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金刚 《科技资讯》2014,12(19):68-68
综放面端头支架放煤技术是近几年新兴的高效采煤技术,由于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采煤作业的效率和进度,对于保证采煤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财产安全具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于此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处在初步探索发展过程。对端头支架放煤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和归纳,促进了技术本身的完善和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为经济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
针对极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关系,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基于支架-围岩力学场的支架受力和变形特征.通过对顶梁受力、位移等力学现象的动态分析,可以看出围岩对支架的作用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研究得出极软厚煤层综放开采不同支架参数对支架变形的影响,提出了轻放支架架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图8,参10.  相似文献   

3.
刘张立 《科技信息》2007,(34):307-307
本文对湖西矿井首采综放面锚杆支护巷道围岩变形实测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80m左右,明显影响区为31~37m,剧烈影响区为21m;巷道围岩整体变形量不大,锚杆支护参数较为合理。实测结果为相似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提供了参考,为本矿其它工作面开采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以深基点观测为主,系统研究了“两硬”综放面在实施预处理的情况下顶煤板的冒放规律及冒放结构,依此建立了老顶破断时的悬臂式力学模型,运用瞬间暂时平衡理论,推导了老顶来压的支架载荷估算公式,为“两硬”综放面的煤岩冒放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工业试验和数值分析,研究了现金条件下综放面顶板预处理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20m步距双层扇形深孔的预爆破处理顶板方案的合理性,取得了顶煤放出率75%左右,工作面回采率83%,月胶10万t以上的好成绩,获得了“两硬”条件下综放开采的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6.
综放开采支架受力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综放支架有后立柱载荷,四连杆、顶梁与掩护梁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及方向进行了现场测试,建立了支架受力分析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支架受力相对较小;工序对支架工作阻力影响较大,割煤后移架前支架受力最大,放煤后割煤前支架受力最小;支架总体受力的合力作用点靠前,部分工序出现后柱后拉现象。  相似文献   

7.
孤岛煤柱综放面矿压显现特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兖州南屯63上10孤岛综放面的特点,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孤岛综放面矿压显现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由于煤系地层距松散含水层的距离越来越近,松散层底部或潜在威胁的含水层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威胁程度也逐渐增加。通过现场钻探取芯、钻孔资料统计分析及土工试验的方法,分析并掌握了2301N工作面附近深厚松散层底部地层的垂向沉积结构特征、深埋粘土及砂土的岩性特征;通过深厚松散层底含赋存特征、富水性、水力联系的分析,并结合研究区域深埋粘土特殊的土体特性,综合分析认为2301N综放工作面可留设防砂煤岩柱,并且该区域深厚松散层底部的厚粘土层可作为安全煤岩柱的保护层。  相似文献   

9.
朱仙庄矿在特厚极软易燃煤层成功的将873综放面顺利收作,这种复杂困难条件下的大型综放设备收作在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尚属首次,该课题突出表现在剧烈动压影响下顶板及空间的维护,支架的调向,并成功应用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该矿综放工艺改革成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填补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采煤工艺改革的又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0.
刘启  孟庆宏 《科技资讯》2007,(17):171-171
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现综放面安全、快速撤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综放回采巷道锚网索支护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放回采巷道为全煤巷道,受采动影响巷道围岩变形大,破坏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该类巷道支护问题,通过应用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对山河煤矿首采工作面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支护方案,确定了锚杆、锚索的长度及间距排距和预紧力四个关键支护参数。巷道矿压观测数据表明该方案有效的控制了巷道变形与破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综放工作面注水降尘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庄二号井开采的3#煤层为厚煤层,选用的是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生产过程中粉尘浓度较大,传统的喷雾降尘方法不能够满足现场降尘的需要.为了进一步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改善工作面劳动环境,为创建安全、高效型矿井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文中针对3#煤层孔隙率小、渗透性低、润湿性差等特征,采用混合注水方式进行煤层注水降尘技术分析研究及现场试验.分别从钻孔布置方式、注水封孔工艺、注水工艺及参数和降尘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煤层注水对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变化,并提出了添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表面活性剂改善煤体润湿性,增强了煤层注水润湿效果.结果表明,实施注水工艺技术后,煤层水分平均增量为1.61%,全尘平均降尘率达58.71%,呼尘平均降尘率为57.34%,大幅度降低了工作面粉尘浓度;添加润湿剂后,增加了钻孔注水量,缩短了注水时间,扩大了润湿范围,改善了注水效果.实践证明,该套注水降尘工艺用于综放工作面降尘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赵各庄矿3237综放工作面矿压观测结果,重点研究了深部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和上覆围岩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16~18 m,增载系数为1.47~2.33;周期来压步距为11~13 m,增载系数为1.15~1.36,属于来压不明显工作面;支架前柱工作阻力普遍大于后柱,约为2倍的关系;顶煤和顶板的始动位置超前于煤壁,煤壁前方的顶煤与顶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平和垂直位移量。  相似文献   

14.
综放面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放面采空区的自然发火规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针对山东东山矿业集团古城煤矿850米采深的综放面采空区,利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连续对采空区温度变化进行了92天,走向195 m长的跟踪测试.同时在温度传感器埋设处,又敷设了四路气体抽样束管,连续对采空区的气样成分进行了不间断的分析化验.获得了整个采空区氧气和温度变化变异区和不稳定区,并且分析了高温和低氧区的一些变化规律,对预防煤炭自然发火和促进安全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矿压和地温显著增高,为了防止深部矿井煤炭自然发火引发事故,根据姚桥煤矿7541综放工作面实际情况,提出了回采中压注CO2惰性气体防灭火措施。通过在7541综放工作面现场应用,防止了煤炭自然发火事故,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为今后的防灭火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西某矿煤层瓦斯赋存特点及高瓦斯综放工作面开采条件,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U+I 型通风采空区瓦斯流场以及瓦斯运移规律,分析了瓦斯涌出与产煤量和周期来压的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U+I 型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回风巷和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随着工作面推进,采空区后方形成的瓦斯富集带会不断扩大,回风侧后方瓦斯体积分数升高。现场实测结果表明:进风侧至工作面中部瓦斯体积分数变化幅度较小,靠近回风侧50 m 范围内瓦斯体积分数增加较快;绝对瓦斯涌出量与产煤量成近似线性关系,顶板初次来压后瓦斯涌出呈现周期性变化,经对比研究,数值模拟得到的瓦斯体积分数分布规律与现场实测结果相吻合;在采空区后方回风侧附近采用埋管抽放高浓度瓦斯是可行的,可以大量减少瓦斯涌出。  相似文献   

17.
在对割煤工序和放煤工序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优化采煤机割煤速度实现优化综放采场采放工艺参数的新方法.认为采煤机合理切割速度是联系综放采场各工序的桥梁,只要输入煤层条件与装备条件,便可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优化结果充分体现了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的有机统一.通过对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5318综放面工艺参数优化,实现了日产平均1.2万t,年产426万t的全国高产高效生产水平.图3,表2,参5.  相似文献   

18.
何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7):6892-6896
结合大阳矿3401综放工作面实际开采条件,通过对支架工作阻力、超前支承压力以及工作面瓦斯浓度等参数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了采场矿压显现及采煤工艺与采场瓦斯涌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变化对工作面煤壁瓦斯涌出规律影响较为明显,且采场瓦斯涌出量的峰值通常滞后于周期来压,滞后程度约为1天,采煤生产工序、日产量及推进速度与瓦斯涌出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有其自身的特点的问题,通过结合王坪煤矿东Ⅰ5802综放工作面的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该工作面围岩应力与位移的分布进行研究,得出工作面前方煤体在支承压力的影响下产生了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随着深入煤体深部,其位移都在减小。支架上未放出的煤体其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较大。顶煤的水平位移可能造成支架的倾倒于下滑,实际开采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该结果为实现高效回采与有效支护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综放工作面生产能力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并在构建综放面生产能力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同时对淮南新集一矿1309综放面生产能力进行了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预测结果相互吻合,证明预测结果可靠,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