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技术、新观念的支持下,"互联网+"的提出使得科技馆的运作模式进入到了全新的领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新的变化。"互联网+科技馆"并不是简单的"1+1=2",而是模式、理念、思维等多个方面的"+",能够让科技馆的运作模式变得更加具有表现力和魅力。该文首先分析了实施"互联网+科技馆"策略的优势,接下来深入探讨了互联网+科技馆运作模式的相应措施,包括带动群众性科普活动新发展,进一步整合科普资源,新建互联网+展厅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剑 《科技信息》2012,(14):71+73-71,73
科技馆建设观念从最早的以展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用了大约200多年时间。随着科技馆建设理念的变化,展教观念也从"教育"观众向重视观众体验转变,展示的内容与形式也从按基础学科分区向主题展开转变,其形式表现为实体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笔者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对未来科技馆建设理念做了一些思考,较倾向于更加注重实体科技馆的建设(含有着"流动科技馆"之称的科普大篷车的建设)。并首次在业内提出尝试建立半流动科技馆的意义,做法。不失为为未来科技馆建设理念的丰富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参观科技馆     
正星期六下午,阳光明媚,爸爸带我去县城参观科技馆。一路上,我兴奋极了,想象着自己与展品互动的场景。"咔",爸爸踩下了刹车——科技馆到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去。一进科技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展品是"声聚焦"。它由两个在一条直线上的凹面镜组成。我对着一个凹面  相似文献   

4.
目前VR(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且在部分领域已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将VR技术与科技馆科学普及展示相结合,可以提高科技馆的科普趣味性、公众体验感,其展示形式多样化。本文以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基于云的虚拟互动科技馆及应用示范》中"红外侦查"展项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将VR技术与科技馆科普展项相结合。VR技术作为重要手段实施"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以超现实沉浸、自然人机交互和跨时空创想为理念,建设实体VR科技馆、流动VR科技馆以及在线VR科技馆等。使公众能够身临其境般地参与互动体验,突破科普的时空局限,充分激发公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5.
科技馆信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馆信息化是近年来科技馆界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在科技馆的科普展览、展品研制和日常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一些国外科技馆还建设了局域网和网上科技馆,这些技术的集成就构成了科技馆的管理信息系统(MIS)。 1.科技馆MIS的发展 科技馆MIS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数据统计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对数据进  相似文献   

6.
蔡源 《科技资讯》2010,(34):226-226
":科普剧"、"科技馆进校园"、"电教化的科普讲座"等科技馆教育项目的出现,为科技馆的科学普及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科技馆教育项目策划的特点出发分析,归纳出目前科技馆教育项目开发的侧重方向,从而总结出一套有的放矢的科技馆教育项目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7.
科技馆一直被称为进行"科技的快乐教育"的场所,作为社会公益型科技教育机构,在开展科学科普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需要,科技馆应该积极改变开展科普服务方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新时期青少年科技教育社会化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张慧丽 《科技信息》2012,(8):81-81,82
目前科技馆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全国上下都非常重视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科技馆之间已从以往的硬件环境比拼,逐渐转换到软件环境的较量。服务有特色,服务有品牌,科技馆才能迎来更多的观众。本文以"科技馆服务"为主线,从陈述"科技馆服务"的特点为入手,结合科技馆服务的专业性、互动性,分析科技馆观众的服务需求,然后从科技馆工作者的科普职责、公众的支持和需求以及展品的科学启迪四个方面论证了科技馆提供科普服务的必要性。在论述了"必要性"作为服务的前提条件之后,点明了本文的论点:科技馆服务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服务从心开始。最后理论联系实际,从员工自身的文化积累、了解不同观众的心理需求等角度,阐述了如何提升科技馆服务。  相似文献   

9.
科技馆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馆一直被称为进行"科技的快乐教育"的场所,作为社会公益型科技教育机构,在开展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需要,科技馆应该积极改变开展科普服务方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新时期青少年科技教育社会化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科技馆的教育目的性及科技馆的教育特征,分析了科技馆实现社会教育功能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科技馆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科技馆教育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技馆教育有何必要性?浙江的科技馆现状及发展情况如何?在科技馆建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对以上问题作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参观科技馆     
正今天早晨,天气格外晴朗,阳光格外灿烂,空气格外新鲜,我也格外精神。因为,我要去参观科技馆啦!一踏进科技馆大门,我瞬间被吸引了,展品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摆在前方的一把电子竖琴吸引了我,我跑过去伸出手点一下,悦耳的琴声飘荡在我的耳畔。这把琴没有琴弦,怎么发出声音呢?我很疑惑。电子竖琴上方的解说牌早就"猜到"我的心思——"科学家用激  相似文献   

13.
创新与教育——新世纪科技馆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燕凌 《海峡科学》2008,(8):70-70,92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新世纪里,科技馆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实现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阶段重要的课题之一.该文结合福建省科技馆的实践,认为科技馆必须加强创新与教育,办出特色,使科普教育理念在实际中的表现更能让大众接受.  相似文献   

14.
进行数字科技馆建设是21世纪科技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科技馆的生存与发展。虽然21世纪传统科技馆和自动化科技馆暂时不会消失,但随着信息网络的盛行数字科技馆将居首位。未来的科技馆将以服务特色乖技术手段论高低.能否迅速占有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将成为衡量科技馆的服务标准。由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认真研究新世纪数字科技馆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普及科普知识,传播科学文化,让孤残儿童更多地了解科学、融入科学,2018年4月10日上午,宜宾科技馆携手宜宾市福利院组织了一场特殊的参观活动。市福利院的10余名孩子们第一次与科技馆亲密接触,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科技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有秩序的参观了科普展厅的各个展区。数千根短铁棒组成的"像素图"、利用身体重量的"自己拉自己"、感受身体失衡的"倾斜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明形态都发生着改变,人类的沟通和学习模式向着数据化、互联化、智慧化转变。科技馆作为实现科学传播的平台,服务的对象、教育的模式以及展示的内容与形式等都应随之发生转变。科技馆的发展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科技馆迈向强调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智慧科技馆。通过对智慧科技馆的内涵进行探讨,提出智慧科技馆具有智慧感知、智慧体验、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共享5个主要特征,科学地制定智慧科技馆建设策略将会成为科技馆界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国家文化建设和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为科技馆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科技馆参与文化建设将有助于实现其创新发展。以广东科学中心为例,结合其"岭南科技纵横展览"的策划和设计,提出科技馆可以通过创新科普教育理念、鼓励科普展览设计创新、将地域文化中的科技内容转化为科普展教资源等途径参与国家文化建设和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这是当前科技馆体系实现创新发展的前瞻性思路和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8.
当前,伴随着国家对科普的重视和不断投入,我国科普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科技馆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科普基础设施,保持其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科技馆历史变迁进行简要述评,发现其发展和历史变迁主要体现出两方面特点:第一,从以"物"为主,到以"人"为本;第二,从以"展"为主,到以"教"为源。对欧美发达国家科技馆发展和历史变迁研究有助于探寻科技馆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我国科技馆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闫亚婷 《科技资讯》2023,(8):227-230
该文以山西省科技馆为例,阐述了该场馆在构建以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以及农村中学科技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发展情况和具体做法,同时,笔者对今后山西科技馆体系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通过更多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山西科技馆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融合,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20.
 科技馆作为我国科普教育的主阵地,在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推进创新型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国内科技馆的科普展教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过分强调科学知识的表达,忽略了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要改变这种局面,应该把科学史引入科技馆的陈设和研究,充分发挥科学史的科普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