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发展,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加大,客观、准确、快速地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得极其重要.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对2000、2010、2020年间岳阳市MODIS影像进行优化重构,明晰反映岳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从长时间序列中探明岳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综合遥感图像衍生出的绿度、湿度、热度、干度4个指标,对岳阳市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土地利用开发程度的不断增强,岳阳市的整体生态质量发生了阶段性变化,RSEI均值先从2000年的0.588上升到2010年的0.650,再下降至2020年的0.637,生态指数为良等级的区域面积所占比例从2000年的42.3%上升到2010年的68.3%,再下降到2020年的55.8%.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武汉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城市宜居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遥感技术可以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快速评价,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湿度指数、地表温度、归一化建筑物-裸土指数表示绿度、湿度、干度、热度4大生态要素,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将其耦合,建立遥感生态指数(RSEI)综合评价模型,对武汉市2005—2015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武汉市遥感生态指数等级一般及以上区域面积占比均达80%左右,体现武汉市整体生态坏境质量较好,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 2005、2010年和2015年,武汉市的RSEI指数均值分别为0.60、0.55、0.53,生态质量为优良等级的区域面积所占比例从2005年的54.40%,下降到2010年的47.63%和2015年的42.44%,全市生态环境质量随着城镇化进程有所下降,但下降趋势逐步放缓,说明武汉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在空间上,武汉市生态质量差或者较差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且有沿长江和汉江不断向外扩张的趋势,与遥感影像中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方向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亚城市化的发展成为近些年来该领域关注的新的研究重点。以中亚第二大城市一塔什干市1989、2000、2010年的遥感图像为数据源,获取塔什干市城市用地信息,并借助城市年均扩展速度、扩展强度指数及城市用地分形维数等参数,对塔什干市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1年来塔什干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有明显的变化,其中建设用地的变化比较明显,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在1989-2000年期间平均扩展面积约为4.55km2/a,年扩展率为1.99%;2000-2010年平均扩展面积约为7.38km2/a,年扩展率为2.55%。其中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由周围的草地和未利用地转移而来;从分析可得:2000-2010年的扩展强度比1989-2000年的要高0.68%;分形维数逐渐增大,城市空间形态日益复杂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面临更高的生态要求,全面、客观、快速、准确的评估区域生态质量成为当前生态研究重点。从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方面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湿度指标(Wet)、地表温度(LST)、归一化建筑-裸土指数(NDSI)4个分量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集成分量指标,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2007—2017年赣江新区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并通过空间分析方法探究空间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赣江新区RSEI均值由2007年的0.74增加到2017年的0.76,整体生态质量水平较高;赣江新区大多数区域的RSEI等级由差、中等变为良,其中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变化占比最高(52.77%);与2007年相比,赣江新区2017年的生态质量空间分布整体变化少、北方向和西南方向等局部变化明显。基于RSEI的生态评价可快速监测与评价区域生态质量,为其生态规划和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福州市为研究区,以Landsat系列影像为遥感数据源,利用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定量评价福州市2003—2013年间的城市生态状况变化。RSEI指数对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建筑指数等4个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行耦合,能够对研究区的生态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结果显示,在这10年间,福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RSEI值从2003年的0.669下降到2013年的0.568,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与输水安全和工程效益息息相关,需要透彻理解该地区生态空间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机理.利用GEE平台土地利用数据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分析并刻画了1990—2021年间淅川县生态空间格局演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丹江口水库东部边缘区是生态空间转化较为剧烈的区域,且转换关系时间分异较为明显,1990—2000年间主要为生态用地向半生态/弱生态用地的转换;2010年后则主要是半生态用地向生态用地的转换.(2)淅川县的RSEI整体呈现增加态势,且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1990—2008年的RSEI均值为0.65,在2008—2021年时的RSEI均值增加到了0.70,表明淅川县的生态质量有所上升.(3)在1990—2000年间,厚坡镇东部、西簧乡和毛堂乡生态质量有所下降,但在2000年后出现好转;在2010—2021年间,全县各地生态质量提升面积最为明显.本研究对淅川县长期以来的生态状况进行分析,提升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精度和深度,为进一步掌握该地区生态演变机理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福建紫金山矿区生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2—2017年7个时期的遥感数据,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福建紫金矿区开采以来的生态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 RSEI可以较好反映矿区生态状态的时空变化, 1992—2017年,紫金矿重点开发区内裸土面积逐渐扩大, RSEI呈现略微的下降趋势,但整个区域的RSEI反而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重点开发区外围的生态状况出现好转; 2)从面积上看,占主导地位的区域RESI由"中等"向"优良"发展,说明紫金矿业集团在开发矿山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 3)紫金山矿区不同时期裸土面积扩张的原因与矿区开发技术和金铜价格上涨有关,而矿区生态质量的总体上升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大量经费投入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与人类生存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综合、快速、准确、定量监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尤为重要.以利用遥感技术反演城市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植被覆盖度和地表温度等生态参数,提出基于归一化不透水指数的地表裸露度;综合以上参数建立基于遥感参数的生态环境指数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定量评价江苏省宜兴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3年,宜兴市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和升高趋势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9%和21%,其中,20.56km2呈显著降低趋势,并未监测到显著改善区域.该模型综合各项遥感参数,能快速、准确、定量监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区是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定的重要功能区之一。过去以来黄土高原区内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21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生态工程建设对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发挥重要作用。由此,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对于认识国家生态保护政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利用2000—2020年MODIS数据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结合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数据,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分析。研究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以生态用地为主,面积占比57.31%。以半生态用地转入生态用地为主,占变化总面积的51.74%,生态用地的转入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2000—2020年研究区RSEI均值由2000年的0.39增至2020年的0.57,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中等为主,平均面积占比为45.61%,优、良等级面积共增加38.08%,极差、差等级面积减少60.79%。中部区域RSEI增加速率较快,显著增加区域占总面积的11.59%。研究区热量充足,水分是限制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RSEI...  相似文献   

10.
城市扩张是合肥市近年来的主要特征,精准地评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给我国快速发展城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的遥感影像图,通过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对合肥市近20 a的生态质量进行监测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合肥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先增后减,3 a的MRSEI均值分别为0.525、0.539、0.503,整体下降了4.19%;(2)研究区内中等级的生态质量占主导地位,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0.60%,其中,优良等级呈“V”趋势,而较差等级的面积逐渐增加,说明生态环境出现局部恶化;(3)2000—2020年间合肥市生态质量呈总体下降趋势,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依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绿地结构变化的遥感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数量、结构与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通过对南京市1988年、2000年和2002年3个时段的Landsat/TM遥感影像加工处理,将绿地景观分为生态绿化用地和农业用地,并通过景观指数的方法对其在15年间的景观格局和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8-2000年,南京市绿地景观总面积增加9.60%,斑块数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形状趋向简单.聚集程度增加,总体破碎程度下降.而不同绿地景观类型变化不同:农业用地面积增加12.80%,在城区外围大规模聚集分布,破碎程度较低;生态绿化用地面积减少3.60%,小面积斑块数量大幅减少,景观形状变得更加规则,主要生态绿化用地斑块形成"孤岛"分布,破碎度呈下降趋势,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下降,绿地生态质量下降.与2000年比较,2002年城市生态绿地面积减少0.63%,农业用地减少14.60%,生态绿地景观趋向于面积较大的斑块数量减少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南京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所处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Landsat7/Landsat8卫星数据为基础,利用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SEI)对鄂州市2013年、2015年和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做出评价.该指数模型根据湿度指标(WET)、绿度指标(NDVI)、热度指标(LST)以及干度指标(NDBSI)等4个指标进行构建.在ENVI软件的支持下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分别求出4个指标因子,再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遥感生态指数RSEI结果,结合各指标因子进行评价及综合对比分析,制作专题图和表格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结果表明,鄂州市2015年生态指数平均值较2013年生态指数平均值提升0. 06,但随着城市化扩张的加剧,鄂州市2018年生态指数较2015年下降0. 10,生态环境质量变差,且较2013年下降0. 04.  相似文献   

13.
以厦门岛为例,利用基于遥感的新型生态指数(RSEI)对海岛型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价,以期客观评测城市发展对生态质量的影响,以及科学规划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成效. 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岛的RSEI从1996年的0.470下降到2017年的0.465,虽然城市发展过程中有较大面积的建筑用地、不透水面取代了植被,但厦门岛的生态环境总体较为稳定. 分析表明,这主要得益于厦门岛对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划,对老城区进行旧城改造,并大力提升城市绿色空间. 然而,厦门岛的生态环境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重点改善区域集中于北部的高崎机场和高崎火车站附近.  相似文献   

14.
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2019年Landsat 8遥感影像,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特征,并结合气候数据和统计数据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2013—2019年先行启动区RSEI均值为0.71,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较好;将结果分为差、较差、一般、良、优5个等级,优良区域面积平均超过60%,而一般区域面积平均占比约25%,差和较差区域平均占比约15%,生态环境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SEI在空间上呈南高北低分布,时间上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导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下降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植被覆盖率和湿度的下降,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这与区域水系面积不断提高和植被覆盖总面积增加带来的生态效应直接相关.从整体上来看,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坏区域减少,好转趋势明显,为区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2000-2010年景观生态质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生态质量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取决于景观生态系统,而景观生态系统又主要受其自身稳定性和外来干扰度的影响。笔者从受干扰度和自身稳定性两个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此模型综合评价安徽省近10 a的景观生态质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2000—2005年,景观生态质量为一等(稳定)的面积比例只减少了0.84%,景观生态质量为三等(不稳定)的面积比例也只增加了0.54%;而2005—2010年,景观生态质量为一等的面积比例减少了2.46%,三等的面积比例则增加了4.33%。研究表明:安徽省的景观生态质量自2000—2005年虽有所下降,但总体仍处于较稳定状态;而2005—2010年间,景观生态质量则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是实现城市绿色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遥感技术以其监测范围大和能实时传输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了客观全面地反映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模型进行评价,而RSEI模型存在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不高的问题,使得评价结果不够准确。因此采用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mproved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IRSEI),将原RSEI模型中的绿度指标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替换为通用归一化植被指数,从而构成IRSEI模型,以提高模型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对南昌市2003—2021年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得到南昌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IRSEI的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较RSEI平均提高3.6%,湿度、绿度、干度、热度各年份平均相关度的均值提高7.2%;2003—2021年南昌市IRSEI总体均值变化不显著,生态质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区域、梅岭和安义县,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西南方向的流湖镇。可见,2003—...  相似文献   

17.
在对京津冀地区生态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根据研究区的资源环境现状和自然资本承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征,在计算各区域生态质量分级的基础上,分别对其生态质量的时空特征,初级净生产力,森林植被覆盖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近年来京津冀生态系统质量有明显提升.京津冀区域28%的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有改善,3%左右的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存在下降趋势.201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净初级生产力呈现出较小波动变化趋势.相较于2000-2010年,京津冀城市群森林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只有高植被覆盖度区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刘文良  李伟  郝连成 《广西科学》2020,27(6):667-675
为量化分析评价钦州市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取2000年、2009年和2017年的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提取绿度、湿度、热度、干度4个评价指标,用基于ENVI平台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表明,2000年、2009年、2017年钦州市的RSEI均值分别为0.676,0.698和0.725,生态状况有改善的趋势,说明城市的扩张给钦州市整体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大,钦州市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该地区而言,植被覆盖对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低生态等级区的平均中心随城市扩张的方向迁移,表明城市的扩张对生态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建筑用地的生态等级由差变好,表明绿化工程能改善区域的生态质量。  相似文献   

19.
"深圳-巴彦浩特"地理样带土地利用及其对生态资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立"深圳-巴彦浩特"地理样带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1995-2000年土地利用、生态资产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资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带土地利用变化受快速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改善政策驱动的影响显著.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由耕地向林地转变,使得样带2000年的生态资产比1995年增加了899亿元,样带上湿地(包括水体)的增加对生态资产总量的保持和提高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城市化和荒漠化也使得样带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资产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围绕不透水面与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展开研究,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以2000年、2009年和2018年的遥感卫星影像为基础数据,利用归一化不透水面指数提取不透水面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成都市近20年间的生态环境质量,最后运用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不透水面覆盖度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8年成都市不透水面增加了1 072 km~2,RSEI均值由0. 603下降到0. 504,降幅为16%,RSEI空间变化格局与不透水面扩张格局基本一致;回归模型发现不透水面覆盖度与地表温度为指数函数关系,与植被指数呈线性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明植被、地表温度和不透水面均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不透水面信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