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红皮云杉自然释放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 a生枝及针叶挥发物中共鉴定出16种化合物;2 a生枝及针叶挥发物中共鉴定出14种化合物,均为萜类物质.其中,4-甲基-1-(1-甲基乙基)环己烯、1S-α-蒎烯、β-月桂烯、异松油烯为两类枝及针叶共有的挥发物主要成分,α-水芹烯、龙脑为1 a生枝叶独有挥发性成分.红皮云杉自然释放的挥发物质对悬浮在空气中的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强度因时间及配置结构而变化:清晨林带配置结构抑菌的效果最强,抑菌率最高可达89.74%.利用1S-α-蒎烯、β-月桂烯挥发物单体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20μL/m L的1S-α-蒎烯可完全抑制大肠杆菌;50μL/m L1S-α-蒎烯、β-月桂烯可完全抑制枯草芽孢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野茉莉属(安息香属)植物在我国种类多、分布广。分析野茉莉属不同树种不同时期的花香成分,有利于确定野茉莉属植物主要的花香成分含量及其化学结构,为野茉莉花的开发利用以及相关香料的化学合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野茉莉属6个树种花苞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花香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萜烯类化合物是野茉莉属6个树种花香成分的主要物质。在不同花期检测到的萜烯类物质大致相同,在每个花期,野茉莉中相对含量最高的萜烯类化合物是右旋大根香叶烯,其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 α-蒎烯是大花野茉莉和灰叶野茉莉花香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其中灰叶野茉莉花香成分中的α-蒎烯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 罗勒烯是郁香野茉莉、垂珠花、白花龙花香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而郁香野茉莉中的罗勒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 大花野茉莉花香成分中的马鞭草烯酮、白花龙中的石竹烯和α-葎草烯、郁香野茉莉中的(E)-β-罗勒烯、灰叶野茉莉中的α-异松油烯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结论】野茉莉属植物的花香成分种类很多,其中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最丰富。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马尾松枝条中提取挥发物,用GC-MS法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对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物进行比较.固相微萃取法的提取物中鉴定出26种组分,其中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桧烯、反式-石竹烯、异长叶烯;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物中鉴定出39种组分,其中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β-水芹烯、异长叶烯、反式-石竹烯、莰烯.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化学成分不仅不同,而且相同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波叶金桂’花香成分释放规律,为桂花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波叶金桂’开花过程和一天中不同时间点释放的花香变化。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波叶金桂’开花过程中花被片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波叶金桂’开花过程中,花香的释放在香眼期较少,初花期与盛开期增加,初花期最高,末花期急剧下降。同时,桂花开花过程中花被片细胞内嗜锇酸基质颗粒的数量、形态及聚集部位存在明显变化。在一天中花香释放从早到晚同样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9:00与15:00香气释放最多,而在7:00和19:00这两个时间段香气释放明显减少。【结论】‘波叶金桂’花香释放量在初花期最高,推测光强的变化是引起‘波叶金桂’花香日变化的重要原因,嗜锇酸基质颗粒可能是桂花释放香气物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6,(12):1987-1991
以牡丹早花品种‘凤丹’,中花品种‘洛阳红’,晚花品种‘海黄’为试验材料,研究同一品种不同施肥量及不同品种喷施微生物肥对牡丹开花和生长量的影响.为进一步调控牡丹花期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凤丹’的3个施肥处理较对照处理花期提前2~3 d.‘洛阳红’两个时期的3个施肥处理分别与对照处理相比,差异显著,综合分析施肥量为1 kg的处理效果最好,因此延长了该品种的盛花期,整体花期也有所延长.不同施肥量的处理对‘海黄’花期的各个时期均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施肥量的处理对3个牡丹品种的生长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对其生长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是传统的观赏名花,由于其花期短暂极大限制了牡丹的观赏价值。克隆牡丹品种‘凤丹’(Paeonia ostii‘Feng Dan’)PoERF4基因,研究其序列特征及在不同花期、组织、品种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特性,为进一步研究PoERF4基因对牡丹花期和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凤丹’为研究材料,基于‘凤丹’3代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出同源性高的序列,采用RT-PCR技术克隆PoERF4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PoERF4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747 bp,编码248个氨基酸。PoERF4蛋白分子式为C2 217H3 689N747O933S174,为亲水蛋白,含有保守的AP2超家族结构域,无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中α-螺旋中包含28个氨基酸,延伸链中包含48个氨基酸,β-转角中包含6个氨基酸。荧光定量分析发现,PoERF4基因在‘凤丹’不同花期的花瓣中,半开期的表达量最高;在不同组织...  相似文献   

7.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自交结实率低,严重影响产量,需要配置授粉树.为了给‘长林53号’‘长林166号’‘鄂油63号’‘鄂油81号’及‘鄂油102号’等5个湖北省主栽油茶品种筛选合适的授粉品种,在花期观测的基础上,开展了授粉实验,对坐果率、果实性状、种仁含油率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盛花期主要集中在11月,其中‘长林53号’、‘长林55号’的盛花期约晚7 d;除‘鄂油63号’外,授粉品种对其他4个品种的坐果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授粉品种对果实性状、种仁含油率、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综合依据花期、坐果率、果实品质等指标及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各品种的坐果率高、果实品质较好的授粉组合是:‘长林53号’ב长林55号’、‘长林53号’ב鄂油81号’、‘长林166号’ב鄂油81号’、‘鄂油63号’ב长林166号’、‘鄂油63号’ב鄂油81号’、‘鄂油81号’ב鄂油63号’、‘鄂油102号’ב长林53号’、‘鄂油102号’ב鄂油63号’.研究结果为这几个主栽油茶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6种莲花花瓣的挥发性物质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种莲花品种花瓣中的挥发性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总共检测出9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种类为萜烯类、烷烃类、醇类和芳香烃,还有数目较少的酯类、醛类、酮类和苯酚类等;6个莲花品种中有9种相同的挥发性物质成分,且各自具有独特的挥发性物质成分;不同的莲花品种中的挥发性物质在成分和含量上均呈现显著的差异,其中‘磨山红’的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最高(171 785.91ng·g-1),‘晶雀’的挥发性物质的含量最少(1 907.35ng·g-1);十五烷是4种中国莲中含量最高的,而松油醇是‘黄牡丹’中含量最丰富的,甲氧苯基肟是‘晶雀’中含量最高的;烷烃类是4种中国莲中含量百分比最高的,醇类是‘黄牡丹’中含量最高的;主成分分析将4种中国莲聚在了一起。结论: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与莲花品种密切相关,中国莲在挥发性物质的数量和含量上都要高于美洲黄莲,而杂交种‘黄牡丹’的含量位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9.
朝鲜崖柏(Thuja koraiensis)体内含有挥发性化合物,具有药用价值,研究挥发性化合物的相关基因对了解其合成十分重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朝鲜崖柏体内挥发性化合物,根据转录组数据的代谢途径确定与挥发性物质相关的基因;用定量PCR(qRT-PCR)研究挥发性物质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共鉴定出84种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Kaur-16-烯,(8β,13β)-(53.472%)、双环[9.3.1]十五碳-3,7-二烯-12-醇、4,8,12,15,15-五甲基-[1R-(1R*,3E,7E,11R*,12R*)]-(5.698%)、十六烷(5.197%)和1,1′-联苯,2,2′,5,5′-四甲基-(4.918%)是朝鲜崖柏的主要化合物,并发现10种化合物具有同分异构体;代谢途径分析表明,与Kaur-16-烯和角鲨烯合成相关的14个基因被注释到两个代谢途径上,这14个基因涉及ent-copalyl二磷酸酯合成酶、ent-kaurene合成酶和角鲨烯合成酶;与5月的基因表达量相比,所有的基因在6月、7月和8月均上调表达,而在1月、2月、3月、4月、10月、11月和...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石斛(Dendrobium)花朵的挥发性成分,本文以罗河石斛(D.lohohense)、球花石斛(D.thyrsiflorum)、喇叭唇石斛(D.lituiflorum)、紫瓣石斛(D.parishii)、黄石斛(D.catenatum)和始兴石斛(D.shixingense)的花朵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6种石斛花朵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结果显示:(1)从6种石斛花朵中共鉴别出10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萜烯类、烷烃类、酯类等;6种石斛均含有萜烯类和烷烃类,其中罗河石斛中萜烯类成分相对含量较高(88.68%),球花石斛中烷烃类成分相对含量较高(72.38%)。(2) 6种石斛花朵均含有十甲基环戊硅氧烷,并且该成分在球花石斛、紫瓣石斛、黄石斛和始兴石斛中的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22.04%、25.86%、20.58%和21.66%。(3)罗河石斛花中的α-蒎烯、β-水芹烯和D-柠檬烯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26.66%、22.96%和13.77%;罗勒烯在喇叭唇石斛中的相对含量高达73.98%。综上,6种石斛花朵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不尽相同,个别石斛花朵的特征性挥发性成分可能是其独特香味来源之一。研究结果对香型石斛种类的选育及其衍生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分析红色、黄色、粉紫色和白色蝴蝶兰品种不同开放度的花和叶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7个结构基因PAL、4CL、CHS、DFR、F3H、F3'5H和ANS基因和3个调节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0个基因的表达因不同花色、不同发育阶段而异.这10个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相对花较低.黄金甲中PAL、4CL、CHS、F3H、F3'5H基因的表达量均较高,PAL、4CL、CHS和F3'5H在开花期达到峰值,粉色花空港红鹰花DFR、CHS、F3H、F3'5H表达量较高.白色花空港枫叶和黄色花富乐夕阳花中CHS、DFR、F3H、F3'5H和ANS表达量较低.CHS在6个品种花的不同阶段皆有表达.F3H基因在6个品种中表达量较低,与花色素合成不存在直接相关.调节基因b HLH 6个品种各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均较高,MYB表达量较低,这些结果表明,蝴蝶兰花色素苷积累是CHS、F3'5H、DFR和ANS等关键结构基因共同表达的结果,编码转录因子b HLH基因的表达可能在花色形成中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2.
以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对抗坏血酸与半胱氨酸的Maillard反应挥发性产物进行提取和鉴定.研究了萃取头类型、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提取量的影响,最佳的SPME采样条件是:采用CAR/PDMS(75 μm tiffckness)萃取头在40℃萃取温度下顶空萃取样品50min.鉴定出包括酮、呋喃、噻吩、噻唑、吡嗪、吡咯、吡啶、硫醇、苯酚、多硫化物在内的共68个挥发性化合物.噻吩,噻唑,多硫化物是挥发性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占挥发物总质量的91%以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SPME/GC/MS研究贵州清镇引种两个黄秋葵品种不同花期的香气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花期的香气成分与相对百分含量不同,绿果花蕾期主要香气成分为醇类(48.168%),盛花期为醛酮类(48.837%)和烃类(22.291%),花衰期为醛酮类(39.529%)和醇类(27.396%);白果花蕾期主要香气成分为烃类(35.468%)、醛类(34.103%)和醛酮类(31.159%),盛花期为烃类(35.284%)和醛酮类(24.125%),花衰期为醛酮类(33.906%)和醇类(28.779%).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丰富我国城乡绿化应用的观赏海棠品种资源,选育观赏价值较高的海棠新品种。【方法】从‘红缨’海棠(Malus‘Hongying’)自由授粉种子实生子代苗中选育出观赏海棠新品种‘赞春’(M.‘Zanchun’)。【结果】‘赞春’海棠为优良的红花绿叶型观赏海棠品种,花量大且密集,花色由初期紫红色变为末期淡粉色,包含花苞观赏期整株观花期可达20 d;梨形果,果实初为青绿色,果熟后为黄色。【结论】‘赞春’海棠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甘蓝型油菜bHLH转录因子的功能,采用同源克隆技术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了5个BnbHLH92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BnbHLH92-1、BnbHLH92-2、BnbHLH92-3、BnbHLH92-4、BnbHLH92-5,其编码区长度分别为738,657,684,741,717bp.qRT-PCR实验表明,除BnbHLH92-1外,其它的BnbHLH92基因主要在抽薹期和花期的根中表达,BnbHLH92-1主要在抽薹期和花期的根以及二叶一心期的叶中表达.非生物胁迫显著影响BnbHLH92基因的表达,使其表达量升高.低温胁迫下,BnbHLH92基因分别在胁迫后4、6、6、6、6 h表达量达最高.高温胁迫下,5个BnbHLH92基因分别在胁迫后2、6、6、8、4 h表达量达最高.盐胁迫下,BnbHLH92基因分别在胁迫后6、6、24、24、24 h表达量达最高.在ABA诱导下BnbHLH92基因表达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分析发现BnbHLH92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上存在ABA响应元件(ABRE).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测定了4个品种皱皮木瓜的挥发性成分。考察了不同萃取头和萃取部位对木瓜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选用65 μm PDMS/DVB SPME萃取头萃取木瓜中的挥发性成分得到较好的效果,不同部位果皮和果肉对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效果影响不大。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4个品种共鉴定出6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类、烷烃类和烯烃类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0%以上。结果表明,4个品种皱皮木瓜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存在差异。该方法快速准确,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皱皮木瓜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不结球白菜耐热自交系‘高华青’、‘苏州青’和热敏自交系‘矮脚黄’为试验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不结球白菜BcPLDγ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进行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RT-PCR技术对热胁迫处理条件下不结球白菜叶片BcPLDγ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BcPLDγ基因的cDNA全长为2736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905bp,共编码634个氨基酸.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序列,预测相对分子量为71.59kD,理论等电点为6.73.BcPLDγ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延伸直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4种形式构成.该蛋白含有一个植物PLD特有的C2结构域和一个PLDc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cPLDγ蛋白与同属植物的进化关系相近,其中与甘蓝型油菜进化关系最近.热胁迫处理条件下,3份试验材料中BcPLDγ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并于12h时达到峰值,且上调趋势与试验材料的耐热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北美冬青的抗寒性,为北美冬青新品种苗木的推广和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以4个引进的北美冬青(Ilex verticillata)品种‘Red Sprite’、‘Gray’、‘Oosterwijk’和‘Winter Gold’2年生扦插苗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0、-7、-17、-27 ℃低温逐级降温分别处理24 h,研究4个品种北美冬青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差异。【结果】4个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和MDA(丙二醛)含量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都在-27 ℃时达到最高。‘Red Sprite’、‘Gray’、‘Oosterwijk’和‘Winter Gold’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26.38、-24.26、-29.19和-20.04 ℃。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含量在处理温度>-17 ℃时都出现增加(‘Winter Gold’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点在-27 ℃),但各品种各指标峰值出现的温度点不同。H2O2含量与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酶活性同时在-17 ℃时达到最高,而CAT(过氧化氢酶) 酶活性在-27 ℃时急剧增加,说明3种酶对活性氧的清除存在温度效应。【结论】4个品种中‘Oosterwijk’与‘Gray’的抗寒性在整体水平上强于其他2个品种,通过隶属函数和权重综合分析,得出4个北美冬青品种的抗寒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Oosterwijk’、‘Gray’、‘Red Sprite’、‘Winter Gold’。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野生和栽培铁皮石斛的挥发性成分.从野生和栽培铁皮石斛中,分别鉴定出97种和80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均占总离子峰的96.0%,具有60个相同的化合物,主要成分均包含芳樟醇、癸醛、对映-海松-8(14),15-二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重瓣百合LiSEP3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百合LiSEP3基因并确定其在百合不同地上器官及不同花瓣中的表达差异,探讨SEP3基因在重瓣花中的表达模式。【方法】利用RACE方法从重瓣百合品种‘比罗尼卡’中克隆得到LiSEP3基因核苷酸序列,利用SMART软件对其蛋白结构进行分析,以MEGA 5.0软件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用基因枪轰击法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不同地上器官及不同花瓣中LiSEP3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结果】LiSEP3基因属于MADS-box家族E类基因,其开放阅读框为729 bp,共编码242个氨基酸; LiSEP3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MADS结构域、K-box区及2个SEP基序; LiSEP3与同为单子叶植物的六出花的SEP3亲缘关系最近; LiSEP3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 LiSEP3基因在花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茎、叶中几无表达; 在1~7轮花瓣中均能检测到LiSEP3表达,且位于最内侧的第7轮花瓣中相对表达量最高。 【结论】LiSEP3基因属于MADS-box家族E类基因,主要在花中表达,其中在最内侧花瓣中表达量最高,其表达模式与双子叶植物花中SEP3基因表达模式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