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牦牛的毛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牦牛(Bos grunniens)生产毛和绒,是牛属(Bos)家养牛种中特具的性状(Bostaurus中少数分布于寒冷地带的品种,如Highland等,长有长毛,粗毛下也有短绒毛,但未形成生产能力);也是牦牛成为“全能”家畜的主要表现方面。(牦牛集家  相似文献   

2.
麦洼牦牛若干选育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麦洼牦牛的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 个性状可分为体尺类、产乳类、角毛类等3类;而前2类对牦牛的生长发育最重要,因而,对麦洼牦牛的选育,重点应对这2类性状,其选育的效果才会更好。  相似文献   

3.
牦牛毛绒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牦牛(Bos grunniens)的被毛由绒毛、粗毛和两型毛组成。牦牛绒是毛纺工业的优质特种原料。牦牛毛绒和羊毛由角蛋白质组成,组成角蛋白质的是各种各样的α—氨基酸,氨基酸的组分与毛纤维的物理特性有密切联系。据金曼达夫等(1983)研究,内蒙古细毛羊羊毛的含硫氨基酸少,其强伸度较澳毛为低,品质较差。我们结合牦牛生态的研究,进行了牦牛毛绒的氨基酸组分分析。  相似文献   

4.
牦牛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牦牛摄食行为、性行为、母性行为及其它行为模式,从行为方面揭示了牦牛的种质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作者从事牦牛研究30多年观测研究的结果,汇集有关的研究报道,比较系统地概述了牦牛的繁殖特性。  相似文献   

6.
牦牛数量性状主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数量性状主基因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是目前动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用偏离正态分布检测法探索了牦牛体重、体高、体长、胸围、产奶量、乳脂率等6个数量性状的主基因。结果表明:体重、体高、产奶量、乳脂率4个性状有主基因的作用;在牦育育种中应充分考虑主基因的问题,并结合主基因分析讨论了开发利用牦牛遗传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牦牛毛的品质与构成,供进一步研究之需,于1981年9~11月进行了牦牛毛分析,现将结果整理于后供参考。一、测定项目与方法毛样采自甘肃省碌曲县李恰如种畜场牦牛群,是1981年6月17日牦牛剪毛时所采。用利刃紧贴皮肤,分别剃取成年公牦牛和成年母牦牛各2头的五个部位的被毛,(被毛黑色)。  相似文献   

8.
牦牛是我国高原地区的一大珍稀畜种资源.因其生活在高海拔、高寒的特殊环境,所以相比于其他普通畜种,牦牛蛋白产品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和特点.一直以来,蛋白组学相关方法和技术是研究牦牛蛋白及蛋白产品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查阅大量与牦牛蛋白质相关的文献,然后分别从牦牛蛋白组学、牦牛功能蛋白、牦牛蛋白产品这三个方面对目前牦牛蛋白质的研究进展及成果进行分析、综述并对以后关于牦牛蛋白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牦牛是高原特有品种 ,而影响牦牛繁殖力的因素有遗传、环境、营养、配种时间、管理等 ,所以进行影响牦牛繁殖力各种因素的系统研究 ,直接制约着当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阿尔泰山具有低矮植被的辽阔草原,普通牛、绵羊和山羊难以利用、而牦牛及其种间杂种能很好的利用。牦牛对饲料要求不严和不需建筑畜舍的投资,终年放牧在草场,被毛能极好地防寒。牦牛的繁殖力和普通牛一样,先进牧工由100头母牦牛可获得100头犊牛。牦牛是群居的家畜,一名牧工可放牧200—300头。牦牛成熟晚,7岁才能生长结束,成年母牦牛活重  相似文献   

11.
牦牛毛的物理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牦牛(Bos grunnicns),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地区,全身被覆着长而密的御寒能力很强的被毛。牦牛毛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我国有牦牛1230多万头,丰富的牦牛绒资源尚有待开发利用,牦牛绒类似山羊绒,其织品成本比山羊绒还低。牦牛绒制  相似文献   

12.
牦牛复壮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复壮新技术中国饲养着1300万头牦牛,分布在青藏高原及毗邻的高寒牧区,占世界牦牛总类物85%以上,是青海、西藏、四川西北、甘南、云南等藏族牧区的主要畜种。由于特殊的驯养历史,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的社会环境,至今牦牛仍是一繁殖性能低,生产周期长...  相似文献   

13.
用非连续性缓冲系统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法和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检测100头九龙和麦洼牦牛的血清运铁蛋白(T_f),后白蛋白(Pa)和红细胞血红蚕白(Hb)三个遗传位点的蛋白多态。发现 Hb 在麦洼牦牛中存在 FS 和 SS 两个型,九龙牦牛中则未见多态型(电泳表型均为 FS)。T_f 和 Pa 分别由等显性等位基因 T_f~A、T_f~D、T_f~E 和 Pa~A、Pa~B所决定。三个基因位点的多态型及其在两个品种间差异明显,说明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又研究43头2岁九龙牦牛 T_f 和 Pa 两个位点的不同多态型在体高、胸围、体重、含绒率、毛长、毛细、绒长和绒细八个性状上的差异性。结果初步表明,Pa 与上述经济性状均无显著关系,T_f 则与体高、胸围、体重、毛细和绒细五个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TEE 纯合型个体在生长发育和毛绒品质特性方面均优于其它牦牛。  相似文献   

14.
牦牛遗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结果表明,四川、西藏的牦牛在染色体和血液蛋白2种遗传标记上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在所研究的DNA分子标记中多样性相对较贫之.这些遗传标记的这些差异是耗牛能够适应复杂多样的高原气候环境条件的物质基础,也为研究牦牛的起源、演化和分类,以及开展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说明牦牛虽然是家养动物中地理分布范围极其有限的家畜,但由于其产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条件的不同,在长期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遗传结构巳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或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牦牛体型大小与产地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10个中国牦牛类群的5个体型性状和9个产地生态因子的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以确定牦牛体型大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牦牛体型大小与其所所生态环境因子有着紧密的联系;10个牦牛类群按体型大小和产地的生态因子可分为2类,这与以往的分类和牦牛类形成的历史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牦牛被毛性状与耐寒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Bos grunniens)属特有的耐寒牛种,分布在海拔3000——6000公尺的高寒地区,对其严酷的自然生态条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被毛作为牦牛的保温的绝热层,对减少体热的散失,维持冬季正常的体温,有较大的作用。为了探讨牦牛被毛对牦牛耐寒  相似文献   

17.
牦牛(Bos grunnies)毛被含有粗毛、绒毛和两型毛,牦牛毛纤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绒毛更是珍贵的毛纺原料。毛纤维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其加工工艺。不同畜种的毛纤维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就有不同的工艺流程。为了发展牦牛生产,开发牦牛纤维资源,为毛纺工业合理利用牦牛毛纤维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牦牛毛纤维在扫描电镜下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  相似文献   

18.
前言牦牛是西南高原地区重要的畜牧经济资源,近年对牦牛的杂交改良,提高经济性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繁殖技术方面存在一些障碍,如人工授精成本高,受胎率不稳定(15~60%范围),繁活力低(15—30%)等因素。限制了牦改成果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牛球虫病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临床呈现腹泻症状。近年来,川西北草地牦牛特别是牦犊牛腹泻经常发生,危害严重。为了弄清牦牛腹泻与寄生球虫之间的关系,我们于1986年9月——12月在川西北草地的红原、若尔盖两县八个场(乡)进行了牦牛球虫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四川牦牛业现状及牦牛的选育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牦牛生产在四川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通过分析四川牦牛业现状,牦牛选育改良和牦牛生产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牦牛选育改良和建立牦牛繁育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