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羟基喹啉合锂作为发光层的明亮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iOH与 8_羟基喹啉反应合成了 8_羟基喹啉合锂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确定了其组成为Li (C9H7NO)·4H2 O ,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是热稳定性高、升华性好、光致发光性能优越的蓝色发光材料 ;以该配合物作为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用真空镀膜法得到了结构为ITO TPD LiQ Al的明亮的蓝 -绿色电致发光器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吸引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8-羟基喹啉衍生物及其配合物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质,许多研究人员在该方面做了研究。以5-硝基-8-羟基喹啉和Zn(NO3)2·6,H2O用常温搅拌的方式合成了锌配合物Zn(C9H5N2O3)2(CH3OH)2,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测定等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以398,nm为激发波长,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配合物在560,nm处有发射峰。与配体及其他类似配合物相比,配合物发光波长有明显的红移,能起到调控发光颜色的作用,可开发成为新的电致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类两极化合物,既含有电子传输单元,又含有空穴传输单元,采用一般的N-烷基化反应或Ullmann反应.将改性的8-羟基喹啉用作穴传输单元的化合物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反应获得一类含有吩噻嗪单元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将此配体与含可聚合单元的8-羟基喹啉配体与金属离子共同配位,获得一类两极化合物,即含有空穴传输单元的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将该两极化合物通过紫外光固化或热固化共聚交联实现高分子化,得到一类含有新型的发光材料.并利用元素分析、FT-IR、UV、PL光谱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作了表征.循环伏安法被用来研究其氧化还原性质和估算电化学能级.  相似文献   

4.
以1,1′-二甲酰氯二茂铁与双(8-羟基喹啉)联苯胺席夫碱为原料,通过缩聚反应得到了二茂铁-8-羟基喹啉型缩聚物,再与不同金属离子(Co,Ni,Cu)配位,获得了一类新型的聚二茂铁-双(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差热分析(DSC-TGA)、X射线衍射(XRD)及荧光光谱对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位金属参与后,提高了缩聚物的热性能.XRD研究表明配体与金属配合物均呈现短程有序的微晶态.配体和配聚物的荧光性能分析表明,化合物的发射谱出现在425-550 nm之间,并且呈现三重荧光性质,在配体与金属离子配合后,其荧光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5.
通过磁性、粉末X-射线衍射和TC-DTA分析等方面对4个8-羟基喹啉两亲配合物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依此推测了各配合物的结构,配合和的MnL2、ZnL2和LaL2C1.4H2O为扭曲的八面体结构;CuLC1可能是由通过两个氯桥形成的二聚体。8-羟基喹啉两亲配合物具有强的荧光性质,可以用作电发光器件的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Wittig-Horner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双8-羟基喹啉配体,并将此配体与金属锌进行配位反应,制备与其对应的高分子配合物。采用红外、核磁和紫外可见光谱等表征了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结构和光物理性能,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高分子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确定了其最大发射峰位于(550 nm)。该配合物是一种理想的橙红色发光聚合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2-苯基-8-羟基喹啉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苯基-8-羟基喹啉可与锂离子以1:1的比例形成配合物;对比研究了2-苯基-8-羟基喹啉锂和8-羟基喹啉锂的荧光性质,前者的荧光发射峰位置较后者红移了37 nm.从而说明苯环的取代增加了有机配体π-π共轭的程度,使HOMO-LUMO之间能隙变小,引起发射峰红移.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导电聚苯胺衍生物与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形成的配合物的荧光性质,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导电聚合物聚N-[5-(8-羟基喹啉)甲基]苯胺(PNQMAn),对本征态和盐酸掺杂的聚N-[5-(8-羟基喹啉)甲基]苯胺在溶液中与Al^3+形成的配合物的二维和三维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NQMAn无论掺杂与否,在溶液中与铝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都具有较好的荧光性.  相似文献   

9.
两种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8-羟基喹啉亚铁(FeQ2)和8-羟基喹啉镍(NiQ2)两种配合物,并考察了溶液的酸度、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物产率的影响,运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H值为4,反应时间为60 min,FeQ2,NiQ2的产率分别达到90.1%和89.0%,红外光谱表明金属配合物的形成,荧光光谱显示了它们独特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铜与8-羟基喹啉形成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和配合反应机理。讨论了不同配比配合物的配位情况,得到以各种不同配比下的铜与8-羟基喹啉电化学性质的关系曲线。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pH=5.2(Na2HPO4-柠檬酸),静止时间80 s,吸附时间3 min,扫速0.05 V/s,铜与8-羟基喹啉形成的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主要为1∶1配合。在0.154 V和0.60 V附近出现2个氧化峰,当配体量较小时,0.154 V处生成铜(Ⅰ)-8-羟基喹啉络合物,平衡常数为869,为表面控制。随着配体量的增大,在0.6V处出现铜(Ⅱ)-8-羟基喹啉络合物的氧化峰,平衡常数为2.41×107,为表面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