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手记中国电影中最光辉的外国人形象是谁?——白求恩!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说。1964年出品的故事片《白求恩大夫》是仅有的几部以外国人为主角的中国电影之一。美国朋友谭宁邦扮演的白求恩,使这位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永远地印在了中国观众的心中。26年后,中国与加拿大和法国电影界还联手把白求恩的故事搬上银幕,片名《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这次扮演白求恩的是好莱坞影星唐纳德·萨瑟兰,后来此人出演了冯小刚的喜剧片《大腕》。而谭宁邦还扮演了《林则徐》中的英国鸦片贩子颠地、《风暴》中的英国驻汉口总领事和《停战以…  相似文献   

2.
1937年日寇占领上海后,国际友人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华支援中国人民抗战,路经香港时,廖梦醒、廖承志、邓文钊三人便酝酿组织一个加拿大医疗小组,但需要找一位有名望的人来领导。适值宋庆龄自沪到港,她积极支持廖梦醒等人的倡议。1938年4月,在宋庆龄的住所——香港西摩道的小客厅里,正式宣告“保卫中国同盟”成立(以下简称“保盟”)。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在患难中的朋友柯棣华大夫逝世40周年。1942年12月8日,晋察冀边区寒风凛冽的夜晚,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来华援助抗日的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不顾连日劳累,正在暗淡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外科各论》。突然,由于癫痫病的复发,一阵昏厥和痉挛,他倒在地上。同志们闻声赶来急救,柯棣华大夫虽苏醒数次,但终因虚弱的身体经不起病魔的连续袭击,次日清晨就不幸与世长辞了,终年才32岁。中国人民失去了“第二个白求恩大夫”。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华传教工作始于1829年。美国来华传教士雅裨理和卫三畏分别于1830年与1833年来华。鸦片战争之前,由于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来华传教士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他们对中国的理解是比较肤浅的。在他们眼中,中国是个奇风异俗盛行的异教国度,是个等待西方“先进”文明与宗教拯救的民族。他们用文字记录了来华美国人对中国的最初印象,这些印象也成为此后美国人中国观的最初依据。  相似文献   

5.
来华留学生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的工作。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为世界各国培养优秀人才,是传播中国文化,发展中国同各国之间的世界友谊、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类别也日益多样化,这些都为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形势,促进来华留学生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正>2009吉林大学白求恩国际医学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9月23~26日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举行。本次会议是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建校70周年及毛泽东同志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发表7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学术交流会议之一,是一个高水平、跨学科、国际化的盛会。  相似文献   

7.
70年来,国内的白求恩研究走过了一条从宣传到研究的曲折道路,毛泽东脍炙人口的名篇《纪念白求恩》与周而复的小说《白求恩大夫》对宣传白求恩形象发挥了巨大作用;加拿大泰德.阿兰和塞德泰.戈登的《手术刀就是武器》与拉里.汉奈特的《一位富有激情的政治活动家——白求恩作品集》更是白求恩研究的重要著作。进入20世纪80年代,白求恩研究呈现出向严肃的学术研究迈进的特色,新资料、新作品层出不穷,研究人员不断增加。研究出现整合趋势,纵深空间仍然很大,跨领域、跨学科以及跨国界的合作与交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东南亚留学生来华的留学期望的现状.采用自行修订的《东南亚留学生留学期望》问卷,测查267名东南亚留学生.研究发现东南亚留学生来华主要的期望是学习中国的文化;越南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文化的期望值显著高于老挝留学生;东南亚留学生男性受到的留学资助显著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9.
<正>前一段时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给巴基斯坦送去460亿美元的大单,相当于巴基斯坦过去八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三倍。"巴铁"兄弟们很激动,但中国舆论场里又出现了批评的声音,认为这些年中国在外面撒钱太多了。这让人想起十年前的那场印尼海啸,中国援助了5.2亿人民币,很多人说这是"冷脸贴热屁股",排华骚乱的前科都忘了;前几年中国给马其顿捐赠校车,很多人说中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自己国家的孩子都没有校车,却给外国人捐校  相似文献   

10.
11月12日,是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白求恩大夫逝世二十一周年。提起诺尔曼·白求恩的名字,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崇敬与热爱。他不仅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光辉的一生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我们一踏上加拿大的国土——白求恩大夫的祖国时,我们向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最忠实的朋友和同志致敬并进一步了解其生前事迹的强烈愿望,就一直激动着我们。而直到我们到访问演出的最后一个城市——蒙特利尔时,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9月28日下午,中国艺术团团长陈忠经同志和一部分团员,访问了蒙特利尔市维多利亚皇家医院,这是白求恩大夫生前实习和工作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武松和萧峰是中国武侠小说中最著名的两个英雄,两人都是武艺高强、酒量过人,一般的英武豪迈;都是恩怨分明,到处行侠仗义却又不欺凌弱小的大侠;也一样稳重成熟,却又心高气傲,受不了委屈。二人也有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都主张血债血偿,但对待复仇的态度不同;表面看来都不近女色,但本质上对女色的态度不同;一样的行侠仗义,但侠义的境界不同。  相似文献   

12.
正产品如何能广泛地被市场接受和认可?最基础的答案是卓越的产品品质。"康宝莱在中国的事业才刚刚开始。"2012年3月份,康宝莱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奥·约翰逊来华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谦虚地表示。而最新出炉的财报却显示,2013年康宝莱中国市场表现相当出彩,全年销售总额(含税)达40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犹太民族的关系源远流长.当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随着新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随着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世界各地犹太人来华再次形成高潮,在中国大陆又出现了新的犹太社团和犹太居民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犹太人来华形成三波热潮.第一波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重新向世界打开大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吸引了许多犹太人到中国访问、工作、经商、旅游.  相似文献   

14.
红茶变“白水”在五十年代头几年两国关系的那种环境里,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执行的情况并不理想。但是,毕竟打开了一条微细的联系渠道,在一水之隔的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简陋而又不太牢固的小桥。继铺路架桥的先驱者之后,来来往往的通行者逐渐多起来了。第一次民间贸易协定签订以后,日本贸易界的朋友陆续来华恰谈具体合同。接着于1953年11月29日又签订了第二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这次是在北京同池田政之辅为团长的“促进日中贸易议员联盟”代表团谈判签署的。前来参加谈判的除了头一年首批来华的帆足计之外,还有第一次来华的超党派国会议员风见章、松田竹千代、松前重义、长岛银藏等人。同这几位国会议员交往以后,通过他们的介绍和工作,又结识了一批新人。这对于扩大朋友、沟通和加宽渠道,争取实现官方之间的接触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我们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跨国银行日渐看好中国市场。逐利的本性加之自身的所有权、内部化优势以及中国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跨国银行来华的动机。而现时期国际银行经营战略的转变,国际上对中国国家风险,一般经济风险的评价又成为跨国银行来华的障碍。动力与障碍同在,动态地看,来华跨国银行数量还会增加,但风险预期将对其构成和经营策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国,同时是中国最重要的远程客源国之一。自2007年以来,美国来华旅游市场发展平稳,但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旅游市场发展变化、来华游客人口学特征、来华旅游空间流向和来华旅游客源产出4个方面梳理了美国来华旅游市场特征,从美国的经济衰退、旅游环境、旅游产品和旅游宣传等方面分析了美国来华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从加强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发和完善旅游产品、加大对美国的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以及加强旅游硬件及软件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拓展美国旅游市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倪露学 《科技信息》2010,(30):84-85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医学来华留学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尽管很多医学课程采用的是全英文授课,对于医学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仍然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对医学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时事概览     
<正>□胡锦涛会见首次来华的奥地利总统菲舍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奥地利总统菲舍尔举行会谈。这是菲舍尔就任总统后首次访华,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中奥友好合作关系达成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9.
李可  秦景俊  杨和  辛旗 《华东科技》2023,(12):125-127
<正>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具有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高职院校应在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产教融合,注重培养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内容全面、功能明确的递进式教学。本文从产教融合视角出发,聚焦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并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了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国际人才的路径,旨在助力职业教育树立留学生教育品牌,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当前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命题。地方文化在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和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非常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依据“情境学习理论”,来华留学生应当充分依托甚至融入地方文化语境,以便更好地学好汉语并运用于日常交际;另一方面,来华留学生作为中国语言文化(含地方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能够以一种“他者叙事”的视角实现中华文化的“软传播”,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