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龚育之是我国化学哲学和化学史研究事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为纪念他诞辰78周年,缅怀他在化学哲学和化学史方面的工作,推进我国化学哲学和化学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2月29日在北京大学承泽园联合召开了“龚育之与化学哲学和化学史”学术座谈会。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于日本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化学史》进行了分析评论,认为该书具有的主要特点是:(1)时代性,概括了直到1992年以前的最新研究成果;(2)严谨性,运用文献丰富,以求得出严密结论;(3)辩驳性,注意从不同见解的争论中进行阐述,自然得出结论;(4)社会性,注意把化学发展置于整个社会中考察,揭示深层动因;(5)比较性,注意把中国化学发展置于世界范围考察,体现中国的特点和作用;(6)形象性,运用相当丰富的图片进行叙述,具体、生动;(7)日本视野性,以日本学者特有的角度阐述中国化学发展,具有独到之处。文章还指出了该书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3.
从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进展看,灾害史学科归属问题向不为人所注目讨论,在经历了多年模糊不清的学科定位以后,灾害史研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并在领域拓展、学科建设等方面产生一系列影响作用。基于灾害史研究的内史性质,论述了灾害史研究与科学技术史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科技史学科体系分类办法,将灾害史研究归并于科技史三分法体系下的应用科技史序列,与历史学领域的灾害史研究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2):69-71
2000年11月16日,北京大学承泽园迎来了初冬的第一场小雪,也迎来了中国化学哲学与化学史界的盛会--2000年全国化学哲学与化学史联合双年会的开幕.  相似文献   

5.
化学史:从历史的化学到历史中的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化学和历史的关系为轴线,从化学史自身的发展考察了化学史学史,提出化学史经历了历史的化学、化学中的历史、化学的历史和历史中的化学四个形态,勾勒了化学史远离而后又冲击并汇入科学史主流的过程,文章亦旁及其他化学编史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是中国气象事业独立建制的开始。论文从气象机构的建立、天气预报工作的开展、气象人才的培养、创办相关期刊杂志以及参与、举办各种学术会议情况等方面系统追溯了民国时期中国气象事业的建制化过程,勾勒出民国时期中国气象事业的概貌,为民国气象史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文学史界期待已久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1]终于出版了.编著此书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提出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大书"计划的一部分.陈美东既是"大书"计划的主持人,又承担天文学卷的编著工作.陈美东从事中国天文学史研究30多年,此书可以说是他的研究成果与心得的总结;同时此书还吸收了这几十年来国内外中国天文史研究者的众多研究成果,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是一个时期的学术思想与旨趣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我把它叫做中国天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研究在STS领域有着悠久的传统。但四十年过去了,中国的学术界仅在世纪之交前后大规模译介、小规模践行了实验室研究的丰硕成果。通过澄清实验室研究"对称性"打开"黑箱"的本质发现,实验室研究学者在经济金融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实践多重本体的转向不但没有跳脱出上述两条原则,而且使实验室研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结合中国集体化时期的麻风防疫史,研究还证明了将后实验室时代的研究视角应用于探究中国问题的可能性。实际上,在狭义的实验室以外探究事实和科学意义建构的广阔天地仍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9.
李迪先生与中国科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迪教授(1927.10.6—2006.10.30)是享誉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家。他从研究数学史开始,逐渐把研究领域扩展到科技史的众多方向上,对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和科学仪器史研究贡献显著,是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积极倡导者、组织者,在物理学史、地学史、医学史、机械史、中外科技交流史、科学通史等许多方面均有重要贡献。李迪先生以博学著称于科学史界,不仅长于发掘古代科技史料,而且也善于提出新观点和新见解。他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了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并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科学史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专业委员会、生物学史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联合主办,南京信  相似文献   

11.
1932年教育部化学讨论会:中国现代化学共同体形成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2年教育部召集化学讨论会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国防化学的需要,也兼顾了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译名.但是,其根本的动力仍然来自中国化学界内部交流的需要.参加讨论会的45位化学专家都曾留学欧美或日本,代表着国内主要的教育和学术机构.在这次讨论会上,与会者不仅以投票表决的方式约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议决案,而且发起组织了中国化学会.在讨论会议决案的形成和实施过程中,中国化学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讨论会不仅是中国化学界的第一次国内集会,也是中国现代化学共同体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是中国历史研究的皇 皇巨著。对于科技史知识给予了充分重视,是它有别于传统中国历史学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 。但是,书中的科技史部分也存在着诸如叙述不准确、概念不清楚、对科学原理理解有误、 对古代科技文献解读有偏差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损于该书所享有的崇高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一书史料引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郭都、李约瑟、成庆泰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639页由郭郛、李约瑟(J0sephNeedham)和成庆泰三位学者撰写的《中国古代动物学史》本年初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因为她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与文明》中首次先以中文出版(准备译成英文)的一卷。三位作者中的一位已经作古,另二位也已年逾古稀,他们以渊博的现代科学知识和巨大的精力撰成此书,读来使人受益匪浅。对于她的成就和价值一定会得到表彰。作为科学史著作,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原始史料的正确引用、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这篇论文对《景德镇陶录》之成书缘起、主要内容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认为此书是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景德镇陶瓷史专著,对于古令官民名窑、制作工艺、分工状况、瓷业民俗以及陶瓷贸易等无不备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对于研究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尤其是明清时期官民瓷业的生产技术成就和生产方式,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53年,中国科学院从事化学研究的第5个机构——化学研究所——在北京酝酿筹建;3年以后,各项工作开始正常运行。在筹建过程中,功能不同的群体——科学家与科学管理者——之间、利益不同的群体——科学家与科学家——之间各种认识、主张不断斗争、不断协调,直至最终取得某种平衡。由此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利用极其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建立一个与新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科研体制所作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出版之后,中国科学院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副院长竺可桢邀请并组织叶企孙、陈桢、谭其骧等学者对它进行了评介,科学院对李约瑟还进行了资助。中国学者对此卷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具体的批评。中国科学院派遣代表团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又与李约瑟直接相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对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史学科在新中国诞生后迅速走上建制化之路,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特别提倡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竺可桢等科学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李约瑟与苏联的积极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Chemical elements are the bricks with which Chemistry is build. Their names had a history, but part of it is forgotten or barely known. In this article the forgotten, no more used, never used, and alternatively used names and symbols of the elements are reviewed, bringing to us some surprises and deeper knowledge about the richness of Chemistry. It should be stressed that chemical elements are important not only for chemists but for all people dealing with science. As in any other aspect of our lives, we tend to better understand something by knowing his history. By knowing them we can have a deeply understanding of how science evolves and how it is influenced by our human aspects.  相似文献   

18.
从《地理哲学》看白眉初的地理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眉初是我国从古代地理常识向新时代的科学地理学过渡阶段,大力传播地理学知识,承前启后的启蒙者之一。《地理哲学》是代表其地理思想的重要著作。从该著作中可以看到,白眉初坚持地理学的自然科学学科属性,并认为地理学具有"理体文用"的特点;同时,他认为地理学是一门具有宏观性、变化性、时效性和很强教育功能的学科,主张从人地关系视角进行地理学研究。白眉初《地理哲学》中的许多思想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学志杨文衡著见:《中华文化通志》第7典《科学技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l版482资在我国地学史研究方面,新近一部值得称道的著作问世。这就是杨文衡先生撰著的《地学志入该书是第一部将我国地学从古代至现代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阐述的著作。首先,在我国地学史研究中,长期以来倒重于地学的分支学科,特别是地理学史的研究。实际上,我国古代的“地”的观念,就是综合的地学观念,既包括地理学的内容也包括地质学的内容。《周易·系辞下》中有“古者包特氏之王天下也,仰则现象于天,俯则视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