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介绍了高热能、高硬度水合离子固体燃料的又一合成方法,探讨了硬脂酸,氢氧化钠和水的用量及其它添加剂对产品的合成工艺及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固体燃料的适宜工艺条件和定型配方。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两步法制备环保型军用固体醇燃料的工艺,详细讨论了各种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70℃,固体醇燃料的化学组分分别为分散剂1.60%,硬脂酸4.46%,NaOH0.62%,工业乙醇90.73%,水2.59%.所制固体醇燃料熔点为52℃,热值为-28.44kJ/g,其燃烧效果与军用鸟洛托品固体燃料大致相同,但无黑烟和有害气体产生,甚至低压下仍然燃烧稳定,由海拔高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可推测:该固体醇燃料可燃时海拔的极限高度为9100m,具有较好的燃烧性能,是传统军用固体燃料的理想替代品。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化石燃料环境友好的工业开发路线。将化石燃料碳氢化合物在一定工艺过程条件转化为H2和CO_2,将CO_2转化为CO_2含量最高的稳定固体产品三嗪醇C_3H_3N_3O_3,部分H_2再进行发电,这是一条化石燃料环境友好的能源工业路线;将二氧化碳封存产品三嗪醇继续合成低碳排放的三嗪类高分子材料是一条化石燃料环境友好的材料工业路线。阐述了化石燃料环境友好工业路线的关键工艺过程,并从能耗及产品应用等方面分析了该路线的优点,该路线从源头上控制了二氧化碳排放,是一条化石燃料环境友好的工业路线。  相似文献   

4.
分别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及溶胶一凝胶法合成了Ba1.03Ce0.8Gd0.2O3-α固体电解质,测定了两种方法合成样品的结构和600℃~1000℃时的氢-空气燃料电池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合成的样品均为钙钛矿型斜方晶结构,用溶胶一凝胶法合成的粉体的烧结温度为1450℃,比高温固相法的烧结温度(1650℃)降低了200℃,其燃料电池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应某新产品开发研究所要求为其新产品HZ-2型合成燃料灶研制适用的以粗甲醇为主要原料的醇合成液体燃料,文章论述了燃料的配制原则、方案、工艺和所得燃料的主要参数,该醇类合成液体燃料,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分子科学原理,对有机物合成过程中产生的粘性废料进行综合处理。燃料化:对粘性废料进行交联固化,提高废料的软化点,从60℃左右提高到150℃以上,使废料由原来的粘稠半液态变为脆性固体,得到一种热值及形态均与燃煤相似的固态燃料,可直接入普通锅炉作燃料使用;材料化;以有机废料为基本组分加入合成高分子树脂进行共混改性,制备防腐涂料,实现了废物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与油酸(OA)为原料,以固体非酸性氧化物为催化剂,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出了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TMPOE)。研究了其合成工艺条件及后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合成工艺条件和后处理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二茂铁的应用已遍及化学、化工、节能、环保、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燃料的节能、环保方面,可作为航天工业及固、液、气体燃料的节能、消烟添加剂广泛使用。按3‰~5‰的比例加到固体燃料中,可节能10%~15%,消烟50%~78%。按1‰~3‰的比例加到液体燃料中,可节能7%~15%,消烟30%~70%。二茂铁的合成主要有两种方法:化学合成法及电解合成法。但因这两种方法普遍存在着反应条件苛刻,操作复杂,反应时间长,产率低等问题,从而制约了二茂铁的大量生产。本文介绍一种原料易得,操作容易,工艺简单,反…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酸钙,硬脂酸钠,聚丙烯酸与三乙胺作为固化剂使溶剂固化剂使溶剂固化。探讨了固化剂的种类,用量成膜改性助剂,溶剂种类与固体溶剂贮存稳定性的关系,对所得的固体溶剂作为固体燃料时的燃烧情况和金属清洗剂助剂时的去污率进行了测试,初步确定了适于固体燃料和金属清洗剂助剂的固化剂及固体溶剂的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0.
冯宜鹏 《甘肃科技》2014,(13):62-63
分析了酒钢1-4#烧结机近六年固体燃料消耗的现状和原因,介绍了在降低烧结固体燃料消耗方面所开展的主要技术工作及效果,提出了未来降低烧结固体燃料消耗的措施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燃料抛散过程中的相似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中心抛散装药与燃料空气炸药装置尺度的相关性,应用量纲分析方法,建立燃料抛散过程的相似律。给出燃料抛散径向运动加速阶段,减速阶段的相似准则,为燃料空气炸药装置中心装药设计提供了依据,燃料空气炸药装置尺度增大时,中心装药的相对药量应该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2.
同位素稀释质谱-γ能谱法测定天然铀燃料元件燃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铀燃料元件燃耗低,裂变产物少,燃耗测定难度大.本文选取137 Cs为燃耗监测核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燃料元件溶液中的铀,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ID-TIMS)测定燃料元件中铀浓度,基于高灵敏度γ能谱法测定裂变产物137 Cs.介绍了铀与裂变产物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铀质谱测定、稀释剂与样品比例优化、137 Cs点源制备、数据修正计算等过程,给出了3根天然铀燃料棒所取样品的燃耗测定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硬脂酸纳、硬脂酸锌、硬脂酸镁、聚乙二醇(4000)等作为固化剂所研制的固体化学燃料进行了性能指标的测试,探讨了不同种类的固化剂对固体化学燃料性能的影响,筛选了适宜的固化剂组成,确定了制备固体化学燃料的合适配方和合理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设计和研制YCD4B54柴油机,并针对研制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以及存在的技术关键与难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YCD4B54系列柴油机针对性地集成了多种机内处理技术,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与中冷技术,能强化柴油机的动力;采用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能提高喷油速率和燃油雾化水平;采用排气再循环+柴油氧化催化器+颗粒氧化催化器(EGR+DOC+POC)后处理技术方案,能保证柴油机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核电反应堆产生的乏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国际上开展了分离/嬗变和先进核燃料循环的研究.其中,从核废物中分离回收次要锕系和长寿命裂变产物是关键步骤.乏燃料后处理和高放废液分离一体化流程与现有乏燃料处理处置方式相比,流程简单、二次废物少、经济性高,更能满足先进核燃料循环的分离要求.介绍了国内外在乏燃料后处理和高放废液分离一体化流程研究方面的成果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以KIVA程序作为三维瞬态模拟软件,对进气道喷油式汽油机(PFI汽油机)采用闭阀喷射模式在3 500 r/min全负荷工况以及800 r/min怠速工况下单个工作循环内的油气混合过程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表明两工况有着相似的燃油蒸气浓度分布状况,并且点火前时刻两工况下缸内的混合气浓度分布都比较均匀,空燃比的变化范围不大.计算还表明,800 r/min怠速工况下的燃油蒸发状况明显劣于3 500 r/min全负荷工况,该工况下气道内不仅存在附壁油膜,而且部分油膜不能在本循环完全蒸发,致使点火时刻缸内的燃油蒸气浓度明显低于3 500 r/min工况下的燃油蒸气浓度.  相似文献   

17.
由喷油泵、高压油管和喷油器组成的喷油系统是柴油机的“心脏”部件 ,燃油喷射的工作质量与气缸内混合气的形成及其燃烧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它直接影响着柴油机的技术经济指标 传统的喷油系统存在着高低速性能不能兼顾的矛盾 ,采用可变预行程机构可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运用新开发的喷油过程模拟计算软件对德国Elsbett公司生产的采用可变预行程机构的 3 82Tc柴油机进行了分析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可变预行程能较好地解决柴油机高低速性能匹配的问题 ,优化柴油机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传统柴油机上实现同时降低NOx和碳烟排放的准均质预混合燃烧,采用在高压油泵后加热流经高压油管柴油的方法,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就高温柴油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开展了台架试验研究.通过在进气中添加低比例的二氧化碳气体,对采用燃油加热实现柴油准均质混合气压燃燃烧过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同时应用KIVA3V对高温燃油喷射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燃油能够促进喷雾雾化和预混合气的形成,且对应一个最佳的温度范围,通过适当增大供油提前角到上止点前32°,采用大流量的多孔喷嘴缩短喷射持续期,以及进气中添加少量二氧化碳等措施,可以实现直喷式柴油机准均质预混合燃烧,达到同时降低NOx和碳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压共轨喷油器响应特性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高压共轨喷油器结构参数的变化对喷油器响应特性的影响,以某型号重型柴油机高压共轨喷油器为研究对象,通过AMESim软件建立喷油器仿真模型,进行试验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进油孔孔径增大会提升开启响应速度但降低喷油器的关闭响应速度,出油孔孔径的增大提高喷油器的开启响应速度;控制柱塞直径的增大会提升喷油器的关闭响应速度但降低喷油器的开启响应速度;针阀密封直径的增大会同时提高开启和关闭响应速度;针阀弹簧预紧力的增加会带来针阀开启时间的延长和关闭时间的缩短.因此喷油器设计开发过程中应合理选取进油孔径取值并适当增大出油孔径及针阀密封直径.为高压共轨喷油器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大功率车用柴油机燃用柴油和航空煤油的缸内燃烧模型。该模型利用喷雾试验结果对KH-RT破碎子模型进行了标定,同时耦合了燃油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计算结果表明:相比柴油,柴油机燃用航空煤油喷雾破碎过程中雾化质量提高;燃烧过程中缸内滞燃期缩短,放热率峰值下降,缸内机械负荷及热负荷均得到缓解;柴油机燃用航空煤油在标定工况点相比燃用柴油功率下降5.8%,油耗率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