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极拳是全民健身特别是老年人群健身最重要的健身项目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欢迎。近20年间,太极拳发展迅速,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健身符号”。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南京市部分社区240位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南京市部分社区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老年人更合理更有效的习练太极拳提供建议,为相关人士制定太极拳传播路径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太极拳的传播和老年人科学的习练太极拳,对增强老年人体质和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攀枝花市太极拳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具体的调查,掌握攀枝花太极拳推广途径、方法及效果;太极拳习练者年龄特征,习练时间、场地状况;非太极拳爱好者对太极拳的认识程度。并发现其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扩大太极拳习练人群数量,提升对太极拳的认知和练习程度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地方太极拳的健康发展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宝鸡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及健康状况,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宝鸡市城市社区356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宝鸡市城市社区有78.09%的老年人对生活现状表示满意,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82.30%,且女性高于男性,定期体检占22.47%,没有积极地进行治疗占61.80%,对自己健康状况不满意占63.48%。结论宝鸡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普遍患有慢性病,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开展健康促进,提倡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的出行行为既反映其健康状况,也影响其健康状况。在明确老年人出行内涵的基础上,从老年人出行与健康的相关关系出发,依次梳理老年人出行方式、目的、强度及其反映出的健康情况和出行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人出行特征反映出具有共性的衰退性特征、生活性特征和具有特性的差异性特征,通过提升外部环境可有效优化老年人出行行为,对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意义重大,通过扩展研究范围、动态分析问题、全面剖析影响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手段有利于加深对健康和老年人出行行为的理解,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合肥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动机、活动次数与时间、健身方式、健身项目、健身场地和影响合肥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合肥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动机明确;男性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内部动机比女性更强烈;大部分老年人每周参与体育健身次数在3至4次;每次锻炼时间大多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女性老年人比男性老年人更喜欢集体有组织性的体育健身活动;合肥市老年人参与较多的健身项目主要有"健身走类、健身操舞类、太极拳类"等;合肥市老年人选择健身场所为比较固定、离家近最好不花钱的地方;合肥市老年人对体育健身场地与基础健身设施不够满意的占53.9%,存在体育健身场所与基础健身设施分布不均现象;经济收入较低和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等是影响合肥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太极拳教学的现状,对结合太极养生功进行太极拳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在动作套路和呼吸方式上有着相通之处,在练习中可以互补,结合起来教学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套路和健身原理,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相似文献   

7.
将健身气功引入太极拳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法、实验教学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太极拳教学班级进行了引入健身气功的教学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练习中可以互补,结合起来教学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套路和健身原理,从而有利于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相似文献   

8.
马丽娟 《科技信息》2009,(32):265-267
太极拳是一项独具特色的民族健身武术,它不仅能增进人体健康,而且对许多慢性病有治疗作用,所以被多数高校定为阳光体育活动内容。我们学院是一所中外合办高校,我们的学生是很好的中国文化直接传播者。所以在二十四式太极拳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其动作要领之外,还要担负着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这一任务,即不仅要会,而且要学会如何教二十四式太极拳,再者由于其学时有限(8课时)而其技术较强。这就要求我们对其教法要有更简洁、更精确的教法,学生往往难以领会和掌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其技术动作。本文通过大量的教学实验和阅读大批的文献,对太极拳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探索非武术专业体育院校太极拳教学的规律性,提出了分解和慢速连贯为主,结合先式后招和慢拳快打进行教学研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对近几年的"奥博隆杯"全国柔力球比赛以及三届国际柔力球交流大会中选用的集体规定套路的创编特点进行分析综述,得出以下结论:(1)集体规定套路的动作创编更多的以手臂动作为主,动作路线的设计和创编相对考虑较少。(2)集体规定套路中B组套路最多,其中适合中老年的规定套路居多,适合青少年习练的规定套路较少。(3)集体规定套路的时间跨度较大,长短时间相差2分。(4)集体规定套路的动作方位和移动方向丰富多变,移动空间主要以直线、斜线、"之"字形为主,缺少图形的移动。(5)集体规定套路选用的音乐主要以叙事歌曲和赞颂歌曲为主,这些歌曲都属于舞蹈歌曲,以抒发感情为主旨,节奏上都是圆舞曲类型。  相似文献   

10.
如何使学生在太极拳选修课中学得轻松、有兴趣。记得牢、愿意练。学习后并能坚持习练。是广大太极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太极拳的特点和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原理。提出了太极拳“吐纳教学法”模式。它打破了太极拳传统教学的框架。经实践证明,该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不失为一种好的太极拳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构建合理检索式,以综合评价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机能、心理状态两方面的作用效果。效应量合并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可对老年人身体机能方面产生显著的中等效应改善效果,其中运动周期>24周、频率≥2次/周及健康老年人和膝骨关节炎患者群体的疗效明显。同时对心理状态方面具有相同的提升作用,但仅发现>2次/周的太极拳运动可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太极拳运动可显著改善老年人身体机能与心理状态的效果处于中等效应范围内。建议制定提高身体机能的运动处方为周期>24周、运动频率≥2次/周,对健康老年人和膝骨关节炎患者群体效果较明显。而在改善心理状态方面,除发现运动频率应>2次/周外,无其它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在练习过程中常出现耸肩、僵腰、脖、撅臀等现象,针对如此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讲解清晰、示范准确,合理安排教学程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同时注重意识引导动作,正如拳谚“手领神随,身端步稳”之说,熟悉并掌握太极拳的技术要领,持之以恒,力争达到高深之境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健身武术(太极拳)在吉首市社区、广场发展现状展开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太极拳活动在吉首市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参与人群呈老龄化比重大;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专业指导老师;场馆设施缺乏;练习项目单一、套路却涉及繁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大鹏  常渊博 《科技信息》2009,(26):255-255
本文旨在对太极拳教学阶段和方法进行研究,为高校太极拳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太极拳教学阶段为以下阶段:基础阶段,求学生了解和学习太极拳的基本知识和运动特点;练习阶段,要求学生能掌握完整套路并进行简单的推手练习;巩固阶段,要求学生巩固提高所学技能,逐步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贯通阶段,要求学生达到意念、呼吸和动作的融会贯通,密切配合。在这些阶段的理论指导下,运用快慢结合法、高低练习法、技击法和推手对练法进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在普通高校的传播有利于其传承和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师生习练太极拳的群体少,积极性不高是目前太极拳在普通高校的传播现状。传播途径单一、传播内容单调枯燥、普通师生对太极拳认同度不高、师资数量及水平是影响其在高校传播的直接原因。而本应当做一门严谨系统学科来发展的太极拳,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却没有给与相一致的学科定位,同时教师以及学生对太极拳在思想认识上普遍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则是导致太极拳在普通高校传播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政府教育部门的督促协调、校际之间、学校民间的合作交流、专业师资人才培养、高水平太极拳教材体系建设和高校太极拳竞赛体系构建是太极拳突破制约因素,顺利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选取四川省成都市锦江198Lohas等4条绿道上进行体育锻炼的869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绿道体育行为参与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老年人主要参与快走、慢跑、骑行、太极拳、健身气功等绿道体育项目,项目选择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老年人绿道体育参与频率的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年龄、居住地离绿道远近、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居住生活方式等特征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绿道开拓了老年人体育的新空间,未来开发应从人群特征方面考虑老年人多样的体育需求,建立全新的绿道体育理念,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使老年人绿道体育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传统太极拳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如何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几点实质性问题。一是目的性:锁定健身主题;二是普及性:贯穿健身主线。科学地编排套路,配合呼吸,攀登缠丝劲运动高度。让大家练一路“明白”的太极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太极拳与瑜伽从文化底蕴、健身原理、套路组成、推广定位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太极拳应从本质入手,进行套路创新,减少外形的复杂性,注重内涵推广,同时改变太极拳定位,使太极拳不仅能够在老年人群中得到传播,而且能够在青少年人群中得到认可,为太极拳的发展以及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老龄化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我国健康老龄化的科学评价的方法,旨在结合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特殊性,指导老年人进行正确科学的健康评估,使老年人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有的放失的进行预防,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丰富老年人社会交往活动,从而达到延长我国老年人健康生存期,实现中国社会健康老龄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保健体育之精粹,它融武术、气功、导引为一体,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经常习练太极拳,可以流通气血,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怡养心神,延缓神经大脑的衰老;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内脏器官机能;节节贯穿,增强肢体关节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