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远距离在航潮位测量是采用后处理差分相对定位或精密单点定位方法获取流动站天线三维坐标,并通过一系列改正获得最终潮位结果的方法。远距离在航潮位测量方法克服了现有RTK验潮模式作用距离短(20 km)的缺点。由于差分站间基线解算参数质量直接影响流动站的定位结果精度,流动站相对定位时采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基准站数据,避免差分观测时架设基准站时的人为误差,提高了测量效率和数据解算精度,进而提高潮位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
王荣 《科技资讯》2009,(15):65-65
为实现GPS动态实时相位差分中整周模糊度参数快速精确解算,本文从参数估计的角度出发,针对常规方法的不足引入分块选代法,介绍其原理,将分块迭代法应用于GPS动态定位整周模糊度的解算,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概略坐标的高精度差分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PS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是近些年来高精度定位的方向。鉴于载波相位差分求解定位中,随着用户站和基准站之间基线长度的变长,基准站对卫星的单位观测向量和用户站对卫星的单位观测向量会出现很大的方向偏差。这种偏差随着基线长度的变长,定位误差将变大。针对上述问题,在载波相位双差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概略坐标的定位数学模型并重点推导了概略定位模型过程;以及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基于概略坐标定位的数学模型比传统双差定位精度高,能够达到高精度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4.
区域GPS空间基准网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GPS的广泛应用,如何提高GPS的定位效率,实现实时定位,已经成为有待解决迫切的问题,目前RTK技术(实时动态全球定位系统)不需要数据的后处理即可快速定位,但在定位之前,需要在足够的已知点上进行观测,计算获得所需区域的坐标系统的转换参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RTK的定位效率和点位的相关与一致性,此外,目前许多城市的地方坐标系统与国家坐标系统之间缺乏精确严格的换算关系,结合区域GPS空间基准网的建立项目,阐述了GPS空间基准网的布设与施测、投影与坐标系统转换等相关的数学模型和解算方法,探讨了多套参数的差异与应用,观测分量的误差对于拟合参数精度的影响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分析数据.基于上述方法可以获得区域统一的、精确的多套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参数,将WGS84的大地坐标与现行实用的坐标系统如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80西安坐标系统以及地方坐标系统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坐标系统之间实时精确的转换,为RTK实时定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推导了基于局域参考站网络伪距观测进行实时钟差的运算公式,并讨论了以估计得到的钟差进行实时单站定位的数学模型.采用所推导的公式及数学模型,以上海参考站网络和同济大学GPS基准站的伪距观测数据,进行了GPS卫星钟差的实时估计和实时动态单点定位解算.结果表明,单历元伪距观测动态定位结果在北、东、上三个方向的均方根(RMS)值可达到0.444 2,0.522 7,1.110 9m.  相似文献   

6.
实时动态(Real Time Kinematic,RTK)测量技术,也称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DGPS)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本文以笔者参与的南宁某项目为工程背景,探讨了GPS RTK技术在城市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ETK技术是GPS实时载波相位差分的简称。这是一种将GPS与数传技术相结合,实时解算并进行处理,在1-2秒时间内得到高精度定位信息的技术。现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正广泛地被测量界所接受。它使测量行业正向着简单化、科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多参考站网络的虚拟观测值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GPS观测值误差改正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参考站的GPS观测值向流动站用户发布虚拟观测值的算法.该算法通过参考站的已知精确坐标和已经解算的模糊度计算参考站间双差空间相关误差,然后内插局域网内任意一点空间相关误差作为改正数.当只使用3个参考站时使用线性内插法,多于3个参考站时使用曲面拟合或最小二乘平差方法等内插方法.用内插获得的改正数改正离流动站最近的参考站(主参考站)的观测值,形成虚拟观测值,然后发送给流动站用户,流动站用户仍然应用已有的单参考站GPS定位算法进行定位.通过对江苏局域参考站网络收集的实测数据计算分析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全球定位系统(GPS)伪距测量精度对GPS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短基线定向问题中的影响,提出利用基线长度、基线俯仰、卫星之间几何关系的多约束最小二乘整周模糊度实时搜索算法,给出单频单历元进行短基线定向的具体过程和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算法采用单历元解算,规避载波相位周跳问题,极大地减小初始化时间.静态和动态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快速有效,解算成功率高,具有较高的定向精度.  相似文献   

10.
RTK技术及其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并根据胶州市地下管线所用到的 RTK 技术所作的控制网首级控制的实践及详细的数据,说明了 RTK 能够达到 1:1000 首级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可以用于控制测量,同时还涉及了RTK 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提高其测量精度的方法,提出了用 RTK 技术做控制测量的新方法,对今后的控制测量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Novel algorithms for GPS network RT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gives some new algorithms for GPS Network RTK. The whole algorithms are based on the Double-Difference (DD) using single epoch of GPSdata. So cycle-slips and loss-of-locks of GPS satelliteare avoided. And the time of Network RTK systems tart-up and positioning is shortest, only one epoch.These algorithms need no ionospheric or troposhperic correction models. The combined bias of rover station is directly estimated and corrected by observations of reference stations of network. Hence, the algorithms are no delay, and are the really and truly real-time difference and positioning. Compared with other algorithms, they can synchronously eliminate orbital bias, ionosphere delay, troposphere delay and otherbiases of positioning correlated with distance to great degree. There are little residual high order biases and measurement noise in DD observation equation of rover station after difference correction, so RTK positioning of network with the algorithms can perform wider and more equably.  相似文献   

12.
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以其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测绘领域。RTK定位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地籍与房地产专业测量的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并充分展现其先进性、高效性和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基于GPS技术的铁路既有线中线测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改建线路襄渝线工程,采用GPS静态定位进行控制测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采用GPS-RTK技术进行线路中线测量.实践表明,这种作业方法可以省掉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外业工作量,从而使整个勘测工期达到最短.  相似文献   

14.
矿山变形监测是矿山安全开采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GPS RTK技术,利用实地采集的观测数据,以静态相对定位结果作为参考,分析对中杆倾斜量对于RTK流动站水平和垂直点位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中杆倾斜误差对RTK水平定位精度影响较大,但对垂直误差影响很小;采用三脚架模式,可获得毫米级的平面定位精度;而高程精度与点间高差相关性较大,只能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GPS/BDS/GLONASS结合的单频RTK定位模式在复杂城市环境下的定位优势,该文在香港采集一个参考站和7个流动站的GNSS数据,通过LAMBDA模糊度搜索方法和R-ratio检验得到单系统、双系统、多系统GNSS单频RTK的定位精度,分析在复杂观测环境下不同系统单频RTK定位性能.结果表明:1)在良好的观测条件下,多系统定位精度最高,双系统次之,单系统最差,都能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2)在复杂环境下,部分单系统单频RTK很难实现双差定位,总体上双系统比单系统定位精度高,GLONAS+BDS的定位精度最差,但都难以实现高精度定位;3)多系统单频RTK可定位精度最高,可用于高精度的城市导航定位;4)观测环境与GNSS单频RTK定位精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地基增强系统(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GBAS)中机载导航定位精度和精度可靠性关系到飞机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提出了在GBAS中使用以准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eal - time kinematic,RTK)为差分方式减小潜在误差影响的方法。RTK利用了参考站和移动站之间观测误差的空间相关性,通过差分的方式消除了移动站观测数据中的大部分误差,与传统的差分方式相比,RTK具有更大的技术优势。通过实验验证和数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的单频准RTK可实现分米级甚至厘米的高精度定位,能够为飞机的进近提供精密和稳定的导航数据,同时为机场实现GBAS CAT II/III类精密进近服务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VRS(虚拟参考站)技术是GPS(全球定位系统)网络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一种,它与传统测量技术和传统RTK技术相比有很多优点。文中结合武汉市建筑红线定位测量的实践,探讨了VRS技术在建筑红线定位测量中应用的控制加密、实地放线等问题。实践应用分析证明,利用VRS技术不仅能提高精度,保证工作的质量,还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GPS 定位全天候、高效率、低成本的特性,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轨道外部几何参数测量系统.该系统由卫星系统、加载接收机的轨检仪、控制网和GPRS 发射站组成.测量前,先构建边连式同步图形扩展式带状轨道监测控制网,并在现有的轨检仪上加载GPS 接收机.测量过程中,轨检仪沿轨道运动:GPS 控制网中4 个GPS 基站与轨检仪上GPS 流动站实时采集定位信息;定位信息经双差处理和整周模糊度解算后,得到RTK(real-time kinematic)观测量,确立轨道中心线;结合轨检小车测出的轨道内部几何参数和轨道中心线,解算出轨道高程.静态实验与外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静态观测误差在0.5 mm 以内,动态误差在15 mm 以内,完全能够满足轨道外部几何参数高精度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VRS RTK在地籍测量中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地籍测量外业要求时间短、精度较高等技术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在某市城区采用了VRSRTK技术建立测量控制网。通过成果分析得知,由于基于载波相位的GPS相对定位具有较高精度,只要控制网变形可以忽略或者进行建模,则不需要进行相邻控制点的联测,因此布设VRSRTK是非常适合的,减少了传统控制网埋石造标工作量。在RTK多测站解算中,建立了由电离层、对流层和卫星轨道引起的GPS观测误差在空间和时间的相关模型,得出在人口密集或重要经济地区布设局域GPS网的设计与测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