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查清成年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分裂的问题,不仅在神经组织学上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同时对探讨神经组织与环境适应的再生关系将开辟更多的途径。由于过去对这方面的观察不够,因而从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一直还被“神经细胞在成年有机体上不复具有分裂繁殖”的概念统治着;一些组织学教科书也普遍的引用这样的见解(Weisman1899;1918;1905;1925;蒋天鹤1952)。但是根据近年来所揭露的大量有关神经细胞分裂的指导,则上述的旧理论,确有重新审查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过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广泛认为神经细胞在胚胎后期已是处于高度发展与分化的阶段,不再具有分裂繁殖的能力,也就是说从幼年至老年神经细胞只有生长、衰老、最终随有机体的死亡而死亡。这种概念显然是以静止的观点来看神经细胞,因此在长时间中闭塞了对大脑神经细胞在组织中再生作用的研究。目前哺乳动物大脑皮层处于一定的条件下,神经细胞出现有丝分裂的现象已不止一次的被证实了,徐静(1958)将成年白鼠的大脑皮层切去一小块组织之后,发现了锥体细胞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3.
概念教学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重要要求,所以,在教科书中如何落实概念的学习,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是教科书编写的重点之一.从内容选择、呈现特点及栏目组成等方面,分析了初中化学教科书中有关化学概念的传递、形成和转变的内容,为教科书编写者进一步完善教材和有关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关于普通(形式)逻辑教科书中几个理论的修正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已出版的普通(形式)逻辑教科书,都有不准确、不科学的问题。普通(形式)逻辑的改革,首先要从修正教科书中不准确、不科学的东西做起。一、用“未必周延”取代“不周延”笔者接触到的教科书都说直言判断的A与E的主项和E与O的谓项周延,I与O的主项和A与I的谓项不周延。在所有教科书中,都没有“未必周延”这个概念。“未必周延”这个概念是锦州师院孙放同志提出来的(1984年锦州师院学报第一期)。什么是“未必周延”?这要同“周延”与“不周延”一起来明确。就一个概念充当的主谓项,在某种  相似文献   

5.
初孵扬子鳄大脑皮层组织学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用光镜对扬子鳄大脑皮层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研究 .扬子鳄大脑皮层可分为外网状层、细胞层和内网状层三层 ,神经细胞绝大多数集中于细胞层内 ,内、外网状层中零星分布一些小细胞 .从内侧到外侧 ,大脑皮层可分为海马、新皮质和梨状皮质三部分 ,三者之间无明显界线 ,细胞排布有所区别 .本文对扬子鳄的大脑皮层同其他脊椎动物的进行了比较讨论 .  相似文献   

6.
数学概念是学生学好有关数学知识必须理解、掌握运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因此,作为教科书对概念应有严格的定义和明确的、整体的、发展的观点,对概念的运用要既能瞻前顾后,前呼后应;又能相互对比,温故知新,对例题或习题里用到的知识技能,作者应有意识地渗透、融化在讲解概念之中,有些教科书对概念的定义虽然明确,但运用时有的和定义不符,有  相似文献   

7.
概念:以肺出血和急进性肾炎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1919年 Goodpasture 首先报导一例18岁男性患者,虽然流感症状缓解但其后一个月发生咳血贫血继而合并有重症肾炎六周后死亡,剖检发现肺泡内显著出血和噬铁细胞(Siderop-hage),在组织学上肾脏呈现增殖型肾小球肾炎的徵象,其后1958年 Stanton 报告21例并提倡此病从临床及病理学上所见为一独立疾患而命名为 Goodpasture 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共产党宣言》诸多汉译本中,mit ihrem gesellschaftlichen Dasein或译作社会生活,或译作社会存在,1958年起中央编译局译本统一译作社会存在.依照较为权威的辞书,社会存在概念乃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其核心在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这一定义的直接依据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对社会存在概念认识逐步深化的成果,而教科书体系的概念界定可追溯到《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而其最初源头是《共产党宣言》.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围绕教科书和辞典的概念界定,出现了把社会存在的概念外延扩大化的新解读,实质上是把经典作家的"物质生活"放大为整个"社会生活"来解读,忽略了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9.
初孵扬子鳄中脑视叶组织学结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光镜对扬子鳄中脑视叶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研究.从背侧到腹侧,扬子鳄中脑视叶可分顶盖和被盖两部分,二者之间无明显界线,细胞排布有所区别.从外侧到内侧,顶盖可分为带状层、外灰质层、浅白质层、中灰质层、中白质层、深灰质层、深白质层和中央灰质. 被盖前部分层与顶盖相同,中后部分层不明显.神经细胞主要在灰质内,白质中零星分布一些小细胞.视叶室的形状由前向后不同.同时对扬子鳄中脑视叶同其他脊椎动物的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细胞凋亡概念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基本特征。细胞凋亡是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基本形式,细胞凋亡在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短暂性全脑缺血及永久性脑缺血中随缺血时间再灌注时间的不同,细胞凋亡发生部位及时间、范围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清末数学教科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影响:(1)同文馆使用的教科书从传统教科书、翻译到自编创新的经过;(2)外国兴办的学堂使用"学校教科书委员会"编译的教科书及一些英文原版教科书;(3)《笔算数学》的传入及其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1791年德国数学家兼化学师J.B.Richter指出中和反应中酸与碱的当量关系以来,当量这个概念近两百年来一直是化学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当量定律(亦称化合量定律)也是化学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定律,目前在国内外化学教科书中仍广泛应用当量浓度和当量定律进行计算。由于从始到今,人们最关心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因此,不少教科书上有关当量定律的律文只提及反应物。例如,  相似文献   

13.
修神话为正史2月23日,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宣布,从今年新学期开始将采用新编初中、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旧教科书相比,新版历史教科书修改的内容有两点:一是将韩国青铜器的起始年代从现有的“公元前1000年”修改为“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  相似文献   

14.
化学教科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客观地、有效地、可操作性地评价化学教科书,对促进化学教科书质量的提高和教科书的多样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对化学教科书概念的界定、化学教科书的结构以及功能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化学教科书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神经网络较之传统的人工智能,它具有学习和综合能力的优势。因其结构近似于人脑中的神经细胞结,故称之为"神经网络"。当今虽然系列计算机每秒能执行数百万次运算,根据所储存的规则和程序完成加、减、乘、除等运算。但是迄今还不可能写出一个程序使计算机完成像人所能做到的自发行动和反应,如语言理解或面孔识别。科学家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一种能"自己思考"的计算机。神经网络的灵感是人脑。人脑中有数十亿个神经细胞,每个神经细胞的大小都不超过0.1mm,所有神经细胞都同时并行地起作用,因而人脑的工作很有效力。大脑是通过其数以亿计的、相互连通的巨大网络来处理信息的。信号从一些神经细胞传送到另外的神经细胞,细胞间的脉冲强度控制大脑如何储存和处理数据。目前,科学家们用硅来模拟单个神经细  相似文献   

16.
用大体解剖及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鲵脊髓的形态结构及细胞构筑。其特点是:脊髓纵贯椎管全长;运动神经元分腹内侧群和背外侧群;中间神经元未分化成亚核;髓内感觉细胞尤存;白质中有散在的神经细胞。文中还就大鲵脊髓在进化历程中的位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本循序渐进地介绍物质不同相态及相转变统计力学的教科书。不同于以往的统计物理教科书,它在平衡统计物理的范畴内给学生介绍了更宽范围的相态及相转变过程。全文只涉及普通物质和软物质的简单模型,但提供了全面、详细的研究。用教学的方式展开主题,从基础人手,从简单的理想体系到相互作用体系,并以较前沿的课题结尾。后者包括对临界现象的再归一化组的方法、界面的密度泛函理论、向列型液晶的拓扑缺陷及相变过程的动力学。方程推导详细,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且还介绍了一些现代计算机模拟方法。这本教科书在相变理论的入门水平上给学生提供了完整的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18.
蔡兆旸 《科技资讯》2011,(16):222-222
声觉是人类接收信息的基本途径之一,好的声音效果可以让听众感觉比较舒适,较差的声音效果会让听众感到烦躁不安。但人们对声音的认识普遍来源于初中物理教科书,对于相关概念的数学定义并没有深刻认识,这样一来,不能从理论上来指导实践,从听觉上提高生活水平。本文以提高我们日常室内声音效果为目的,从教科书中最简单的分贝概念出发,进一步阐述了它的公式定义和实质。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混响时间等概念和塞宾公式。最后,在分析此公式的基础上,以教室音响效果改进为例提出建议。本文的研究可加深非专业人士对于声音的认识,并指导他们改进日常室内空间的音响效果,提高听觉体验。  相似文献   

19.
关于濒死体验,多数人都没有概念,因为从死亡的边缘走过来的人毕竟是少数。但这涉及到究竟有没有灵魂的问题,因而备受人们的关注。从生到死,生理、心理都会有一些变化,也可能出现一些特别现象,产生一些奇异的传说。对于这些现象和传说都有怎样的解释呢?  相似文献   

20.
双酚A(BPA)是生产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塑料的添加剂,具有内分泌干扰物效应。由于大量研究发现BPA具有神经毒性,其暴露对大脑神经功能及行为变化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常伴随着BPA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性死亡(焦亡)反应的发生,导致神经细胞形态和功能改变,是BPA暴露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的重要连接纽带.研究聚焦BPA暴露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性死亡这一生理现象,对BPA暴露通过线粒体、内质网以及死亡受体通路信号上的细胞凋亡的分子作用机制的详细介绍,探讨了细胞凋亡、细胞焦亡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关系,指出BPA暴露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与炎性反应的分子机制尚需要大量的动物、靶向敲除实验以及人群实验加以验证.同时,应关注低剂量BPA暴露参与毒性通路或与其他毒性通路相互作用而加重复合污染物暴露的健康效应,为深入研究BPA暴露的神经毒性机制及其毒性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