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竞技能力是比赛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是比赛制胜的基础。文章从排球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四个方面,分析论述了现代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从而提出了培养现代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对策,旨在为科学评价运动员训练水平以及早期预测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含义出发。研究表明:在健美操运动中技能、体能是竞技运动员的两大主导因素;运动智能、心理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在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中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进行系统分析,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有利于全面了解和提高健美操运动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法、社会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技排球U-17年龄组后备人才基本现状及影响我国竞技排球U-17年龄组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排球运动诞生以来,6人排球运动的历史最久,影响最大.21世纪世界6人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将是:运动员竞技能力、运动队发展全面化;运动员身材、弹跳、击球点高度化;攻防技术与战术快速化、多变化、专位化;女子排球男子化、力量化;运行模式职业化.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世界女子竞技运动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有关女子竞技能力的几点争论;对今后女子竞技运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分析了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比赛的全国17支青少年女子排球队共计232名运动员进行7项身体素质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移动速度较慢、柔韧性和协调性较差制约了青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应在青少年女子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加强柔韧性和协调性练习,提高肌肉协调能力,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发展要充分考虑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关系,应从整体上把握身体素质训练的比重,使身体素质全面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1952-2012年共16届奥运会女子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各跳成绩、试跳情况与免跳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体能越充沛越容易创造最佳成绩,奥运会女子跳远决赛前3跳创造最佳成绩的比例明显高于后3跳,且最好成绩分布比例前3位均在前3跳;金牌运动员表现出趋于在第一跳发挥最佳竞技能力的特征,且第一跳发挥最佳竞技能力的状态在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3个不同技术阶段呈递增趋势.2)奥运会女子跳远决赛,由于体能耗竭和心理稳定性等因素影响,排名靠后的选手更容易申请免跳,且通常在后3跳申请免跳.3)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心理稳定性和战术策略所形成的心理指向等会对跳远成功率和犯规率产生影响.奥运会女子跳远决赛前3跳成功率高、犯规率低;后3跳成功率低、犯规率高.  相似文献   

8.
影响甲A男排“自由人”防守能力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参加1999年漳州冬训及全国男排锦标赛的甲A男排的11名“自由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观察统计法、体育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自由人”的防守能力与影响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影响因素与防守能力之间的动态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防守技术水平、神经类型、手臂肌肉用力感觉、选择反应时、脚反应时、操作思维、立体知觉这7个因素是影响我国甲A男排“自由人”防守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排球竞技能力主要表现在运动员综合素质、自身专业技术和团队战术及团队配合经验等方面。教练员和运动员是能在比赛中影响双方并且进行优势转移的核心因素,因此,有利的团队的创新是促进排球运动积极发展的灵魂,也是教练员能够在比赛时运筹帷幄进而克敌制胜的关键。该文旨在结合里约奥运会期间女排比赛的一系列数据,通过文献参考法以及对我国女排技术水平、战术系统、心理素质及教练员和科技应用等一系列数据的分析,总结出女排竞技能力的提高所需要的必要因素和辅助因素,从中汲取经验,进而应用于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日常的训练当中,以促进学生排球竞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根据排球项目规律和特点要求排球运动员具有弹跳高、滞空时间长、移动速度快、灵敏性好和爆发力强等专项体能素质。随着国际排球的一系列改改革,提高了比赛的精彩程度,同时使比赛的强度和难度都有增加,对于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天津青年女排的专项体能进行调查,并根据现有的训练模式进行优化,为天津青年女排备战十三运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不同专位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扣球高度、拦网高度、克托莱指数等非技术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近3届奥运会总体比较来看,不同位置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网上高度、克托莱指数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外女排主攻队员、接应队员年龄无显著差异,中国女排副攻队员、二传队员、自由人队员与4强队员年龄差距较大,年轻化趋势明显;中国女排主攻队员体重占优;中国女排主攻队员、副攻队员、接应队员克托莱指数较国外女排队员有明显的优势,二传队员和自由人队员克托莱指数较前4强队员偏低;中国女排队员的身高和网上高度显示出世界一流强队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基于"双子模型"理论全面详细的诠释优秀排球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发展趋势。一名优秀的排球运动员要有全优的体能、精湛全面的技术、灵活运用的战术能力、超常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心理技能、准确的观察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于亚群  居珅 《科技信息》2010,(31):292-293
国际排联决定,于2009年1月1日在世界赛场上,开始实施两项新规则,其一:每队"自由人"可报两人,但只允许一名队员参赛。文章对中国男女排"自由人"现状与不足进行了分析。新规则实施后,对排球运动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自由人"提出何种新的要求等进行了展望,来挖掘排球运动潜力,促使比赛争夺更加紧张激烈,精彩夺目。  相似文献   

14.
高校排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跳力是排球运动员的重要专项素质之一,排球运动员弹跳力好坏对排球比赛的胜负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发展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22种训练方法,进行了量化处理,把众多的训练手段进行了分类,从中找出了8种发呢排球运动员弹跳素质的最佳训练手段,即且跑起跳摸高、原地起跳摸高、负大重量蹲跳、负大重量半蹲、变向跳跃、单脚多级蛙跳、30m冲刺跑、跳台阶。并解决了在实际训练中训练手段的比例分配问题,按前4种训练手段,主要是发展排球运动员下肢纵向用力,这对发展争夺高空能力有重要作用,后4种训练手段,主要是发展排球运动员下肢横向用力,对发展灵活性弹跳和快速跳跃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排球赛场上战术意识的培养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的排球比赛是在激烈竞争和复杂的局面中以已之长克“敌”之短,而各队的特定战术发挥则主要依赖于场上队员良好的战术意识,因而战术意识是排球运动员必须具备且要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既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水平有效发挥的前提条件,也是其自身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在分析研究排球战术意识的概念、结构、内容、核心等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排球战术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对弹跳力的力学原理、训练内容与方法等进行了探讨,旨在帮助排球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运动水平,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中国女排竞技水平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女排竞技水平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中国女排竞技水平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认为,中国女排竞技水平发展影响因素从系统的角度可以分为由社会环境、训练保障和核心等3个层次,8类因素以及23个指标组成的系统。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甘肃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排球裁判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排球裁判能力培养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取培养主导因子、外部条件因子、培养主体心理因子、业务水平因子、自身素质因子五个主要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甘肃省具有体育教育专业的各院校办学条件的差异和自身发展特点,个别院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目标不明确;排球教学主要集中在技战术方面,而对学生排球裁判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相对较少;在进行排球规则与裁判法教学时不够全面深入,缺乏对学生裁判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个别院校关于排球裁判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还不能有效地结合起来,多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能力;课余时间学生裁判员参与裁判工作的机会很少,执裁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考核多重视理论,实践能力考核不多.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提出七条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发球是排球的基本技术之一.一场排球比赛是以发球开始争夺的.比赛胜负不仅取决于技术水平高低,队员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而且发球技术战术运用的好坏,也是取胜的关键.加强攻击性发球训练,增加发球威力,增强发球的成功率,使其在比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