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4月1日,日本政府参照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NEC)机制,在负责综合协调外交与安保政策的国家安全保障局(NSS)框架下新设"经济组",对各省厅的相关经济事务实施一元化管理,以此强化"首相官邸主导"模式,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战略性地制定产业政策。此事的背景是,中美在贸易和高科技领域的激烈博弈使日本认识到,经济和技术课题往往与外交和安保领域密切交织,为确保国家安全,必须统一且迅速地拟定经济对策。安倍内阁试图通过制定更具主动性的经济安保战略,加速推动日本国家安全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岁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访印度,与印度总理莫迪在经济和安保领域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包括就和平利用核能签署谅解备忘录。此举意味着一旦双方谈妥细节、正式签署协议,日本即可向印度出口核电设备与技术。而随着日印核能合作的正式启动,日本核电产业发展包括核电出口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日本在日印核谈判中做出让步日印自2010年6月开始核能合作谈判,至今已过去五年多。人们记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5月,日本安保相关法案开始被提交国会审议;7月16日,众议院强行表决通过并提交参议院;9月19日,参议院亦强行通过,安倍政权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最后障碍被扫清。期间,来自日本政客、学者、学生等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各地抗议游行此起彼伏。在这次安保法案斗争中,几十年来一直被世间视为"不问政事"的学生们,突然崛起成为斗争运动的急先锋,备受日本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3,(1):8-9
<正>日本出台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2022年12月16日,日本政府正式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三份安保政策文件。《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是日本安全保障领域最高级别文件,此次更新是其2013年出台以来首次修订。另外两份文件分别是《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分别取代了原有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3月18日,由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美国能源部共同建设的核安保示范中心在北京市房山区投入运行。这个中心是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全、设施最先进的核安保交流与培训中心,将有力促进中国与美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核安保领域的交流合作,也必将成为新时期中美合作精神的示范点。  相似文献   

6.
时事概览     
正日本新安保法正式实施自2016年3月29日起,日本新安保法开始正式实施。新安保法包括1个新立法和10个修正法。新立法是《国际和平支援法》,根据这一法律,日本可随时根据需要向海外派兵并向其他国家军队提供支援。10个修正法统一打包为《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内容大多涉及行使集体自卫权、扩大自卫队海外军事行动任务和范围等。  相似文献   

7.
 智能制造很热,在中国尤甚。 日本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推进智能制造计划的国家,1989年即提出“智能制造系统”国际合作计划(IMS计划),是当时全球制造领域内规模最大的一项国际合作研究计划。1995年正式实施,但其后智能制造影响力日渐减弱。2010年,日本退出IMS计划。  相似文献   

8.
 从核安保基本要素及措施分类、分区等角度,介绍了核安保的基本理念,综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及中国在核安保领域开展的相关法规及技术工作现状;从系统设计及建设、设备选型两个层次介绍了核安保系统的要求。针对新形势下核安保领域面临的网络安保、低小慢飞行器防御、水下防御、地下防御等挑战,提出了核安保技术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聚焦日本·圆桌论坛》终于与大家见面了。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的同仁将从专业的角度,把我们在日本研究中的点滴体会与广大读者分享。近年来的日本处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中。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自民党安倍内阁以所谓"安保三支箭"——战后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以及为之提供法制、机制保障的日本版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月1日,"全面两孩"政策正式实施,累积多年的生育势能逐步释放,对我国现行的产科、儿科、妇幼保健等服务体系带来了近30年来最大的压力和冲击。根据1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2016年在育龄妇女总量下降500万左右的情况下,出生人口明显增加,达到2000年以来最高峰。2016年全国住院分娩活产数达到1846万,较2015年增长11.5%,二孩及以上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1月28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关于合理实施外国人技能实习及保护技能实习生的法律案》。该法旨在改善在日外国劳动力的劳动环境,促进日本对外国劳动力的吸收,以缓解日本社会劳动力深刻不足的现状。研修生与技能实习生弥补日本劳动力不足一般而言,在日本的外国劳动力被分为不具备特定技能和经验的"非熟练劳动者"和具备专门技术的"熟练劳动者"。依照日本《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的规定,外国的单纯劳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必将是在中国人口政策发展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年份。2015年10月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不仅标志着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还预示着2016年将正式开启全面"二孩"政策的新时代。恰逢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初,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隆重推出了  相似文献   

13.
消减核威胁倡议组织(NTI)在2012年、2014年和2016年发布了旨在反映各国核安保状况的“NTI核安保指数”.在这三版指数排名中,中国的排名均较为靠后,在5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排名最低,该排名在国内一直存在争议.因此,为了了解该指数对中国核安保状况评价是否准确,本文对NTI核安保指数的评分体系及计算方法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评价的参考.同时,通过对比3年来中国得分的变化和2016年五常国的得分情况,总结中国近几年来中国核安保状况的变化,以及与其他四国的差别,分析中国得分较低的原因,为客观评价中国的核安保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祥 《世界知识》2023,(4):22-24
<正>2023年1月9~1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马不停蹄地访问了七国集团(G7)中的法意英加美五国。岸田此行名义上是为将于5月在广岛召开的G7峰会展开铺垫,但他显然借此积极展示日本与西方主要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团结与协调,包括极具战略指向的经济安保和军事同盟。结合2022年1 2月日本出台抛弃“专守防卫”原则的安保三文件来看,岸田政府欲借乌克兰危机、中美战略竞争和北约入亚等国际形势变动之际,加速走上架空“和平宪法”、重启军事大国路线的意图昭然若揭。在日美同盟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胡芳欣 《世界知识》2014,(19):27-29
<正>8月30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日本,开始为期五天的访问。这是莫迪就任总理之后首次访问南亚以外的国家。9月1日,双方发表联合声明称,日印将建立"特别战略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加深在经济、政治、文化、安保等领域的合作。经济方面,双方提出五年内日本对印度直接投资和日企进入印度数量倍增的目标。日本承诺今后五年间向印度提供500亿日元贷款,并争取达成包括政府开发援助在  相似文献   

16.
2007年7月,日本海洋法规中的宪法——《海洋基本法》正式实施;2008年4月,日本政府依据《海洋基本法》正式颁布《海洋基本计划》;2010年年底,日本新的《防卫计划大纲》配套出台。由此,21世纪初日本新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中日关系篇在经历了小泉纯一郎时期中日关系的冰点状态后,2006年10月安倍首次就任首相后仅12天即"闪电访华",开启中日关系"破冰之旅"。但在两国领导人一系列"融冰""迎春""暖春"互访后,一度回暖的中日关系很快再遭冰封。2012年因日本制造"钓鱼岛国有化"事件,中日关系陷入"政冷经冷人冷心冷"谷底。正在此时安倍再度拜相,他上台前后通过参拜靖国神社或供奉祭品、指责中国和朝鲜恶化日本安保环境等言行,为此逆流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8.
文化播报     
<正>日本巨资扶持人工智能研究据外媒近日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正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研究,计划在2016年度日本政府预算中增加相关预算。据称,随着IT技术的急速发展及被称为"大数据"的大量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等,近年来人工智能获得长足进步,全球竞争趋于白热化,日本希望扩大相关领域的研究。目前,日本以埼玉县和光市的理化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1月29日,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正式落幕。相较于以往台湾历次地方选举,美国对此次选举关注度明显提高。选举前,"美国在台协会"(AIT)理事主席薄瑞光亲自赴台,深入了解蓝绿两党的选情走向。"美国在台协会"还进行了自己的内部民调,对于各位候选人的赢面进行前期评估,并积极与多位候选人展开密切互动。随着台湾2016年"大选"的逐渐临近,2015年,美国会继续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手  相似文献   

20.
能源合作和跨国油气管道安保问题,是"一带一路"战略重要内容之一。执法培训作为一种新型合作形式在跨国油气管道领域发挥日益凸显。本文在分析跨国油气管道安保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基础上,归纳了跨国油气管道安保执法培训的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提出加强执法培训的理论研究、理顺执法培训管理体制、构建执法培训评估体系等具体措施,旨在提高跨国油气管道领域执法培训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