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石油烃污染对海胆胚胎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胚胎发育毒性实验方法,分6个质量浓度组(1.0、2.0、4.0、8.0、16.0、32.0 mg/L)分别进行0#柴油和船用燃料油分散液对马粪海胆浮游幼虫发育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油品分散液对胚胎发育至二腕幼虫和四腕幼虫阶段有明显的毒性作用.随着受试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幼虫的体长变短,畸形率及死亡率显著增大.船用燃料油分散液48 h和72h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4.57、2.71 mg/L;0#柴油分散液48 h和72 h的EC50分别为3.39、1.87 mg/L,故0#柴油的毒性大于船用燃料油.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 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法呢醇、三丁基锡和乙烯菌核利对深海甲壳纲类动物汤氏纺锤水蚤(Acartia tonsa) 产生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 以及三丁基锡和乙烯菌核利对该水蚤第二代幼虫发育的毒性. 在急性毒性实验中, 法呢醇作用下的汤氏纺锤水蚤48-h-LC10 和48-h-LC50 值分别为2.16 和6.11 mg/L, 三丁基锡作用下的值分别为0.39 和2.33 μg/L, 而乙烯菌核利作用下的96-h-LC50 值为7.89 mg/L. 在亚急性毒性实验中, 三丁基锡作用下的水蚤幼虫生长5-d-EC10 和5-d-EC50 分别为113 和150 ng/L, 乙烯菌核利作用下的值分别为0.3和2.7 mg/L. 实验结果表明, 这3 种化学物质在一定的浓度下都会对汤氏纺锤水蚤产生急性毒性. 相对于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 幼虫生长更容易受到3 种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 且在特定浓度下生长被完全抑制. 第二代汤氏纺锤水蚤幼虫的生长对于三丁基锡毒性的耐受程度与
第一代没有显著差别, 但对乙烯菌核利却表现出了更强的抵御能力, 即在对第一代产生毒性的浓度下, 第二代幼虫未显现出毒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找新型的可防治美国白蛾的植物源杀虫剂,采用浸卵法研究鄂尔多斯半日花5种溶剂提取物对美国白蛾卵的毒杀作用效果,采用微量点滴法研究其对美国白蛾幼虫的触杀活性,采用夹毒叶碟法研究其对幼虫的胃毒活性.结果表明,这5种溶剂提取物具有强烈的杀卵作用,有一定的触杀作用,胃毒作用效果不明显.在杀卵试验中,甲醇提取物的杀卵效果最佳,质量浓度为200.00g/L时,杀卵率高达92.00%.在触杀实验中,水提取物的触杀效果最佳,浓度为200.00g.L-1时,48h的校正死亡率为58.33%.在胃毒实验中,水提取物的胃毒效果最佳,但质量浓度为200.00g/L时,48h校正死亡率也仅为23.33%.  相似文献   

4.
科学触角     
<正>自然界最强胶之谜自然界最厉害的强力胶是什么呢?达尔文在150多年前已经给出了答案:藤壶胶。你可能在海边的岩石或远洋轮船上见过藤壶——它们牢固地附着其上,像一簇簇小火山。藤壶胶正是由藤壶的幼虫分泌出来的一种胶。它不仅能适应海水的复杂环境,还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然而,贴在船底的藤壶会对船只造成很大损害。据统计,全世界每年  相似文献   

5.
基于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成σ键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醇、醚、酮和酯对水生生物(Golden orfe)毒性、蝌蚪麻醉活性、沙蠋幼虫麻醉活性、番茄植物毒性、红蜘蛛毒性、藤壶幼虫麻醉活性、局部麻醉剂活性和小鼠毒性等八种生物活性分别同其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其它醇、醚、酮和酯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发光菌评价多环芳烃及其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技术,对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及其部分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进行了检测与评价.结果表明:二甲亚砜配制的测试液中,萘、菲及荧蒽均对发光细菌具有一定生物毒性,且相同浓度下毒性菲>萘;测试液中当萘浓度小于其溶解度时即产生100%的抑光率,而菲及荧蒽浓度接近其溶解度时分别仅产生低于50%和15%左右的抑光率;芘及蒽在最大浓度时则对发光细菌无生物毒性显示;降解产物水杨酸、儿茶酚及邻苯二甲酸均对发光细菌具有一定生物毒性,但毒性均远小于母体化合物萘和菲,且邻苯二甲酸代谢途径对菲解毒效果优于水杨酸代谢途径.说明多环芳烃化合物生物毒性的检测与其水溶性的大小密切相关,利用二甲亚砜获取多环芳烃污染提取液的生物毒性主要与低分子量多环芳烃萘及菲有关;低分子量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后期解毒效果明显,但降解后期产物对发光细菌仍具有一定毒性,且细菌不同的代谢途径中多环芳烃毒性降低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用乙醇、 乙酸乙酯、 二氯甲烷、 正丁醇等有机溶剂和水分别提取中草药地榆的有效成分, 得到有机酸类、 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并分析各提取物对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抗菌效果和机理. 结果表明: 地榆的乙酸乙酯相、 乙醇相和正丁醇相提取物对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各提取物对实验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差异较大; 地榆提取物中的有机酸类、 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地榆提取物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及抑制细胞膜的形成而抑制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生长, 其抑制作用随提取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甲苯二异氰酸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甲苯二异氰酸酯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展开研究,并对其免疫毒性机制进行了探讨.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观察了甲苯二异氰酸酯对小鼠血清中白介素-4、白介素-5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质量浓度的影响.为确定环境中TDI的安全量或容许量,为评价该化合物的健康危险性和生态风险性,为环境执法和确定防治对策提供坚实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的生殖毒性,为其养殖水体水质管理提供依据.以概率作图法计算日本沼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并观察各暴露组卵巢组织结构的变化.通过胁迫实验,研究莠去津对暴露4 d和8 d的日本沼虾卵巢乳酸脱氢酶(LDH)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2℃时,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34.23,90.24,52.57和46.3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4.64 mg/L;卵巢急性毒性实验切片显示,随莠去津质量浓度的增大,卵母细胞间隙增大,胞体膨大、变形.胁迫实验表明,低质量浓度莠去津在短时间内对卵巢LDH活力有诱导作用,当质量浓度高于0.46 mg/L时,LDH活力明显受到抑制.本研究提示,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具有生殖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环境雌激素联合作用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环境雌激素的联合作用和混合物环境风险评价方法.通过对鲫鱼血浆卵黄蛋白原含量的相对变化和暴露浓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17β-雌二醇(E2)、双酚A(BPA)、辛基苯酚(OP)及其等毒性固定浓度比例混合物产生雌激素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相加作用数学模型根据单个化合物的数据预测混合物效应.各化合物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均以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最好(R2≥0.92);通过浓度相加模型计算的混合物效应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了4种化合物呈现相加作用方式,在低于单个化合物的有效作用浓度下也会产生显著的混合物效应.说明了现行只对单个化合物进行的环境风险评价可能低估了混合物的环境风险,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最近日本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养麦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渔网防污剂.渔网防污剂过去都使用有机锡化合物等,而这类化学物质虽然使用方便,但含有毒性,会污染海水.该研究所因此着重于从天然物质中寻找无毒性的渔网防污剂,结果发现荞麦粉对藤壶有抑制作用.他们用荞麦粉与丙烯树脂混合制成涂料,在近海进行试验.结果未涂荞麦粉涂料的渔网都附着大量藤壶,而涂了这种涂料的渔网则没有附着藤壶.  相似文献   

12.
利用白鲫鱼(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为实验对象,研究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白鲫鱼急性毒性、遗传损伤及生殖毒性的影响,同时探讨茶多酚对这些毒性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低质量浓度NP对白鲫鱼急性致死、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都没有显著性影响,中质量浓度NP对白鲫鱼具有一定的致死效应,并使白鲫鱼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显著增加;高质量浓度NP 48 h内可致白鲫鱼全部死亡.与溶剂对照相比,NP组中性腺形成的仔鱼比例显著下降.在NP中加入茶多酚后,低质量浓度茶多酚仅能显著降低微核率;而中、高质量浓度茶多酚能使白鲫鱼死亡率、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都显著降低,且性腺形成的仔鱼比例具有增高趋势.结果表明NP对白鲫鱼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一定质量浓度的茶多酚对NP诱发的毒性具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草履虫进行中药快速毒性实验,拟建立药物的单细胞动物快速毒性筛选实验的基本方法.分别进行慢性与急性毒性实验观察草履虫的应激性、运动状态、存活只数.结果显示,在慢性实验的48 h内,草履虫的存活数量与时间、质量浓度呈指数递增.当中药质量浓度为5 mg·mL~(-1)时,草履虫开始出现死亡.急性毒性实验6 h内,药物低质量浓度组未见草履虫死亡.而中、高质量浓度组,随着药物质量浓度、时间增加,毒性也增加.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急性毒性实验可快速获得药物安全剂量、最大耐受剂量、致死剂量、半数致死量等参数,可快速进行药物毒性评价和毒性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14.
A/O-MBBR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A/O-MBBR工艺对制革废水的进一步处理,考察了废水的有机物处理效果及氨氮(NH3-N)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填料填充比例为60%时,有机物的处理效果:随着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延长,COD去除率增加,当HRT达12 h时COD去除率达到92%;在HRT为12h时,随着进水COD质量浓度增加,COD去除率增加,在400 mg.L-1时达到95%,之后随COD质量浓度的继续增大其去除率有所下降。氨氮的处理效果:随着HRT的逐渐增大,氨氮质量浓度不断降低,在HRT为12 h时,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小于1.5 mg.L-1;氨氮去除率随进水COD质量浓度变大呈上升趋势,COD质量浓度在400 mg.L-1时氨氮去除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5.
通过体外实验观察长春新碱对人体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效果.通过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在不同时间和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24、48 h作用效果不理想,在72 h从质量浓度0.031 25μg/mL开始的长春新碱能造成对人体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达到8μg/mL时抑制效果基本达到最大.实验表明,长春新碱对人体肝癌细胞的增殖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是一种效果较高,毒性较低,需要作用时间较长的化疗药.  相似文献   

16.
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实验生物,采用电子顺磁共振等多种检测手段,比较研究了纳米和微米ZnO腹腔注射14d后,其在鲫鱼肝脏和脑部的分布情况以及毒性效应.研究发现,相同浓度的纳米和微米ZnO作用下,纳米ZnO处理组肝脏和脑部Zn含量高于微米ZnO处理组;纳米ZnO对肝脏羟基自由基,肝脏和脑部MDA及GSH的诱导率高于微米ZnO;纳米ZnO对肝脏和脑部SOD活性的抑制作用也高于微米ZnO.但不同浓度纳米ZnO对羟基自由基和MDA的诱导效应及对SOD活性的抑制作用并未随浓度的升高而线性增加.结果表明:相比于微米ZnO,纳米ZnO更易进入肝脏和脑部,进而产生更强的毒性效应.但纳米ZnO的毒性并没有随浓度升高而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哌嗪甲萘醌亚硫酸盐(MPB)和三氨基三嗪甲萘醌亚硫酸盐(MTB)对海水小球藻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发光细菌毒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MPB和MTB对小球藻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而且对环境友好.MPB和MTB在72 h时的半效应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4.28 mg.L-1和6.61 mg.L-1.MPB和MTB对海水小球藻的抑制随着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加强,当达到一定的质量浓度时,MPB和MTB的抑制效果达到饱和.10 mg.L-1以下的MPB和MTB的发光细菌抑光率远远低于30.  相似文献   

18.
以离子液体1-十二烷基-3-甲基氯化咪唑([C12mim]Cl)为诱变剂,以大鳞副泥鳅为受试动物,采用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生理毒性试验,研究了离子液体[C12mim]Cl对水生生物的生物毒性作用.急性实验表明:[C12mim]Cl对大鳞副泥鳅有明显的毒性,其对大鳞副泥鳅24 h和48 h的LC50分别为45.83和36.82 mg·L-1,48 h的Sc为7.13 mg·L-1;微核实验表明:染毒后,随着时间和[C12mim]Cl浓度的增加,大鳞副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生化实验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在同一浓度不同时间的处理组中,两酶的活性是先降低后升高.在同一时间不同浓度的处理组中,两酶随处理浓度的升高,活性降低.[C12mim]Cl对大鳞副泥鳅具有显著的遗传毒性和生化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了五溴联苯醚(Penta-BDE)与重金属镉(Cd)、铜(Cu)对水生甲壳类动物大型蚤Daphniamagna的48 h存活以及21 d繁殖的联合毒性影响。在15个混合处理组中,将3种化合物分别根据其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将LC50作为一个毒性单位,One-TU)的0%,25%,50%,75%加以混合。与1-TU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分别分为质量浓度相加作用,大于质量浓度相加作用和小于质量浓度相加作用。根据大型蚤的存活率,质量浓度相加作用效应主要发生在75%w(Cd)+25%w(Pe-BDE),50%w(Cu)+50%w(Pe-BDE)以及75%w(Cu)+25%w(Pe-BDE)处理组中。大于质量浓度相加作用效应仅仅出现在25%w(Cd)+75%w(Cu)处理组中。基于大型蚤繁殖能力,质量浓度相加作用主要发生在75%w(Cd)+25%w(Pe-BDE),以及75%w(Cu)+25%w(Pe-BDE)处理组中。剩下的处理组均为小于质量浓度相加作用。出现该结果,也许是由五溴联苯醚与重金属的不同毒性机制造成。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在联合毒性中,Cu和Cd的毒性作用大于Pe-BDE。  相似文献   

20.
氯苯胺类化合物毒性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B3LYP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氯苯胺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研究了该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毒性作用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方程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作用随分子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的降低而增大,随分子中氯取代数目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