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牦牛的体温、呼吸、脉膊、血液成分、毛纤维类型、体重,放牧行为等的季节性变化,论述了牦牛对高海拔、低气压地区生态条件的适应性。为研究牦牛的种质特征、选育改良、组织季节性畜牧业生产和进一步开展适应性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蛋白酶处理牦牛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牦毛牛在纺织工业上的利用价值,本文将酶减量加工的工艺应用于牦牛毛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氧化剂,不同蛋白酶的对比研究,发现过氧化氢预处理,再用1398中性蛋白酶处理工艺较适合对牦牛毛的加工。加工后的牦牛毛柔软程度有一定提高,增加了它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牦牛毛的物理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牦牛(Bos grunnicns),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地区,全身被覆着长而密的御寒能力很强的被毛。牦牛毛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我国有牦牛1230多万头,丰富的牦牛绒资源尚有待开发利用,牦牛绒类似山羊绒,其织品成本比山羊绒还低。牦牛绒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计划地开展九龙牦牛毛绒的开发和利用,连续五年对九龙牦牛产毛性能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幼龄母牦牛剪毛量为1.25kg~1.51kg,3岁以上母牦牛剪毛量具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公牦牛剪毛量为1.27kg~4.31kg,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直到6岁以上剪毛量趋于稳定.幼龄牦牛含绒率显著高于成年牦牛(P<0.01),净毛率为80.43%~94.79%.两类系(斜卡和洪坝)间产毛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它牦牛品种研究结果比较,表明九龙牦牛具有产毛量高、含绒率高和净毛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拉伸率、捻度对牦牛毛拉伸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牦牛毛纤维拉伸曲线,分析了不同细化工艺处理后纤维的拉伸性能以及细度变化,进而寻求纤维的最佳细化处理参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牦牛毛的品质与构成,供进一步研究之需,于1981年9~11月进行了牦牛毛分析,现将结果整理于后供参考。一、测定项目与方法毛样采自甘肃省碌曲县李恰如种畜场牦牛群,是1981年6月17日牦牛剪毛时所采。用利刃紧贴皮肤,分别剃取成年公牦牛和成年母牦牛各2头的五个部位的被毛,(被毛黑色)。  相似文献   

7.
牦牛被毛性状与耐寒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Bos grunniens)属特有的耐寒牛种,分布在海拔3000——6000公尺的高寒地区,对其严酷的自然生态条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被毛作为牦牛的保温的绝热层,对减少体热的散失,维持冬季正常的体温,有较大的作用。为了探讨牦牛被毛对牦牛耐寒  相似文献   

8.
牦牛产毛性能的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牦牛(Bos grunniens)是高寒牧区特有的畜种,它既产肉又产奶;还产毛。是当地牧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全世界共有牦牛1300多万头,而我国就有1230多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0%以上。过去对牦牛的产奶,产肉性能研究较多,但对牦牛毛绒的研究甚少,对牦牛毛绒的利用,除用毛制绳  相似文献   

9.
牦牛(Bos grunnies)毛被含有粗毛、绒毛和两型毛,牦牛毛纤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绒毛更是珍贵的毛纺原料。毛纤维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其加工工艺。不同畜种的毛纤维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就有不同的工艺流程。为了发展牦牛生产,开发牦牛纤维资源,为毛纺工业合理利用牦牛毛纤维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牦牛毛纤维在扫描电镜下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  相似文献   

10.
草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巨大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与整个生态系统有其同一性,又有其独特性。它们的同一性在于基本组成相同,均有一定的食物链作为生物间及生物与外环境的联系,而且都有其能量转化与物质(养分)循环的规律;其营养级逐级向上,生物个体数量、生物量、能量呈生态金字塔形。不同者在于:草地生态系统是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特别是高寒草甸(草原)、荒漠及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当它们原有平衡受破坏后,在漫长的年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通过改变体外受精精子浓度(0.5 × 106、2 × 106、8 × 106 个/mL), 精卵共培养时间(12 h、18 h、24 h), 体外受精96 h后是否更换培养液(IVC)以及氧气的含量(5% CO2 和5% CO2、5% O2、90% N2)等培养条件, 观察牦牛精子对黄牛卵母细胞受精后卵裂和早期胚胎发育状况. 结果显示精子浓度为2 × 106个/mL、精卵共培养24~26 h、培养96h后要更换培养液, 在5% CO2、5% O2、90% N2的条件下培养, 受精和早期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长江农业文化的自然生态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是长江流域农业文化的物质前提。研究表明,长江农业文化正是得太阳之恩惠,受温热之赐予,承雨水之滋润,赖沃壤之培育,就长江中下游而言,年太阳辐射总量多在460-520kJ/cm^2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4-18℃之间,≥10℃时期的积温为5000-5500℃,年降水量为1000-1400mm;土壤资源丰富,宜于作物栽培的土壤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废牦牛毛为原料提取重要医药原料胱氨酸,用制备胱氨酸后的母液生产新型饲料添加剂——复合氨基酸螯合物.  相似文献   

14.
如今部分园林景观设计者会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生搬硬套,盲目地追着潮流走。其实最好的景观有时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破坏了现有的景观资源,而强硬地将其改为另一种景观,往往事倍功半,不仅不能做到师法自然,反而异巧成拙,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师应该真正地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设计出真正的自然、生态和节约型的园林景现。  相似文献   

15.
西施舌生殖腺季节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导了西施舌生殖腺发育的季节性变化。根据滤泡发育程度,生殖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状态及其在滤泡中数量的多寡,把生殖腺的发育过程分为五期:(1)增殖期;(2)生长期;(3)成熟期;(4)生殖期;(5)休止期。生殖腺的季节性变化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性腺发育最适宜的水温是20-24℃。据此作者认为2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精养亲贝的重要时期;4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诱导亲贝排放精、卵的可能期。作者也观察到西施舌的雌雄同体现象。  相似文献   

16.
牦牛为适应高寒地区生态环境,形成了独有的生态特性。本文对近十多年来有关牦牛血液成分包括血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多态性,LDH含量及同工酶、血清运铁蛋白多态型及其它血清蛋白成份、电解质和酶等的研究作一比较系统的综述和分析。牦牛除有体形外貌、解剖结构的适应性外,还有独特的血液成分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甘肃的自然生态条件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续农业强调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甘肃经济落后,生态问题严峻,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和科学意义.在分析甘肃的自然生态条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尺度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纲 《甘肃科技》2004,20(5):149-153
从生态学的原理出发重新审视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就可以看到“格式塔”式的概念转换。社会组织是人与机器在文化基础上的集成,它具有“有机体”的高度有序的性质,执行着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的功能,可称之为社会有机体;而文化视野中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和矿藏”则相当于该社会有机体的“非生物环境”,可称之为社会有机体的环境营养基;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就是这二者的合成,可称之为社会生态系统;社会生态在更大尺度上具有与自然生态完全相似的架构。  相似文献   

19.
<正> 对维持在标准环境条件下(室温19℃、相对湿度60%,光照14小时/日)首次药物实验用无特定病原的(SPF)雌性和雄性粟色型免,在三年半期间,通过每周的测量,对直肠温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结果表明,直肠温度有季节性变化,直肠温度受着约束的影响。而且雌兔的体温明显高于雄兔。体重对体温无影响。广泛应用于热原实验的兔体温已表明是受着实验引起所处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和所受的约束的影响。然而,在标准实验条件下,受试家兔的直肠温度的季节性变化的材料是  相似文献   

20.
地表覆盖对季节性冻融土壤温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季节性冻土分布区冻融期间土壤温度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地膜与秸秆双重覆盖对冻融土壤剖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试验土层有明显的增温效应,而地膜、秸秆双重覆盖对土壤增温的影响只限于耕作层内;越冬期试验土层范围内,各处理地块的地温均经历降低、趋于稳定、升高的过程;地膜、秸秆覆盖可平抑土壤温度变化,明显缩小温差;在冻结阶段和融化阶段,三种处理地块40~100 cm深度处地温降低和升高的幅度随深度的加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季节性冻土区土壤热状况,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