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CYP2C19是氯吡格雷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研究利用PCR-荧光探针法对天津地区322例冠心病患者基因位点进行检测,经统计,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分别为*1/*1(44.7%)、*1/*2(38.1%)、*2/*2(10.3%)、*1/*3(6.6%)、*2/*3(2.6%)、*2/*17(1%)、*3/*3(0.3%);按照代谢类型统计,超快代谢型9例(3.0%),常规剂量用药需要注意出血风险;快代谢型135例(41.9%),常规剂量用药;中间代谢型138例(42.9%),需增加剂量或换药;慢代谢型40例(13.2%),会产生氯吡格雷抵抗,需换药。天津地区冠心病患者特别是PCI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检测结果为提供个性化治疗打下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于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者,观察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脑血管事件的预后影响.方法:CYP2C19基因检测盒检测CYP2C19基因缺陷携带者共809例(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2、CYP2C19~*2/~*3、CYP2C19~*3/~*3),符合入选条件和排除条件共有152例,根据术后服用药物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分析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生化指标(Hb A1C、LVEF、TC、LDL-c、TG)、服药情况和冠脉造影情况.结果: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患者,替格瑞洛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12月再发心绞痛和总MACCE事件(P0.05),但在术后1、3、6及12月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全因性死亡及脑卒中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在PCI术后1、3、6及12月并没有增加出血的风险(P0.05).于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能够降低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患者冠脉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携带CYP2C19~*2、~*3任一缺陷基因,替格瑞洛都比氯吡格雷明显降低ACS PCI术后12月再发心绞痛和总MACCE事件,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能够降低冠脉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CYP2C9基因多态性对苯妥因代谢活性的影响.采用PCR扩增及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65名健康受试者CYP2C9基因型.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考察了野生型CYP2C9*1/*1携带者和杂合突变型CYP2C9*1/*3携带者对苯妥英代谢的影响.结果检测到5名健康志愿者携带CYP2C9*3突变型等位基因(1075位碱基A-C),为CYP2C9*1/*3杂合突变型,未检测到CYP2C9*4(1076位碱基T-C)和CYP2C9*5(1080位碱基C-G)突变型等位基因.在受检人群中,未检测纯合突变型等位基因携带者.实验结果表明,CYP2C9基因型与p-HPPH/苯妥因代谢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野生基因型携带者的平均代谢率为携带CYP2C9*1/*/*3杂合型等位基因志愿者的2倍以上,且两种基因型携带者间的代谢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对本次健康受试者的CYP2C9基因型与苯妥因代谢的相关性研究表明,CYP2C9*3突变型等位基因引起酶活性降低,对苯妥因的代谢减慢,与CYP2C9野生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由于中国人群中CYP2C9*3(1075A-C)的发生频率较高,约为85~10%.因此,当CYP2C9在药物代谢中起主要作用时应检测其CYP2C9*3突变型.  相似文献   

4.
氯吡格雷作为中国脑血管病专家共识的抗血小板聚集的首选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广泛.然而卒中患者在常规剂量服用氯吡格雷过程中仍有30%左右的复发率,临床化验发现此类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依然较高,说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目前研究认为氯吡格雷抵抗存在多种原因,基因多态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包括CYP3A4,P2Y12 受体,GPⅡb/Ⅲa 受体等,本文主要综述了氯吡格雷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华法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凝剂,其治疗窗口较窄,患者达到抗凝所需剂量的变异性大.已有研究表明CYP2C9*3 (rs1057910)、CYP2C9IVS3-65GC(rs9332127)、VKORC1 c.-1639GA (rs9923231)和CYP4F2*3 (rs210862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影响中国人群华法林敏感性的主要遗传因素.该研究利用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分析(MMCA)技术,建立可同时检测4个华法林敏感性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单管PCR反应体系,可在2.5h内完成检测,每个反应能检测低至0.05ng的人基因组DNA.对218份厦门市随机人群的4类SNPs进行筛查及其中40份样本测序的结果表明,MMCA体系准确性高,厦门市人群的4类SNPs发生频率与此前报道的中国汉族人群的相近,其中rs1057910的等位基因A和C的频率分别为96.4%和3.6%,rs9332127的等位基因G和C的频率分别为96.4%和3.6%,rs9923231的等位基因G和A的频率分别为7.8%和92.2%,rs2108622的等位基因G和A的频率分别为75.7%和24.3%.上述基于MMCA技术的SNP分型体系具有快速、简便、准确、低成本等优点,适合在临床上推广用于指导华法林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在高原汉族人群中的频率分布以及高原汉族人群和平原汉族人群的ACE多态性频率的比较.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高原地区汉族人群进行ACEI/D基因型的分析.结果高原地区汉族的ACE基因型频率分布是,Ⅱ型0.467、ID型0.40、DD型0.134,与平原汉族比较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原汉族人群和平原汉族人群在ACE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分布无明显的地区差异,与国外其它种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酶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多态性在新疆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并分析CBST833C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高血压患者218例(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人群225例(对照组),对CBS基因T833C基因突变频率检测并分型;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显示:CBS基因T833C在新疆汉族人群中存在基因多态性,该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无关;CBS基因T833C突变与Hcy水平升高无相关性。由此可知,Hcy水平升高可能是新疆汉族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使用长模板PCR方法检测 2 2 3例湖北地区人群中CYP2D6二倍体 .在被检人群中 ,CYP2D6二倍体的基因频率为 2 .7% .检测到 6例CYP2D6二倍体 ,基因型分别为 1× 2 (3/ 6 ) , 2× 2 (2 / 6 ) ; 10× 2 (1/ 6 ) .表明湖北地区人群中CYP2D6二倍体的基因频率比其他地区中国人群稍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流式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Flow-rSSO)基因分型技术,对甘肃省定西地区711份健康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人群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其分布特点,并与其他地区汉族人群和西北少数民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711份样本中共检出等位基因13个,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是DRB1*12(13.29%)、DRB1*09(12.45%)和DRB1*04(11.95%).其分布特点比较接近北方汉族人群,与裕固族、回族、蒙古族无较大差异,与藏族、维吾尔族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其分布具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 lara细胞蛋白(CC16)基因的38A/G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方法:在广州城区和韶关农村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经严格配对选取COPD患者与非COPD受试者共3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两组CC16的各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COPD与非COPD组CC16基因第1外显子第3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AA基因型频率:17.5%vs 17.5%;GG基因型频率:34.9%vs 42.8%;AG基因型频率:47.6%vs 39.7%;等位基因A频率:41.3%vs 37.3%;等位基因G频率:58.7%vs 62.7%)。结论:CC16基因第1外显子38A/G多态性可能与我国南方汉族人群COPD的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探讨汉族人GSTP1基因多态性与COPD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检测68例健康汉族人和50例COPD患者GSTP1基因型。结果:健康人群和COPD人群中有3种基因型,但以Ile105纯合子基因型为主,两组人群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STP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OPD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汉族人群MD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药耐药基因1(MDR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疾病的易感性、药物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复发等预后密切相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华南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人群MDR1基因编码区及部分启动子区进行SNP筛查,并比较不同人种间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共检测出5个多态位点:T-2410C、T-129C、C1236T、G2677T/A和C3435T,其等位基因频率-2410C为4.65%,-129C为3.11%,1236T为63.31%,2677T为44.66%,2677A为14.47%,3435T为41.18%。除T-2410C位点因报道的太少无法比较外,其余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东亚、高加索以及非洲人群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华南地区汉族人群MDR1基因SNP与药物效果、药物毒副作用以及疾病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多巴胺D3受体 (DRD3)基因的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 ,在9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汉族人和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DRD3基因第一外显子内Ser9Gly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汉族人群中 ,DRD3等位基因1(Ser)和2(Gly)的频率分别为0.71和0.29。在正常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组之间 ,等位基因频率 (X2=0.02,υ=1,P>0.05)和各种基因型 (P值均大于0.05)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RD3基因的Ser9Gly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盐提取法提取汉族、黎族人群中白细胞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检测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 1)-4533 G/A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用χ2检验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185例汉族和190例黎族人群中,ERCC 1-4533 G/A多态性位点有GG,GA,AA 3种基因型,汉族、黎族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027),178(0.962),2(0.010)和6(0.031),182(0.958),2(0.011),汉族、黎族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08,0.492和0.511,0.489.ERCC 1是人类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达水平与卵巢肿瘤、消化道肿瘤的耐药性有关.海南汉族、黎族人群中ERCC 1-4533 G/A多态性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5 -羟色胺2A受体(5 -HTR2A)基因102T/C的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 ,在90名无亲缘关系的大理地区正常汉族人和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5 -羟色胺受体基因102T/C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组之间 ,等位基因频率 ( χ2=0.01,P>0.05)和各种基因型 (P值均大于0.05)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5 -羟色胺受体基因102C/T的多态性与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CYP2C9基因Arg144Cys位点和Ile359Leu位点多态性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与模板具有1个碱基错配的引物通过PCR在扩增产物中引进限制性酶切位点,即扩增引进限制性酶切位点(amp lification-created restriction sites,ACRS),其中通过上游引物在扩增Arg144Cys位点的片断中引入AvaⅡ切点,使得野生型基因CYP2C9*1和突变型基因CYP2C9*2的PCR产物中分别含有2个和1个AvaⅡ切点;通过下游引物在扩增Ile359Leu位点的片断中引入MvaⅠ切点,使得野生型基因CYP2C9*1和突变型基因CYP2C9*3的PCR产物中分别含有1个和2个MvaⅠ切点.将来自Arg144Cys位点和Ile359Leu位点的PCR产物各取一份测序,表明错配碱基成功引入PCR产物中.将包含Arg144Cys位点的PCR产物用AvaⅡ消化,将包含Ile359Leu位点的PCR产物用MvaⅠ消化,然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进行基因分型.由于野生型基因和突变型基因的PCR产物中都至少含有1个酶切位点,能完全避免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失活或酶切不完全而导致的基因分型错误.  相似文献   

17.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C反应蛋白及梗死面积影响。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后第1、3、7天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治疗前,治疗后第10天MRI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的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均可降低低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p0.05),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均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MRI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CRP水平并降低脑梗死面积和NIHSS评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探讨新疆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SLC11A1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选取维吾尔族总样本人数644人,其中肺结核患者251人,健康对照者393人,提取个体DNA样本,并采用测序的分型方法(SBT),对SLC11A1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17235409 GA;rs17235416 TGTG/TGTG--/--;rs3731865 CG)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的结果,研究SLC11A1基因的多态性与维吾尔族人群肺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比较SNPs在维吾尔族样本人群与已报道的汉族样本人群及哈萨克族样本人群之间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显示:(1)维吾尔族样本病例组中SLC11A1基因rs17235409 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4.9%、13.9%、AA 1.2%;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87.3%,12.2%,0.5%,logistic回归检测,各基因型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病例组中SLC11A1基因rs17235416 TGTG/TGTG、TGT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5.5%,13.1%,1.6%;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87.0%,12.5%,0.5%,logistic回归检测,各基因型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病例组中SLC11A1基因rs3731865 CC、CG、GG基因型频率分别是2%、21.9%、76.1%;健康对照组中分别是2.3%、24.9%、72.8%,logistic回归检测,各基因型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SLC11A1基因rs17235409在本实验维族样本人群与已报道的汉族样本人群中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86.6%、12.9%、0.8%和77.7%、20.4%、1.9%,X2=9.3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C11A1基因rs17235416在本实验维族样本人群已报道的哈萨克族样本人群中TGTG/TGTG、TGT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6.3%、12.7%、0.9%和71.9%、24.5%、3.5%,X2=35.8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1)本实验维吾尔族人群SLC11A1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不存在相关性。(2)SLC11A1基因多态位点rs17235409rs17235416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及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SBT方法对随机抽取的40例贵州侗族个体的HLA-DQB1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在贵州侗族人群中共检出了12种HLA-DQB1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HLA-DQB1*030101/0309,HLA-DQB1*030302,HLA-DQB1*050301,HLA-DQB1*0201/0202出现频率比较高,分别是28.75%,18.75%,10.00%,10.00%.说明贵州侗族的HLA-DQB1的基因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态性,基因频率分部与华南人群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有其基因分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中国汉族群体PPARδ基因C294T酶切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位点的具体多态形式,采用PCR-RFLP技术对329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中国北方汉族人的染色体进行检测.用卡方检验对所得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进行分析,实验结果与其他种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C294T位点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rC=25.9%,rT=74.1%;基因型频率rC/C=6.1%,rC/T=39.8%,rT/T=54.1%;经卡方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认为中国汉族群体PPARδ基因C294T酶切位点也具有遗传多态性.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德国人群有显著性差异;与瑞典人群相比有极显著差异,而与韩国人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