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证券基金最优投资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娟 《系统工程》2005,23(1):63-68
根据中国证券基金业面临的特殊经营环境,建立基金的变动投资组合选择模型。通过运用该模型和作者编制的相关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置信水平、交易成本、权重系数约束等主要约束条件对证券基金风险资产投资组合有效前沿面的影响,为基金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种证券投资风险度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证券投资风险度量方法进行总结,指出风险的本质,提出证券投资风险度量的一种新方法——熵度量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投资组合模型,然后考虑交易费用和多目标投资决策的情况,最后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引入指数期货的组合证券选择与基金分离定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指标了指数期货的引入在扩展由于卖空限制所缩减的组合证券投资机会空间,从而提高风险置效率方面的作用,讨论了不允许卖空但引入指数期货情况下组合证券选择问题和证券组合空间的生成问题,推广了组合证券选择和基金理论的有关结果。  相似文献   

4.
组合证券选择的最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当投资人的投资机会是m种满足几何布朗运动的股票时的连续时间组合证券投资问题.文章在分析风险资产运行模式和Merton工作的基础上,利用Markowitz组合资产选择理论,考虑投资人的风险态度,并兼顾收益和风险,在自融资的假设下,提出了考虑收益和风险的连续时间组合选择最优化模型,通过权衡收益和风险,给出了决定组合选择的方法和最优投资权重.最后用释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基于认知风险价值的行为证券组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人的心理行为因素,利用价值函数描述了投资者的认知风险;以Copula联结函数、混合分布和Jacob矩阵,建立了多心理账户条件下证券组合决策的联合概率分布和关联结构;在Shefrin和Statman行为证券组合理论体系下,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风险价值的行为证券组合模型;算法释例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行为证券组合理论,该模型更为逼近证券组合决策的实际情景。  相似文献   

6.
收益率为模糊数的加权证券组合选择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arkowitz基于概率理论建立了有名的均值方差证券组合模型,文章则基于模糊理论建立了一类具有权系数的均值方差证券组合模型,首先对证券市场上的收益与风险特性重新进行度量和刻画,提出了一类新的具有加权的可能性均值、方差及协方差的概念,类似于概率论中均值方差的分析讨论了这些概念的性质.其次基于该文定义的均值方差,建立了以收益率为模糊数的加权可能性证券组合投资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加权可能性有效证券组合及有效前沿概念,通过求解两个相对应的优化模型得到了一个具有带状投资区域的有效前沿.尤其当资产收益率具有线性或分段线性隶属函数的模糊数时,该证券组合选择模型实质上为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因此有效前沿可化为一个具有折线段的带状投资区域。  相似文献   

7.
证券投资基金的一种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Markowitz组合证券投资模型为基础,在期望—半方差(E—Sv)风险测度条件下,针对带有交易费的投资组合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变形Γ—分布来描述股票的收益,给出了分布中参数的确定方法.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种新的组合证券投资模型,为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解决大型证券投资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证券投资中的模糊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种证券收益率的统计数字,利用模糊多目标规划技术,给出一个新的证券投资决策模型。该模型的目标函数及其约束函数均为模糊数,它克服了文献[1~5]中模型系数为常量的缺陷,使其符合于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的非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证券组合M-V有效边缘动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研究了在证券市场存在或不存在无风险收益证券且允许卖空条件下风险证券数的增加或减少对M-V证券组合有效边缘的影响,给出了M-V有效边缘的漂移方向及漂移距离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形下,证券数的减少将使有效边缘向右下方漂移,证券数增加将使有效边缘向左上方漂移。并引入一个新概念-有效证券,借助于此,可以对原有选择投资证券集进行调整,吸收强有效证券,排除弱有效或无效证券,从而使用M-V有效边缘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指数期货的引入在扩展由于卖空限制所缩减的组合证券投资机会空间、从而提高风险配置效率方面的作用,讨论了不允许卖空但引入指数期货情况下组合证券选择问题和证券组合空间的生成问题,推广了组合证券选择和基金分离理论的有关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拟技术和AHP的房地产项目风险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新的房地产项目定量经济风险评价模型,并且将AHP方法应用于房地产项目经济风险分析,客观地确定模型中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并结合工程案例,利用新提出的风险分析模型,基于模拟技术,对房地产项目的经济风险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同时,对单个或多个风险因素组合对房地产投资的经济风险做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多因子HJM (Health-Jarrow-Morton) 模型框架下,定义了多利率风险因素的随机利率风险测度模型. 基于两因子和三因子HJM 模型,给出了多因子HJM 模型下的随机利率风险测度模型的具体实例. 实证分析部分比较了传统与随机、单因子与多因子利率风险测度的利率风险免疫效果. 实证结果显示,多因子HJM 模型下的随机利率风险测度模型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单因子随机利率风险测度的免疫效果,更能充分显示出随机利率风险测度较之传统利率风险测度的优越性,在利率风险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风险管理对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但现有研究在深入考察企业新技术商业化活动面临的风险要素、 风险结构及其作用机理方面还存在不足.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被用来分析社会系统风险、技术系统风险与管理风险要素, 及其对企业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绩效的影响.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1)社会子系统风险对技术子系统风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技术子系统的风险增加会使项目管理的风险增加; 3)社会子系统风险对项目管理风险具有正向影响, 但不显著; 4)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管理的风险越高, 项目成长的过程绩效就越低; 5)过程绩效对产品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新产品开发风险及其评估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弘 《系统工程》2006,24(7):102-104
新产品开发风险在新产品开发的筹划、实施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它直接影响着新产品开发的成败。如何评估新产品开发风险高低,对有效进行新产品开发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新产品开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AHP评价模型,对新产品开发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从而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更为科学、客观的承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加准确地度量金融系统性风险,预防灾难性金融风险事件发生,本文基于尾部损失的均值提出了一个新的度量系统性风险的方法——CoES模型,相对于传统的CoVaR模型来说,该方法更关注尾部损失的均值而不仅仅是单一分位点上的期望损失,能够更加准确地捕捉系统性风险,为金融系统监管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最后,本文将该方法用于度量2007-2016年间共21个金融机构对我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研究结果发现:1)CoVaR模型可能低估了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2)当银行行业受到冲击时,其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的风险最大,其次是保险,房地产和多元金融行业;3)在银行行业中,对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大的当属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应对其进行重点监管;4)相对于银行和房地产行业,保险行业和多元金融行业自身的VaR值较高,但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贡献较低,因此应注意对其自身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及主要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目前极具应用前景的信用风险模型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应用及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相应的决策,以便为促进我国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养老基金嵌入的收益保证,在随机利率的框架下,结合养老基金的资产配置策略,提出了新的测算风险准备金方法,并以养老基金常用的生命周期策略为例,得到了风险准备金的解析解,最后,运用一个数值算例和中国金融市场数据实证研究了新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运用新的测算方法,所测算出的风险准备金能够反映投资机构所采取资产配置策略的风险偏好,更加真实和精确地刻画了养老基金投资机构所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熵空间理论,考虑到信用风险转移(credit risk transfer,CRT)中银行和投资者间空间因素对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同时加入行业因素、区域金融发展因素以及CRT市场个体因素构建了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的熵空间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模拟表明,该模型有效刻画了CRT市场上银行与投资者间空间距离和传输能力、银行资产质量与信用风险转移能力、投资者资产规模与风险偏好程度、投资者所处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以及银行和投资者所在区域之间金融发展的趋同性等对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揭示了CRT市场上空间因素与概率之间的显性联系,为空间背景下信用风险传染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风险的频度、累积性及与Hurst指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符号动力学特征出发,提出了衡量金融风险水平的两个新指标:风险的频度与累积性,分别建立了这两个风险指标与Hurst指数之间关系的命题,并用Monte Carl。实验验证了这两个命题,表明其命题内容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