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选取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城市群中土地、环境、水资源、交通、科教、医疗服务承载力等方面的指标,建立了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均方差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水资源承载力是影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最关键的因素,科教承载力是短板因素;烟台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最大,德州和滨州的城市承载力最小,其他城市居中.针对出现的问题,从城市发展速度、模式以及居民行为等方面提出提高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2005-2013年中原经济区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承载力,中原经济区发展过程中人口分布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基于人粮关系和人地关系理论,利用大尺度全区域、中尺度市级单位、小尺度县级单位等相关数据,运用土地资源承载指数、土地资源限制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不同尺度区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3年,全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稳步提高;(2)中尺度城市范围内则呈现西部人口分布土地资源限制度较高,东部限制度较低的规律,其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及所处经济中心地区,东部地区则处于第一产业发达的黄淮海平原地区,粮食产量增速高于人口增速;(3)小尺度县级范围内市辖区人口分布稠密,土地资源限制度高,但整体限制度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时序特征方面,1995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状态,作用强度处于中度耦合的中等水平.1995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系统有序度参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而环境有序度参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经济、社会系统有序度的提升对资源环境系统有所损害甚至牺牲.1995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从0.351 3升至0.434 9,耦合作用一直处在颉颃阶段.2空间分异方面,耦合协调度水平与综合协调度指数的空间分异类似,形成西北—东南的分布格局.耦合度与综合协调指数、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差异较大,个别等级呈倒置状态.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的主导作用因素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差异虽然对耦合度有影响但对整体耦合协调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作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省级区域尺度明确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评价方法的研究尚且不足,本文以多学科理论方法为指导,在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支撑系统、资源供给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及调节系统4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集对分析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环境承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不足,调节能力较弱,虽然资源供给未成为限制因子,但生态环境支撑系统自身脆弱性对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巨大,运用集对分析方法实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其结果能够实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全面表征.  相似文献   

5.
结合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实际,总结出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城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二级指标6类,即城市人口与地域指标、城市经济指标、城市生活方式指标、城市发展潜力指标、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三级指标21类.对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Q聚类分析,对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做出对比,将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划分为4类,在此基础上对4类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查阅等研究方法,对“中原经济区”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意义和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目的:为整合本区域内体育休闲资源、优化体育休闲产业结构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持.研究结果认为:发展“中原经济区”体育休闲产业有助于增加本区域内就业机会,发掘和弘扬传统体育休闲文化等.建议对“中原经济区”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进行精品化设计,突出体育休闲资源的本土性和稀缺性,将“中原经济区”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并论述了各阶段的发展重点等.  相似文献   

7.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在对城市中心性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中心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加权Voronoi图分别对中原经济区城市进行中心性评价、城市空间影响力分析.结果表明,中心性强度高的城市集中在京广线及其以西地区,且中心性等级类型齐全;京广线以东地区城市中心性等级普遍较低,主要分布有第Ⅲ级、第Ⅴ级类型;在城市空间影响力上,中原经济区和次区域的中心性强度呈现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递减的特征.据此,并考虑区位条件、交通中介、空间关系等因素,将中原经济区划分为1个Ⅰ级城市经济区、3个Ⅱ级城市经济区和4个Ⅲ级城市经济区.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承载力可拓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评价方法中存在的精度深度不足、因素选择受限或物理意义不明确等问题,把解决矛盾问题的可拓评价方法引入到水资源承载力研究领域,主要通过建立多指标参数的评定模型来完整地反映地区的承载力水平.同时,为了解决可拓评价方法在水资源承载力应用中存在的失效和权重选取问题,提出了基于非对称贴近度和粗集权重的可拓评价模型的改进方法.与标准可拓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有效避免了承载力评价中最大隶属原则的失效问题,并克服了以往忽视承载力评价指标重要性差异的不足.洮河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辽宁经济区城市群治理雾霾联动协作机制进行分析,评价治理雾霾联动协作机制,为协作机制的建设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针对辽宁雾霾污染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以环境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一级指标,筛选13个指标,构建治理雾霾联动协作机制的评价体系.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调查法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根据一致性检验结果,构建的联动协作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能够根据雾霾治理监控情况进行联动协作治理的评价.同时为保障辽宁经济区雾霾治理联动协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论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雾霾联动协作综合评价模型,可用该方法对治理雾霾联动协作机制进行监督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晋中市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选取与环境承载力相关的十四个指标层建立了晋中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SPSS技术和AHP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模型,以各县市为单位计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研究表明:①晋中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处于中等和较低水平,未来的经济发展应该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减小对资源的开发力度.②榆次区、寿阳县和左权县承载力等级处于中等水平,这3个县总面积约占晋中市总面积的33. 28%,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小,发展空间大.③其他8个县承载力等级均处于较低水平,面积约占晋中市总面积的67. 72%,开发利用程度大,资源环境承载力面临较大压力,应加大生态建设保护,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枯水资源是关系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环境因素.创建了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水资源系统自身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其他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的BP网络模型用于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中,并以贵阳市为实例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BP网络模型是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的一种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延川县为研究区,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地质环境3个子系统选取19个指标,构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和主观赋权重法相结合,在30 m×30 m栅格尺度上评价了延川县2018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资源环境承载力3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延川县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原城市群九市旅游资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整体优劣定量评价不足的情况,以中原城市群2003年4月-2004年1月完成的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所确定的各市旅游资源单体数为对象,以中原城市群9市为单位,主要从旅游资源的丰度、综合密度、资源的组合以及整体优势度等方面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和各市间的横向比较,阐述了中原城市群旅游资源赋存的地区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中原城市群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LMDI模型,对中原经济区2003—2012年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是中原经济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处于快速工业化的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碳排放的增长,同时,人口增长对碳排放增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的改善(碳排放系数降低)对碳排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及方向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资源环境、城镇化、区域发展战略等对碳排放变化也有较大影响.以上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总结河南科技进步概况,比较河南省在中部六省中科技进步的优势与不足,对河南科技进步形势作出基本评价;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走向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认为河南科技发展面临外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原经济区建设带来重要机遇的新形势、好形势;进而,提出促进河南科技发展的六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秦巴山区以优越的资源环境条件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探究秦巴山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对于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地协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位于秦巴山区的重庆市城口县为研究对象,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3个子系统构建城口县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后的TOPSIS模型对城口县2007—2018年的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进行动态评价。【结果】2007—2018年,城口县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自然资源子承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子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子承载力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对城口县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影响最大的是自然资源子承载力,其次是生态环境子承载力,最后是社会经济子承载力。【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秦巴山区其他县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关于区域政府合作问题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探讨,但很少有对中原经济区城市群政府间合作机制进行研究的.文章在回顾政府合作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政府间合作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以大郑州都市圈为引领,改革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经济区合作组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措施,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概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江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简述了其对江西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环境的"资源支撑能力"和"环境消纳能力"两个方面构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框架,运用因子分析和矢量模评价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1990-2006年的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量及承载状态进行量化评价,探索经济增长与环境承载量之间的演变关系特征,并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转型、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等方面提出促进宁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结构特征和分类进行了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科技制造物流和文教社保城市综合因子、居民服务和餐饮零售业因子、租赁建筑房地产业因子、信息金融业因子和能源设施因子5个影响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的主因子,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划分为5个主类、9个亚类.分析发现,中原经济区城市体系职能结构表现为整体职能层次不高,城市职能结构趋同明显,应有的优势职能未能有效发挥等问题.在对中原经济区整体功能定位与城市分工宏观层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