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LIBSVM的葡萄酒品质评判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葡萄酒的成分复杂,是划分葡萄酒品质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178个葡萄酒样品化学分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葡萄酒属性13个,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葡萄酒品质评判模型,利用LIBSVM工具对高维复杂葡萄酒属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优化和解释,分类结果准确率高达98%,从而对葡萄酒品质快速有效的评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毅超 《科技咨询导报》2013,(18):217-217,219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定葡萄酒的质量,以及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是否能反映葡萄酒质量,对于特定人群,如由于应酬接待而对葡萄酒有较高需求量的人群,有较高的实用性.该文主要采用了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研究葡萄酒理化指标与萄萄酒质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如下结论: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能实现根据理化指标对酒的质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葡萄酒酿造与贮藏是葡萄加工的核心工程,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葡萄酒品质和口感。本研究是在实际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结果均是在生产基础上得出,具有可操作性,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具有保健、美容养颜等功效的葡萄酒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杜绝假酒,并对市场上的葡萄酒进行质量把关,我国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构建相关法律体系。该文通过对中国、法国、德国、美国、欧盟以及国际组织葡萄酒法律法规的比较剖析,分析不同点,提出注意点,提高我国葡萄酒领域规范要求同时避免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5.
Q&A     
《科学世界》2011,(9):92-93
Q:葡萄酒中为什么会有二氧化硫?A:在葡萄汁发酵得到葡萄酒的过程中,细菌代谢会生成一些二氧化硫。实际上,这些二氧化硫对于葡萄酒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葡萄酒中含有比较多的抗氧化成分,二氧化硫的存在会保护这些抗氧化成分,避免它们被氧化而失去生物活性。同时,葡萄酒中还含有比较多的糖,如果没有二氧化硫这样的抑菌成分,很容易长菌变质。在实际发酵生产中,"天然产生"的二氧化硫浓度约为10~  相似文献   

6.
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的,由于制造方式和保存状态不同,其品质也不同。同时葡萄酒的品质还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放在家中的葡萄酒也在一刻一刻地变化着。日本昭和电工公司为此研究开发了这种高精度的有机酸分析器。 为什么葡萄酒需要高精度的有机酸分析装置呢?因为决定葡萄酒品质的是葡萄酒中所含有的各种有机酸,决定葡萄酒品质的基本成份主要有果酸、乳酸、柠檬酸、醋酸等有机酸。另外,由于环境影  相似文献   

7.
室内环境品质中,通常室内热舒适性对人的影响比较明显.以西安市某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叶斯网络的建模方法,在分析空调、通风设备及室内人员和相关扰动对于室内环境品质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贝叶斯网络的结构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采用TRNSYS和MATLAB相结合的模拟仿真实验环境方法,建立了室内环境品质预测与优化仿真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贝叶斯网络能够较好的预测室内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8.
葡萄酒香气成分的仪器分析方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酒香气成分的研究对葡萄酒产品的质量评价及葡萄酒产品的真伪鉴别意义重大,而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及其区分价值取决于分析方法,尤其是香气成分的萃取方法。文章综述了近几年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电子鼻"等非色谱方法分析葡萄酒香气的特点,阐述了葡萄酒香气成分气相色谱分析的不同检测器方法,比较了影响葡萄酒香气色谱分析结果的不同香气成分萃取方法,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研究发现葡萄酒中矿物质元素含量与产地土壤中矿物质组成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检测葡萄酒中矿物质含量,以及相互比例,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实现葡萄酒的产地溯源。本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t检验、Duncan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PCA)、逐步距离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成功实现了对两个葡萄酒样品的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10.
首先通过配对T检验方法对两组评酒员对葡萄酒的评价质量数进行检验,并且计算方差均值,以选取更为可信的一组评酒员对葡萄酒的评价质量数作为葡萄酒分级的样本数据;其次通过相关分析法对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以选取与葡萄酒显著相关的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作为葡萄酒分级的部分指标;最后利用聚类分析法对葡萄酒分级.利用该方法可对葡萄酒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的解答,建立了葡萄酒质量的评价模型,对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与其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问题1中,通过非参数检验方法检验这两组品酒员对酒的打分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利用协和系数分析检验两组品酒员对酒的打分的可靠程度.在问题2中,采用了基于SOM网络的等级分类和SPSS的聚类分析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每一类葡萄酒得分均值对葡萄进行分级.在问题3中,以葡萄的指标数据为输入层,葡萄酒的指标数据为输出层,建立BP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得到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在问题4中,首先采用灰关联模型,得出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理化指标和葡萄酒质量的关联度,然后建立支持向量机的回归拟合模型,得到葡萄酒和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与葡萄酒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物理化学性质的葡萄酒质量的可视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可视化的方法评价葡萄酒质量。葡萄酒数据来自于认证阶段的物理化学分析测试,其中输入变量是11个,输出变量是葡萄酒质量,共得到1599个的红葡萄酒样本和4898个的白葡萄酒样本。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并且具有可视化的优点。这对于改进酿酒品酒评价和葡萄酒生产都有重要意义,并且对根据消费者口味细分目标市场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催陈杨桃强化酒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石湾米酒以不同比例添加到杨桃果酒中,得到酒度不同程度提高的杨桃强化酒,其中以40mL石湾米酒加到100mL杨桃果酒中,得15.8%杨桃强化酒的品质最佳。采用超声波对此杨桃强化酒进行不同处理以促进陈化,杨桃强化酒的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超声波处理2次,每次10min,间隔4h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中东莨菪内酯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中东莨菪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Diamonsil C18反相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结果东莨菪内酯在0.090 08~0.900 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42%,RSD为0.70%。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西瓜和玫瑰茄为主要原料,酿制玫瑰茄西瓜复合果酒。以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研究发酵时间、玫瑰茄提取液浓度、酵母添加量和白砂糖添加量对果酒品质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确定复合果酒的最佳配方和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玫瑰茄西瓜复合果酒品质的主要因素是酵母添加量,其次是白砂糖添加量和玫瑰茄提取液浓度,而发酵时间的影响最小。最佳配方和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77 h、玫瑰茄浸提液浓度为3%、酵母添加量为0.04%、白砂糖添加量为44%(均以西瓜汁重量计)。经单宁、果胶澄清处理后的复合果酒,色泽为淡黄色,酒体澄清透明,微酸爽口自然,酒精度为8.33%Vol。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201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分析了葡萄酒质量人工品尝存在的不足,进而对若干种葡萄酒的原始数据进行异常值和标准化处理,利用K—W检验、信度分析等方法分析得出红葡萄酒第二组和白葡萄酒第一组的质量评价更为可信;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芳香物质的成分,运用 TOPSIS方法的秩和排序对各类葡萄酒质量划分等级,对理化指标两独立样本进行Mann-Whitney U 检验;最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评价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关系,并通过Wilcoxon符号秩检验其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葡萄酒的质量和其理化指标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提取出葡萄酒的主要理化指标;然后运用曲面拟合得出了葡萄酒质量和葡萄酒的2个主要指标间的函数关系,并通过三维仿真图,更加直观地显示得出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优质糯米为原料对糯米酒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比较了3种酒曲的发酵性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糯米酒生产工艺.结果表明,甜酒曲为最佳发酵酒曲,糯米酒生产的最佳工艺为糯米蒸煮15 min,酒曲量0.5%,发酵时间为48 h,料水比为10∶3(g∶m L),在30℃下恒温发酵生产的糯米酒口感适宜,香气浓郁.  相似文献   

19.
酿造优质葡萄酒与原料葡萄品质有重要的关系,对酿酒葡萄质量的评价,传统的人为感官评价方法主观性强,且不适合大批量产品评价,理化指标是酿酒葡萄品质评价的有效依据.以红色酿酒葡萄为例,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理化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选取评价指标的主成分,经因子旋转后确定葡萄品质理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