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平庄盆地为受控于东、西两缘北北东向展布的美丽河-八里罕和黑水-汐子断裂的晚中生代断陷盆地。褶皱、断裂均较发育,盆地内外褶皱按轴向分为四组,形成顺序为:东西向-北西西向-北北东向-北北西向;断层按走向有东西向、北北东向、北西西向、北东东向和北北西向5组,一般均经历多期活动,根据盆地构造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得出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曾发生多次北西西-南东东向挤压与拉伸的转化,在挤压背景下,盆地所在区上升,沉积间断,产生角度不整合,拉伸背景下,盆地所在区下降,接受沉积。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多宝山东部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宝山东部地区处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造山带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的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岛弧-活动大陆边缘的环境,具有高A;低K、Na的特点。中奥陶世钙碱性火山喷发形成了多宝山组岛弧火山岩建造,晚奥陶世-晚志留世地壳下沉,海水不断加深,沉积了上奥陶统裸河组、爱辉组;志留纪早期深水环境中沉积了细碎屑岩,志留纪中晚期水域缩小,海水逐渐变浅,沉积了浅海-滨海相志留统黄花沟组、中志留统八十里小河组石英砂岩;自晚志留世开始,盆地重新拉张沉降,海侵作用逐渐加大,沉积了滨-浅海相的卧都河组粗碎屑岩;至中泥盆世呈现较大的海泛期,沉积了上志留统-中泥盆统泥鳅河组,华力西期沿五道沟-泥鳅河一带发生陆陆碰撞造山,引发了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宝力高庙期中酸性钙碱质火山喷发,形成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宝力高庙组,期间岩浆热液活动使地层中的金属元素迁出而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3.
4.
水城岩溶盆地成因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西部水城岩溶盆地是一个典型的断陷岩溶盆地,它的成因不仅是溶蚀、溶解起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构造作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起了决定性作用。整个盆地内碳酸盐岩广布,占总面积82.1%。其岩溶发育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都有独特特点。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了较特殊的岩溶景观。特别是目前由于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的叠加和介入,促进了岩溶发育和发展的规模。  相似文献   

5.
青山断裂总体呈东西走向,规模大,破碎带分带明显,具有多期次、多重力学性质的构造作用.具有由压→张→压扭→张扭性活动活动规律,早期为中浅构造位的韧脆性形变,晚期为浅构造位的脆性形变.  相似文献   

6.
汤原断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汤原断陷是典型的受断裂控制的陆相盆地。盆地内断裂极为发育。断裂的发育主要有NE向和NW-NWW方向,断裂的分布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群的特征。按断裂的成因类型可划分出7种类型。断裂对油气生成、运聚及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基底大断裂控制了烃源岩的展布,主干断裂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和分布,断裂为油气提供了通道作用,断裂的封闭性为油气的聚集成藏提供了遮挡条件。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地区中西部中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应用周边露头资料,盆内钻井资料及地球物理资料,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演化化阶段论和活动论为指导,采用构造适解板法对渤海湾地区中西部中生代各期构造变形场,构造应力场及沉积盆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中西部中生界可划分为4个构造层;印支期构造层,燕山早期构造层,燕山中期构造中层及燕山晚期构造层。成盆期主要经历了早中三叠世大型陆内坳陷盆地,早中株罗世河湖沼相中小型坳陷盆地,晚株罗世-早  相似文献   

8.
昌福山矿区构造可归纳为3个构造特征:第一该矿区总体构造形态以背斜构造为主体;第二该矿区缓断裂构造发育,发育的F、F、F三条主要缓断裂构造,均为切层式滑覆断层,且均具有"层位"性;第三该矿区是以"扇"型主干断裂构造构成矿区的边界断层。并分析、研究了昌福山矿区构造形成机制及演化。  相似文献   

9.
淮北宿临矿区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宿临矿区是淮北煤田的主要赋煤地带。自石炭二叠纪以来,该区经受了多次构造活动。在早期形成的徐准拗陷基础上主要发育有东西向及北北东向的断裂,这些断理解共同构成了矿区的基本构造格架。断块内褶皱多为开阔短轴褶皱,并发育有较大一级的北东向断层有层滑构造等。岩浆岩的侵入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内地球物理场特征(场值及分布)也正证实了矿区内构造展布及演化的综合特征。而这种构造演化与华北板块南缘和东缘的两条板缘构造活动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沁水盆地东部煤层气勘探潜力巨大,构造演化特征相对独特。依据野外地质踏勘资料,对沁水盆地东部的构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利用平衡剖面回剥方法,定量分析典型剖面的运动学参数。在研究区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分析基础上,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沁水盆地东部的构造演化过程,从而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取得了新的认识。研究表明,沁水盆地东部依次经历了弱挤压-强挤压-弱伸展-强伸展的演化过程,可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板块拼合盖层沉积(J_1前)、陆内强烈挤压变形(J_2~J_3)、微弱伸展活化(K-E)和陆内伸展裂谷(N-Q)4个阶段。此构造演化对沁水盆地东部煤层气的聚集与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影响,其动力来源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重大转变。早侏罗世以前,板块碰撞拼合及印支运动的辐射将沁水盆地东部置于NNW-SSE向挤压应力场;中-晚侏罗世,研究区开始出现重要构造分异与转折,整体转向NW-SE向强挤压应力场,逆冲断裂雏形在此阶段形成;白垩纪-古近纪,区域应力场由NW-SE向挤压应力场转变为NW-SE向伸展应力场,研究区构造体制发生重大转折;21世纪以来,研究区进入陆内伸展改造,构造格局至此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区新生代盆-山体制独特,深断裂活动既造山又造盆。活动带集中在山系及山前带,盆地内保存稳定地块区。吐哈盆地北部凹陷不存在大型盖层滑脱型推覆构造带。火焰山构造带受基底逆冲断裂控制,断裂控制背斜圈闭形成。油气沿隐伏断裂伴生的构造圈闭富集成藏。湖-沼相侏罗系含煤系是重要的油气源层,湖相三叠—二叠系亦有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2.
江南断裂带(皖南段)的变形特征及震旦纪以来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对发育在皖南段的江南断裂带变形特征进行了讨论。并以“开”“合”机制为基本思想,对江南断裂带自震旦纪以来的构造演化史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该断裂活动从伸展(同生断层)—逆冲推覆—伸展(断陷)—逆冲(走滑)这一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可划分为3 个地层区和2 个缝合带。该区自震旦纪来经历了两大构造旋回,发育3 种类型的岩石组合。库地缝合带是库地洋经历了一次开合的遗迹,分离了西昆仑与塔里木这两个地层区。康西瓦缝合带是康西瓦洋经历了两次开合的遗迹,它分别是塔里木与羌塘两板块和西昆仑与喀喇昆仑两地层区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4.
昭通-鲁甸断裂作为大凉山次级活动块体与华南地块的边界断裂之一,自鲁甸Ms6.5地震以来,备受关注。研究区内昭通-鲁甸断褶带是由NE、NW向断裂和破褶皱共同组成的似花状构造带,为了更加全面、深入了解昭通-鲁甸断褶带,在布设的4个观测区内,基于野外特征与应力分析,初步建立了6个构造变形序列,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1)燕山中期NE、近SN向褶皱形成阶段;(2)燕山中期昭通-鲁甸NE向断褶带形成阶段;(3)燕山晚期NE向断裂反转阶段;(4)燕山晚期EW向叠加褶皱阶段;(5)燕山晚期昭通-鲁甸断褶带伸展阶段;(6)第四纪昭通-鲁甸断褶带活动阶段。为燕山期以后川滇地块与华南地块的运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并认为昭通-鲁甸断裂晚更新世-全新世构造变形使NE向和NW向断裂均有活动,组成了共轭断裂样式。鲁甸地震的发生与NE、NW向断裂活动均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东部的大地构造背景控制着古地理演化特征,不同构造单元内沉积盆地的性质存在着显著差别。早三叠世的中下扬子混积盆地属克拉通边缘盆地,而上饶和明溪碎屑岩盆地则为大陆边缘断陷盆地。在整个三叠纪,区域性大断裂对沉积相的分布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绍兴—宜春断裂作为构造分区的界限,控制了其两侧古地理的发展。古地理演化是构造运动的直观响应,中国南方三叠纪的地壳抬升、台地浅滩化、海水退出与印支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韦特尔茄尔斯地区海克拉霍克岩系褶皱构造的特征:早期是一系列不同级别的平卧褶皱,并伴生有轴面片理S_1;晚期褶皱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方向、不同类型的叠加褶皱,轴面近直立,有时伴有轴面劈理。叠加褶皱的类型有共轴和横轴重褶构造、两类不同横跨构造和被限制构造。该区经历了六个构造形变期,以相当于主加里东期的第二期(D_2)与喜马拉雅期的第五期(D_5)形变期最为重要。所有的构造形变均与基底断裂,尤其是与西侧滨外的斯匹茨卑尔根断裂带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沉积埋藏史、构造演化史、应力场演化史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通过计算地史时期断面所承受的正应力来研究断层封闭演化史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崔庄地区崔6、崔7两条主要断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埋藏深度不同,断面正应力的大小也不同。吴堡运动时期,两条断层为开启状态;三垛运动时期,两条断层均承受压应力,但崔6断层的封闭性优于崔7断层,即成藏期封闭性好的断层控制的断块,其油气富集程度高;反之,油气富集程度就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古构造演化 ,并结合区域构造分析 ,可将孔西构造带的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构造变形阶段 :晚三叠世末期为挤压褶皱变形期 ;晚三叠世沉积后至侏罗系沉积前为逆冲构造变形期 ;早—中侏罗世为逆冲构造“轻度”渐进变形期。晚侏罗世以后 ,区域构造作用发生反转。随着晚侏罗—早白垩世、早第三纪裂陷盆地的发育 ,孔西构造带作为潜山构造被掩埋。裂陷盆地时期的伸展构造对孔西构造带前第三系的逆冲构造基本上没有大的改造  相似文献   

19.
地表下沉的分形特征及其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煤矿开采中地表下沉所表现出来的分形特征以及用分形插值函数法来预测预报地表下沉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实测下沉量的比较分析表明,分形预测比传统插值方法更为精确,因此,对开采沉陷研究来说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