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潭江流域水质现状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因子综合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对潭江流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流域水质表现为有机污染型,污染程度呈分片分布,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为干流中下游(三埠——牛湾段).因此在流域水质规划过程中应将生活污染源与禽畜养殖面源作为污染源控制的重点,必须按饮用水源优先保护的原则,重点作好中游水污染控制规划.  相似文献   

2.
据济南市2005年度环境质量报告,分析评价了济南市地表饮用水源水质现状,即有机污染比较严重.并指出了造成济南市地表饮用水源水质破坏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水质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清水江流域水质变化趋势,以2011—2020年清水江流域6个断面监测数据为基础,对清水江流域水质变化趋势、水质综合污染程度和主要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2011—2020年期间,清水江流域水质逐渐趋于好转,从2018年开始清水江流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水质综合污染程度从尚清洁水质向清洁水质改善。影响清水江流域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氟化物,各断面总磷浓度降幅在40.0%~99.3%;氟化物浓度降幅在33.1%~88.2%,其中降幅最大均为湾水断面。经初步分析,清水江流域水质整体趋于变好的原因在于贵州省采取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控制污染物排放、利用法律手段督促企业规范排污行为、使用行政手段督察企业整改等系列政策的出台及配套措施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分析和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华  朱艳  晁红霞 《科技资讯》2009,(23):107-108
目的:以郑州市主要饮用水源地——花园口源厂和邙山提灌站为对象,通过对其水质监测、分析与评价,研究其水质变化规律,为有针对性地保护饮用水源,进一步改善水质,优化水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附表4~6所要求的监测分析方法和其他国家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进行监测分析。用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地表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地表使用水源地花园口水源厂和邙山提灌站水质郝为尚清洁。两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富营养化程度均为中营养,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标。  相似文献   

5.
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18个城市湖库型饮用水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枯、丰、平水期的水质开展监测,阐述了黔东南州城市湖库型饮用水源氮、磷的污染特征,并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水体营养化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东南州城市湖库型饮用水源水体总氮平均浓度为0.76 mg/L,其中硝酸盐占70.0%;总磷平均浓度为未检出,其中可溶性磷酸盐占80.5%。黔东南州城市湖库型饮用水源中氮磷时空分布特征明显,总氮和硝酸盐浓度随水期的变化基本一致,氨氮总体变化不大;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浓度随水期变化基本一致。利用SPSS Statistics 19.0中的Pearson双侧检验法检验污染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枯、丰、平水期仅有CODMn与Chl-a均呈显著正相关性。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黔东南州城市湖库型饮用水源进行评价,枯水期贫营养占66.7%、中营养占33.3%;丰水期贫营养占50.0%、中营养占50.0%;平水期贫营养占38.9%、中营养占61.1%,富营养化风险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并采用氮磷浓度比(TN/TP)深入分析,得出水源营养盐限制因子主要为磷限制状态,控...  相似文献   

6.
选取泗河流域1980—2019年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水质监测数据,对近40 a泗河流域水质年际变化及污染情况进行比较;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及内梅罗指数法,对泗河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泗河水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980—2019年间各监控站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浓度的年平均值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由1.600增大至15.926、再减小至4.221,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由0.10增大至27.40、再减小至1.13,内梅罗指数由0.12增大至54.24、再减小至1.58;泗河水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氮、磷营养盐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以资江流域益阳段12个地表水断面为研究对象,结合近3年地表水断面21个污染因子的监测数据,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资江流域益阳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资江流域益阳段水质总体为优;干、支流3个国控断面和9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1个,占91.7%,Ⅳ类断面1个,占8.3%;2016~2018年,志溪河入资江断面水质污染级别均为尚清洁,其余11个断面均无超标情况,水质污染级别均为清洁。  相似文献   

8.
在连续对黄浦江原水中各水质指标一年间含量及变化特征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分子量分布和GC/MS联机检测等手段,深入开展了有机物组成和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黄浦江原水水质基本为Ⅲ~Ⅳ类,有机污染问题突出,并受季节影响明显,属微污染水源水;黄浦江原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种类繁多,BDOC/DOC值在21%~27%之间,可生物降解性不好;黄浦江原水中有机物构成以低分子量有机物为主,分子量小于1×103 Da的低分子量有机物占DOC总量的46%左右,具有明显的湖泊水质特征,并受到流域周边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排放的影响.要全面提高黄浦江水源水厂的有机物去除效能、改善出厂水水质,必需采用能有效去除小分子量有机物的强化与深度净水工艺.  相似文献   

9.
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赠曲河流域居民身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通过对白玉县赠曲河流域不同区段包虫病及饮用水源的调查,结合相应的水质检测结果,分析了各区段的水源特征;并探讨了包虫病病情与水源特征之间的关系。流域内包虫病发生与水源类型、水源环境条件及水源受污染难易程度等因素有关;但与水源水化学类型无明显相关关系。其成果可为病区包虫病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敖江流域的4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识别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敖江流域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PCA将8项水质指标转换为3种主成分,解释了原数据集83.144%的信息.分析结果表明:敖江流域水质受上游石板材工业、中下游农业、畜禽养殖业和下游人口分布影响较大,且污染呈现季节性变化;敖江流域整体水质较好,各监测断面水质情况受单项水质指标的影响显著,且流域整体污染呈现从上游往下游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依据2012年浊漳河流域15个样点的水质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浊漳河流域水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将样点在空间上分为4类:较为清洁的各支流源头区;受一定程度污染的各支流下游河段和三源交汇区;污染严重的流经农业区和城镇区的跨界、跨省断面;污染最为严重的分布有多个工业园区的南源中段。水质状况与流域内污染源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影响浊漳河流域水质的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为BOD5、COD、TP、CODMn,第2主成分为F-,这些主成分均体现了各自的空间变异规律。在时间尺度上,F-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差异,TP总体上反映出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BOD5和COD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障是影响城市供水安全和供水系统处理效能的重要因素,其周边城区的径流污染是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因素之一。为研究城市饮用水源地周边城区不同类型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及对饮用水源地的潜在影响,以常州应急备用水源地德胜河周边城区的城市主路、快速路和建筑小区三处不同类型地表径流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了不同地表径流的典型常规污染物、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主路、快速路、建筑小区的地表径流中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TP(total phosphorus)、Pb、Cr、Zn的事件平均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水标准,地表径流直接排放将严重威胁饮用水源地安全;典型有机污染物石油类、苯酚、苯污染水平总体相对较低,对饮用水源地可能造成的潜在威胁相对有限。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等降雨特征,地表类型、坡度等下垫面特征都会影响径流污染物初期冲刷的程度,且重金属与SS(suspended solids)呈现较为一致的初期冲刷规律。城市主路、快速路和建筑小区径流中常规污染物SS、COD、TN(total nitrogen)、TP的年污染负荷与其他城市同类型下垫面的年污染负荷基本一致,但Pb、Cu、Cr、Zn、Mn的污染负荷较高,将对应急备用饮用水源地德胜河的水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威胁,迫切需要采取径流污染控制工程与管理措施,以保障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和城市供水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黔江区饮用水源地(小南海水库、城北水库和洞塘水库)的水质状况及磷形态分布特征,选择该地区3个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通过2015年10月—2016年9月的每月进行水质监测,获取36组有效数据,分析了饮用水中磷形态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结果表明:3个饮用水源地的ρ(TP)年均值均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湖、库标准(0.05mg/L).3个水源地水体中磷均以溶解态为主,小南海水体中溶解性磷(DTP)的主要形态为可溶性正磷酸盐(DP),洞塘水库和城北水库水体中溶解性磷(DTP)的主要存在形态为可溶性有机磷(DOP).3个饮用水源地磷形态的整体分布情况为:ρ(TP)从大到小顺序为城北水库、洞塘水库、小南海;ρ(DTP)从大到小顺序为洞塘水库、小南海、城北水库;ρ(DP)从大到小顺序为洞塘水库、小南海、城北水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3个饮用水源地均属于3类水质级别,水质状况为轻污染.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用模糊数学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淄博市主要河流、水库现状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二者的评价结果大体相同,结果表明淄博市主要河流大部分严重污染,只有太河水库水质较好,能作为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海宁市第二水厂水源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2017年3个监测断面中高锰酸盐、溶解氧、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指数基本符合Ⅲ类水标准,总磷轻度污染.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2013—2017年,3个断面平均PIp值由1.841降低为1.134,泰山桥水厂由Ⅳ类转为Ⅲ类水质,杭申公路桥和丰士水泥厂桥虽暂未达到Ⅲ类水质的标准,但污染呈下降趋势,水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朱岩 《科技资讯》2007,(34):131-132
对常州城市饮用水两个断面生物学方面的监测,表明常州市城市饮用水源水粪大肠菌群指标介于1100-5000个/L,卫生学状况满足饮用水源功能使用要求;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也表明常州市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无急性毒性生物效应,毒理学评价尚属安全;生物群落结构显示水污染特别是有机污染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丁蕾  齐翠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3):5799-5811
为探究磷素对南漪湖近年来水质变化的影响以及定量分析湖泊外源磷污染源结构。于2015—2021年逐月采集南漪湖东湖心、南漪湖西湖心、狮子口3个代表性点位水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和水污染指数法分别分析了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溶解氧、高锰酸盐和氨氮的含量水平,对南漪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性评价以探究磷素与其他指标对水质污染影响的差异。以2017年为基准年,采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对南漪湖流域21个乡镇的外源磷负荷进行分析以确定其主要污染源。结果表明:3种水质评价方法获得的水质评价结果基本相同,2015—2021年南漪湖水质总体呈现逐渐变好的趋势,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各个指标对南漪湖水质均有一定的影响,但TP是影响南漪湖水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TP判断的水质等级与最终测量的点位水质等级相似;面源污染是主要污染源,其中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污染负荷最大为328.912 1 t/a,其次为建设用地和农村生活污染负荷,占比分别为41.32%和15.32%。研究结果将为南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为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典型中小湖泊的污染防治提供参考和...  相似文献   

18.
易文利 《河南科学》2010,28(10):1327-1330
根据千河流域4个断面的水体监测资料,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07—2009年千河流域这4个断面的水源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水源水质基本达到功能区所要求的水质类别,但存在一定的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9.
以嘉陵江南充水源1995-1997年连续3年的水质监测资料为依据,采用有机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南充水源在洪汛期受到轻度至中度污染,提出了加强有机污染监控和保护水源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锡林河属于西北诸河流域。锡林河流域范围跨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两地,是我国内蒙古高原的代表性内陆河之一。为揭示锡林河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基于13个采样点、7个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水质开展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探讨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的成因。结果表明:锡林河春、秋两季水质较好,夏季相对较差,影响夏季水质的主要因子为CODMn、COD和BOD5;锡林河中游河段水质优于上游和下游。上游和中游河段水质超标主要由于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带来的面源污染;下游河段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为污水厂尾水中的氮磷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