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工作已经证明绝大多数人沿着古典的经络(脉)的循行线都对机械、对电刺激产生定位性很强的传导性感觉,称为隐性循经感传线(LPSC).这是一种人类普遍的,生理的经络现象.生物物理学方面,近年来的工作表明,这条线具有较邻近的两侧皮肤的阻抗为低,电位为高,发光强度大以及能发出较强和较高亢音调的特性.这些事实支持我们在九年前提出的关于这条LPSC 除了在中枢神经系统能够反映外,还可能在体表有特殊的物质基础的设想.本文进一步证明,患者在截肢手术后,已经脱离了躯体的残肢,其原标记LPSC 位置上仍然存在低阻抗特性.  相似文献   

2.
隐性传感现象是我们在针灸临床和经络感传研究中所看到的又一种经络现象,指的是对经络感传不显著的人,用低频脉冲刺激井穴激发经气后,再叩击皮肤,可以发现在该井穴的经脉路线上,有一种区别于其他非经脉部位的  相似文献   

3.
循经感传现象的入静诱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传现象是研究经络本质的重要线索。近代对感传的研究,从偶然发现到人群调查,已积累大量资料,确立了感传现象在人体的客观存在。但感传例在人群所占比例尚少,特别是典型的感传例(经络敏感人)更属少见,使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及其临床应  相似文献   

4.
经络生物物理学的近代研究表明经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系统。在经脉线上就有声、光、热、电和同位素循经扩散等多种信息的传导。本实验室在80年代初期发现:当以一个适当力量振动经脉线时,经脉即发出一种特异的音调,与振动非经脉线的体表有显著的差别,称为高叩诊音,或简称为经络音,经络音的发生有连续性和循经性,甚至当肢体被截下以后仍然存在,这就为探讨经脉发出这一特异音调的物质结构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液晶中的孤子理论,假定人体组织间隙中处于液晶相的体液构成了经络的感传介质,引入孤子模型较为成功地解释了经络感传的速度、可阻滞性、双向性等特异性质;同时提出高分子向列相溶致液晶中二次声波效应有可能用于说明经络声波传导速度特异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经络现代科学研究50年--"功能"与"结构"之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长琳 《自然杂志》2000,22(1):11-15
经络现代科学研究分为四个阶段(1)试图找到与经络对应的解剖结构,但是此种试验以失败而告终.(2)大规模循经感受调整证明,循经感受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并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绝非偶然现象.(3)对已知"结构"未知"功能"的经络现象进行现代生理学研究.(4)电磁驻波耗散结构与许多经络现象存在相当程度的对应性.50年来经络现代科学研究为这个新结构勾勒了一个初步轮廓.  相似文献   

7.
经络科学的里程碑——纪念中华经络铜人970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人骥 《科学通报》1998,43(2):113-121
经络循行感知现象的记载在我国已经几千年,从实践经验积累的文字记录,描绘成图到实体铜人经宋村汪与铸造,深刻地暗示人体三维鼎立-棱柱座标体系。这是一项伟大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给王曦(女,11岁)、张云松(男,11岁)、张燕(女,9岁)进行非目视图象试验过程中,发现他们的这一功能是依赖于经络感传。现将测试情况分别叙述如下: 王曦腘窝认字时产生的经络感传现象,不同日期测试成功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研究已经证实,人和动物体普遍存在经络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即十二经脉,可用声、光、热、电、同位素循经扩散等生物物理方法显示。应用隐性感传、低阻抗和高振动音三种方法在体表能准确地测出仅有1毫米宽,并和经典经络图吻合的经脉线。近来还发现,这些特性均有相应的物质基础。以上事实说明早在2000年前中国先哲发现,并经历代绘制的经络图不是一个抽象的示意图,而是具有复杂功能和多维结构的实体。针灸经络学说不愧为中国对世界科学的伟大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接触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青少年时,发现他们在认字过程中,有某些特殊感觉,从这个事实中,使我们联想到,外界信息传入大脑思维中枢的过程,与人体内的特殊感传——经络现象有某些联系。为此,我们给具有特异功能的刘东(男,20岁)做了特异功能与经络现象联系的测查,初步认识到  相似文献   

11.
正据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记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由此可见,经脉乃是人体之根本,不可不通。源于光绪年间的"沙袋循经拍打疗法",是将经络学说与武术技法相结合,用30多味中药经过特殊工艺炮制成药沙装入沙袋,利用沙袋沿人体经络运行路线,进行多批次、多人次、循环拍打使经络得到疏通的中医物理自然疗法。  相似文献   

12.
人体中是否存在经络现象?至今在医学界(中西医)这仍是个无统一见解的问题。至于死人身上是否还有经络现象,便无争论了,一致认为死人无经络,因此几乎没人再去讨论死人的经络问题了。但是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直接涉及经络的实质,是研究经络现象的一个方面,是个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它有助于揭示“经  相似文献   

13.
<正>针灸(针刺和艾灸)是我国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载人体经脉循行路线及针灸治疗疾病的著作,距今已有2千余年历史。针灸学于16世纪传入欧洲,然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知名记者詹姆斯·雷斯顿(James Reston)在《纽约时报》头版发表了一篇名为"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手术"(Now,About My Operation in Peking)的报导后,以针刺镇痛为代表效应的  相似文献   

14.
针炙已成为世界医学的一部分。经络是否存在?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至今信任危机仍然存在。由于尚未找到“实体性结构”,加上许多研究结果与神经论观点相吻合,所以有人认为坚持“经络”的顽固概念永远也不能自圆其说。马克思说过“真理是在争论中确立的”。本文提出一个经络与气功气血运行的动力学模式(经络动力学)阐述经络的实质,认为经络是在人体场或电磁梯度场作用下,在神经脉管等参予或协同下的自组织系统。可以应用某些物理学规律论证经络现象与宇宙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经络之谜今始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这个中国传统医学的古老之谜,正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刊上期发表的《人体经络存在的物质基础》一文,对此作了大胆的探索,把经络同人体生命物质的液晶态联系了起来,并以此对一些经络现象作了简单而合理的解释。在本期上,本刊主编贺崇寅以《经络之谜今始解?》为题,对这一创见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宋贵美等同志《“气”的运行信息》一文,介绍了红外荧光屏上显示的奇异信息。这一实验无须气功师或特异功能者配合,只要经络敏感者即行。这将有利扩大对经络运气现象和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味感传导的波动性》一文作者早在我刊4卷6期上已提出“板块振动的生物膜模型”,引起人们兴趣。这次又从上述模型出发,结合味觉受体的概念及最新实验事实提出了“类脂板块波动的味信息传导学说”。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化学信息的传导途径及生化机制,颇有见地,当为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耳体联系是指存在于耳与整体各部之间的种种机制未明的相关现象。这些现象有大量事实为证。祖国医学理论二千多年前就明确认为,借助于遍布全身、运行气血的经络系统,耳与整体各部都有密切的联系,并能运用这种认  相似文献   

19.
范世藩 《科学通报》1962,7(10):38-38
关于两栖类动物胚胎的表皮是否具有传导能力,是一个早已提出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新近庄和(?)报告,两栖类胚胎的表皮,在发育的某一阶段(如在蝾螈为分期26—37),能够传导兴奋。我们对此现象进行了一些电生理分析,发现传导伴有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1973,18(2):90-90
一、目的在针麻实践中,针刺有无感应以及其痠、胀、重等感应强度与临床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为了阐明针感的本质,进一步提高针麻的疗效,我们在对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针感进行了一些观察,以求回答针感与神经系统的关系以及其传入途经与哪部分神经结构有关.在观察针感的过程中还同时观察了穴位肌电,以探索穴位肌电是否可以作为针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