就成为十分紧  相似文献   

2.
杨荣 《大理科技》2009,(3):26-27
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对于加快我县经济发展而言,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更是推进创新型宾川建设,实现宾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针对我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求,本人就如何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肤浅的见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主要取决于科技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和人才优势,谁就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人才,无疑是社会最需要的人才。为进一步了解我市科技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正确把握我市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4.
《安徽科技》2000,(9):22-2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的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宿州市技术创新工程和科技富民工程,现就关于加强科技人才工程建设问题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科技人才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宿州市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很不适应,其主要表现: 1.科技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现有各类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约5.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一、要加快招引和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人才是前沿技术的核心,未来的科技竞争本质就是高端人才的竞争。舟山将深入实施好"5313"行动计划,举办好全球海洋经济创业大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  相似文献   

6.
<正>女性科技人才队伍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指出,要重视女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高女性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在科技人才队伍中的比例。随着我国女性科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国内学者们开始对女性科技人才开发、科技工作中的性别问题等予以关注,学术界出现了一批对女性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是人才开发的重要基础及核心内容之一,人才培养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的政策环境。中国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历程,也是中国科技人才培养政策体系逐渐成熟的历史。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科技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针对中国科技人才队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整体规模、高层次人才数量、结构和产出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应从夯实政策体系、加强机制创新、营造发展环境、丰富引才渠道、加大人才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加快天津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关于实现厦门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是厦门最大的优势。没有理由不发展,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发展。厦门海湾资源和景观优势突出,在234公里的海岸线中,深水岸线达43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70个。亚热带“3S”景观随处可见.目前港口和滨海旅游业已成为厦门市经济的龙头。显然。港口和滨海旅游业是利用海洋空间的海洋产业。厦门真正利用海洋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内涵式海洋经济未能得到挖掘。优势未能发挥。本文通过对厦门市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现状进行摸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跨越式发展内涵式海洋经济的初步思路。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叶清 《厦门科技》2023,(1):53-58
鹭江道是厦门最经典的旅游动线,紧贴浪漫海洋,一边是“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的繁华街市,一边是驰名世界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鼓浪屿。风光旖旎,洋溢着无尽浪漫的海洋风情,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鹭江道是厦门的城市名片和形象代表。说鹭江道是厦门的“外滩”一点也不为过。这里是厦门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厦门现代经济的发展从这里起步,是厦门的龙兴之地。本文根据翔实的地理证据及文史资料,论述鹭江道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的变迁,介绍鹭江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厦门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随着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如何建设企业自身的科技人才队伍、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科技人才队伍逐渐被企业重视起来.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西部地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的分析,根据我国其他区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及经验,探讨了吉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颖  王冬屏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1):16-18,22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随着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如何建设企业自身的科技人才队伍、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科技人才队伍逐渐被企业重视起来。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西部地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的分析,根据我国其他区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及经验,探讨了吉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方志 《科技与经济》2020,33(4):66-70
人才竞争的内涵包括人才开发和人才保护,当前对人才开发的研究较多,但对人才保护的研究不足。在对当前我国科技人才保护的研究及其实践梳理的基础上,重新对科技人才保护理念的内涵加以厘定,认为科技人才保护是个多维度、多阶段的概念。基于现实,我国的科技人才保护需要加紧从第二阶段即重视对人才经济权的保护向第三阶段即注重对人才身心健康保护转变。基于多维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人才保护工作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科技人才保护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兰州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多项并举为推动兰州市经济转型跨越,率先崛起创造条件,在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布局,重点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是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科技人才使用和人才资源也日趋国际化,科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科技人才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对区域科技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结构产生深刻影响。一般情况下科技人才流动对经济较发达地区有利,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利。因此,分析研究宁夏科技人才的存量、分布结构、变化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上海要在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中取胜,唯有坚持不懈地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抓好跨世纪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二是造就一支科技型队伍,三是促进职工队伍技术水平的提高,要造就大批工人发明家和技术革新能手。对此,上海科学院要吸收有实力的工程科研机构,与工业企业结合,逐步成为上海工业技术的科研开发基地、培育和发展新兴技术产业与战略产业的基地、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撑的基地。要实现“三个基地”的宏伟目标,使之与上海的城市功能和  相似文献   

17.
袁娟  喻均林 《科技信息》2008,(32):31-31
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事制度的改革,为科技人才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把多余的科技人才输送出去,把需要的科技人才吸引进来,解决科技人才积压浪费,优化配置科技人力资源,不仅对科技人才流动单位的发展,而且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常、公平、合理的科技人才流动,能促进区域经济健康、稳定、快速、有序的发展。宜春市作为赣西经济中心城市,英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是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继续保持其在江西省科技、经济领域优势地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经济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竞争. 该文提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并对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应采取的措施,以及如何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支撑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科技人才已成为竞争的关键,是发展的原动力.科学技术发展重点就在于科技人才的持续创新,因此,加大科技人才管理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促进机制非常关键.本文将基于科技人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科学、有效的促进机制,以此深化科技人才管理的全面发展,多层面、多维度地...  相似文献   

20.
张雪娇 《创新科技》2019,19(9):73-79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加快河南省科技事业发展的进程。本文通过对全省R&D人员的分布格局以及对六大传统优势产业中R&D人员状况的分析,从科技人才的不断优化、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等方面,阐述了河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成效;同时,指出了目前河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用好人才以及完善人才评价考核的激励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