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传统建筑是以本结构为主,这种建筑形式蕴含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木结构更易于与传统环境相融合.易于传递传统文化和地域信息.然而,传统木结构使用的天然木材存在很多缺陷,在强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木结构进行研究,拓展其应用范畴,不论是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是对我国现代建筑技术的丰富,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南学院教学管理楼的创作是以整体建筑风格的把握和人文思想的解析为基础的,以建筑空间和形式作为传媒,表达了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发展了建筑创作新视野,建立起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建筑文化开放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表征,城市建筑是一个城市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的沉淀,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是构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象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为例,联系实际论述了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消费模式正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过渡,世界也进入了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这都要求建筑与文化实现高度融合,实现艺术表现。欲如此,必须借助某种手段、方式或媒介,而文化创意就是实现建筑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以文化创意推动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实现建筑与文化的艺术表现,必须找到融合的具体模式。鉴于完成一座建筑,一般都要先设计图纸,对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材选择、建筑工艺、装饰美化等问题形成预案,建好后还要进行推销,最后才能人住或用作他用,因此,建议从这几个环节着手促进融合。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医学院污水处理建筑作为可持续功能建筑的类型学样本,分析了采用有形的建筑语言表达无形的建筑意义,尤其是以当代建筑构造表述方式延续文化的可能,在将类型学转化为原型方法的同时,力求保持对地域文化价值的关注.从建筑符号、文脉呼应、环境持续等视角,试图对可持续主题建筑类型的构成原型加以表述,以此作为对类型学设计方法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建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习惯和传统的彰显和载体。建筑师通过建筑充分反映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理念,建筑个性的表达与个性的张扬,如果脱离了自己成长的历史和生活环境,脱离了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与要求,就显得没有特性与活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延续发展的灵魂,同理建筑文化也是建筑的基础与圭臬。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为背景探讨了建筑文化深层的架构和价值取向,从传统建筑文化的存在形式以及中国建筑文化的困惑,论述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与发展.随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兴起,后现代主义的反传统,以及不可逆转的多元化创作潮流,要求建筑师们要以建筑文化为背景,不断提高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建筑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8.
以文化为背景探讨了建筑文化深层的架构和价值取向,从传统建筑文化的存在形式以及中国建筑文化的困惑,论述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与发展.随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兴起。后现代主义的反传统,以及不可逆转的多元化创作潮流,要求建筑师们要以建筑文化为背景。不断提高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建筑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中国建筑文化是东方建筑文化的精华,西方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由于背蒂的不同,中西建筑各自按着自身的美学思想在发展,由此反映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对比中西方建筑艺术,我们可以发现,既有许多不同点,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它们各自形成了一种制度和法式,目的在于保证质量和取得统一和谐的艺术风格。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者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潮要以文化背景为前提,并使它们的优越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建筑设计,丰富设计理念,以便使中国的建筑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为基础,提出了应该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的思想,在阐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和要点的基础上,提供了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延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技艺,开拓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方法,关联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意识,建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共存联系等措施,希望对建筑设计工作的创新和更好地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微派建筑一般以青瓦白墙、高墙深院及天井飞檐为典型特征,其中又以高于两山屋面的墙垣--“马头墙”最为抢眼。从历史渊源,文化渐染,实用美观和文化寓意四个角度对之进行解析,有助于相关学者挖掘隐藏于这一建筑现象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客家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体系中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社会、文化是建筑的一个主要形成因素,在一些复杂的建筑现象之后,多有一些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文中运用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分析客家社会、文化与建筑之间的种种关系,试图找出客家建筑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并着重从客家人的礼制、家族和风水观念三方面,详尽地讨论客家传统聚落、住屋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提出这三大观念是客家建筑文化的主要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韩国各时代建筑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原因,着重介绍了韩国建筑文化的特征及其近代建筑的发展,分析了韩国建筑文化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杨涧清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2):186-187,190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是政治、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载体。渗透千年文化风霜,纵览徽派建筑,不难发现,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设和建筑文化的民族性,是我们的城市和建筑真正走向世界的标志。我们的建筑师、城市管理者、城市建设决策者和广大群众在了解学习外国的好的建筑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分析判断外来文化的优劣,并从分析、判断中找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东西,加以选择、发扬,从而不断提高民族建筑文化的活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和谐。本文提出了对建筑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文化基础设施是开展文化事业的依托和载体。以许多图书馆新馆建筑为例。分析了我国图书馆新馆建设中的文化特性,指出图书馆建设已成为当地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对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筑文化的再认识同济大学沐小虎对建筑文化进行全面的再认识,揭示这个系统的内在规律,从有利于建筑理论的建设和创作的繁荣,作了有意义的探讨.载于《时代建筑》1994年第2期(总第31期)建筑文化的再认识@沐小虎$同济大学...  相似文献   

18.
以“诗性”的视角,审视徽派古民居与安藤建筑,发现两者在建筑空间所营造的审美意象上都实现了与天对话,与自然对话,实现了人、建筑、自然相互融合的诗意境界;在营造手法上,徽派古民居以自然山水和移情达性的诗画语境为特质来表达思维、感觉、理想的文化风貌,而安藤建筑空间强调把自然界的空气、阳光、雨水等直接引入到建筑的内部,促使人们用心去思考,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9.
日本建筑自战后经历了以丹下健三、矶崎新、安藤忠雄为代表的三个发展阶段,用他们鲜明的建筑艺术个性融入到现代建筑思想体系中,构筑了日本现代建筑的开放式以及生命形式多样化的框架,表达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传统文化的幽雅意境。  相似文献   

20.
各个民族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而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一种建筑样式的出现,它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模式、生活水平和生活情趣。在当今世界现代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注重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将民族建筑符号化、抽象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等将民族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满足现代人们由于长期文化归属感缺失带来的精神回归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