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湿地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自然和人为驱动影响下,生态系统呈明显的退化趋势。通过对白洋淀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分析,剖析了其生态系统退化的特征及驱动机制。气候干旱是白洋淀生态系统退化的环境背景条件,而上游水库的截流、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自然、人为因素的耦合作用,加速了白洋淀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基于白洋淀生态系统退化的特征和驱动机制,从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出发,为湿地的保护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驰名中外的白洋淀,自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出现了水源不足,水位不稳,水质污染,泥沙淤积,水生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目前,正面临着湮废的威胁。本文从白洋淀担负的缓洪滞沥、调蓄水量、鱼苇生产、发展旅游、改善生态环境等五方面功能论述了综合治理白洋淀的必要性;从分析影响白洋淀兴衰的主导因素,造成白洋淀水源不足的主要原因和通过水资源优化调度能维持当前白洋淀最低蓄水要求等方面论述了综合治理白洋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白洋淀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对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掌握白洋淀流域地表河流水资源状况,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分别获取了白洋淀流域河流2018年春季(枯水期)、2018年夏季(丰水期)干涸断流河段的空间位置、干涸长度以及干涸比等信息,并从干涸断流河流的空间分布、季度变化、干涸断流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河流2018年春季及夏季河流干涸断流长度均在1 100 km左右,2018年丰水期干涸河道长度比枯水期减少了98.78 km,夏季河流干涸断流情况略有改善,但白洋淀流域整体河流干涸断流情况较严重;唐河、大沙河、慈河常年干涸断流情况严重,在监测期内两个季度出现干涸断流的河段都超过50 km;保定市相对于白洋淀流域其他地市,监测期内常年干涸河道最长,达到535.54 km,间歇性干涸河道长度为250.3 km,因此保定市是白洋淀流域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的重点区域;白洋淀流域河流干涸断流问题较严重。建议制订严格的水资源规划及利用管理制度,同时建立流域地表水资源状况遥感动态监测机制,为跨流域调水工程实施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对调水工程实施后的效果开展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有利与不利影响都很显著,在分析江苏省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对环境不利影响的一面,并从促进江苏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是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和重要的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但近年,白洋淀地区严峻的水资源状况表明,其已再难以承担灌溉供水的任务;因此,20世纪70年代初所  相似文献   

6.
建立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白洋淀的生态保护价值、经济保护价值和社会效益保护价值,说明了建立白洋淀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分析目前白洋淀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建立白洋淀自然保护区的紧迫性。最后,建议尽快建立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并提出了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发展的水资源压力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压力指数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天然水资源相对稀缺性,并判断水资源是否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水资源压力从水资源需求角度,可分为水资源数量压力,经济水资源压力和水环境压力,它们分别受人口密度,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以及环境对水环境需求的影响,水资源综合压力为上述这些压力按一定权重的组合,本文在不同水资源压力指数计算的基础上,对全国各行政区域的综合水资源压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中部地区水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其利用与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升。本文认为可以从水资源环境法律法规建设、水资源市场建设以及高效安全的水资源环境意识的树立着手。  相似文献   

9.
陈畅 《科技信息》2009,(8):47-48
本文对我国水资源环境管制进行了必要性分析,并就目前我国水资源治理现状论证了政府管制的失灵。着重分析了造成水资源管制失灵的原因。提出了改善水资源环境管制失灵的几点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白洋淀气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根据水热平衡原理,讨论了白洋淀对气温和湿度的影响。其次通过两种对比的方法,把白洋淀的湖泊效应从常規气象资料中分离出来。计算表明,白洋淀对局地气候有调节和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白洋淀淀区为研究案例,在水文、气象、水化学、水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多要素基础上,耦合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形成水生态分区指标体系框架,通过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FM)神经网络,并将案例区划分为核心湿地保护区、湿地生态缓冲区、入淀河流缓冲区和生态屏障区4类水生态功能区域,面积分别为9763.81、9538.59、5953.15和5417.53 hm2,分别占白洋淀淀区面积的31.83%、31.10%、19.41%、17.66%.分区结果体现了一定的层次结构与空间特征差异,可为未来科学识别不同区域压力源、淀区精准修复以及差别化水质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白洋淀水环境状况与治理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连年干旱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白洋淀面临生态缺水、水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及水生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生态危机。近几年,白洋淀水体多为V类或劣V类,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与总磷。研究表明,白洋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失去自净与生态修复能力的主要原因有:上游修建大量水利工程截断水源,导致入淀水量减少;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流经府河汇入白洋淀;淀区养殖业与旅游业发展加快了污染进程;而紧绕白洋淀规划的雄安新区对入淀污染负荷有潜在贡献。针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现状与水体恶化原因,为使白洋淀恢复生态自净与循环能力,提出了污染源治理与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存在以大型水生植物(草型)为主要初级生产者的清水稳态和以浮游藻类(藻型)为主要初级生产者的浊水稳态.如何保证湖泊维持草型清水稳态,是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本研究以白洋淀为案例区,将水体中的沉水植物覆盖度与总磷质量浓度作为湖泊稳态类型的评价指标,建立湖泊草藻转换驱动机制模型,探究影响湖泊稳态转化进程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进水磷质量浓度和换水周期是影响湖泊草藻转换过程的重要参数.进水磷质量浓度长期保持在0.19 g·m-3以上时,湖泊将最终演化为藻型稳态.降低进水磷质量浓度,能有效提高湖泊稳态沉水植被覆盖度,降低稳态总磷质量浓度;湖泊换水周期对稳态沉水植物覆盖度影响较大,减小换水周期,将有利于湖泊向草型演化;同时,从水文管理角度出发,设定以沉水植被覆盖度为指标的不同草型稳态目标,依据换水周期法,计算得到各个稳态目标下,不同进水磷质量浓度下对应的最大换水周期.可通过合理控制湖泊进水磷质量浓度,并依据不同进水磷质量浓度调整换水周期,控制湖泊平均出湖流量等水质水量调控措施,实现湖泊长期保持草型清水稳态,从而为白洋淀水利工程生态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白洋淀次表层水温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淡水湖泊,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利用开发的数字化软件对白洋淀进行数字化,计算出了3-9月白洋淀内次表层水温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为白洋淀的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白洋淀次表层水温变化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3月份次表层开始出现温度差异,温差为3℃;4-7月,随着气温的回升,水温也逐渐上升;次表层水温的年最高值出现在8月,其值为14℃;9月份温度开始回落,温差也减小到2℃.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元分析方法评价白洋淀水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国家标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获得原生动物群落的特征参数,结合化学监测得到的数据,于2004年4月对枯水期白洋淀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枯水期白洋淀的主要超标因子是N—NH3,COD,BOD5等,其中N—NH3严重超标.将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的结果进行主成分聚类分析发现,府河入淀口南刘庄与圈头2个采样点污染最重,表明府河污水仍是白洋淀的重要污染源,同时淀内村庄产生的内源性污染也已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白洋淀水产养殖容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不合理的水产养殖造成的水体污染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对白洋淀水产养殖概况和养殖水域进行了调查,选取了6个典型的水产养殖区进行水体透明度、总氮、总磷、叶绿素的测定,对淀内常见鱼种和饲料进行了含磷量测定,构建了适合白洋淀实际情况的水产养殖容量概念模型和计算模型.运用调查数据、测定数据以及构建的模型,分别对基于环境、生态...  相似文献   

17.
白洋淀防洪排涝与生态干旱监测数字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地区重要的湖泊,对调节该地区的防洪排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白洋淀面临的2个主要的问题是防洪排涝的科学调度和预防发生生态干旱.本文对白洋淀内366 km2的地形进行了数字化处理,绘制了白洋淀在防洪水位下水域面积的分布情况,并给出了所谓“干淀”及发生生态干旱时,白洋淀具体的水域分布范围,为科学调水及时补充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生态立省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水利枢纽工程方案实施后,仍有长达半年多的"江湖"隔断时间,其水位将常年维持在16.0 m左右,这将直接淹没16.0 m以下的在天然状态下随着枯洪季节而变化形成的草滩、沼泽和浅水洼地等独特湿地自然景观,湖泊水域面积增大,洲滩湿地面积减少,从而对鄱阳湖水生生物环境带来不确定的影响。通过工程可能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植物、鱼类及珍稀生物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工程实施后,一方面整个湖区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饵料生物资源量较建坝前会有较大的增加,水生维管束植物会发生结构调整和生物量变化,底栖生物有增大的趋势。枯水期的蓄水可使鄱阳湖多年平均浅层水面扩大;内湖水位稳定,有利于湖区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江湖季节性连通有利于保持长江与鄱阳湖物种遗传与生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浮游植物群落评价白洋淀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91~1993年调查研究了河北省白洋淀的浮游植物,共鉴定451种,隶属51科136属。其中,1991年出现261种,1992年243种,1993年201种。平均细胞密度为280.88×104个/L,最大值为679.80×104个/L,出现在1993年4月,最小值为55.37×104个/L,出现在1992年4月。应用浮游植物群落资料通过指示生物法、藻商值、营养状态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了白洋淀水质,同时利用理化分析方法对水质进行监测,两种评价结果是一致的。1991~1992年白洋淀的水质为中性或微碱性贫营养型水体,而1993年则为碱性富营养型水体。漾堤口1991年为重污区,烧车淀1992年为中污区,其他淀区均为轻污或无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