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神经科学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为了解中国该领域发展态势,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基于2004~2013年Web of Science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神经科学领域论文数据,与国际主要国家对比分析了中国该领域SCI论文数量及其被引用情况、专业研究机构规模、主要发文期刊及其Q分类以及影响因子TOP5期刊文章数量和影响力等.结果表明,中国神经科学领域专业研究机构数量及其产出量近年来增长显著;虽然仍以低影响因子期刊论文为主,但近两年中国高水平期刊文章数量呈增长态势,TOP5期刊论文影响力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说明近年来中国神经科学领域研究规模增长显著,研究水平也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同一学科内的分支越来越细,而不同学科的交叉越来越多,且界线逐渐模糊,这种科学的交叉往往又是新的学科的生长点。近年来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神经科学的重要性愈益突出,国外科学家认为,神经科学可能是本世纪末生物科学中最有建树的领域。为了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世界各国相继成立了跨学科的神经科学会。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现已逐步演变成各国神经科学研究会的一个联盟。为此中科院在上海各有关研究所发起成立了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会,以进行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我国神经科学的前辈冯德培、张香桐等和科学院各级领导都对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情支持。本刊记者应邀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学术报告摘要刊出以飨读者,也是表示本刊对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会成立的祝贺。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同一学科内的分支越来越细,而不同学科的交叉越来越多,且界线逐渐模糊,这种科学的交叉往往又是新的学科的生长点。近年来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神经科学的重要性愈益突出,国外科学家认为,神经科学可能是本世纪末生物科学中最有建树的领域。为了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世界各国相继成立了跨学科的神经科学会。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现已逐步演变成各国神经科学研究会的一个联盟。为此中科院在上海各有关研究所发起成立了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会,以进行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我国神经科学的前辈冯德培、张香桐等和科学院各级领导都对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情支持。本刊记者应邀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学术报告摘要刊出以飨读者,也是表示本刊对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会成立的祝贺。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同一学科内的分支越来越细,而不同学科的交叉越来越多,且界线逐渐模糊,这种科学的交叉往往又是新的学科的生长点。近年来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神经科学的重要性愈益突出,国外科学家认为,神经科学可能是本世纪末生物科学中最有建树的领域。为了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世界各国相继成立了跨学科的神经科学会。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现已逐步演变成各国神经科学研究会的一个联盟。为此中科院在上海各有关研究所发起成立了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会,以进行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我国神经科学的前辈冯德培、张香桐等和科学院各级领导都对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情支持。本刊记者应邀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学术报告摘要刊出以飨读者,也是表示本刊对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会成立的祝贺。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同一学科内的分支越来越细,而不同学科的交叉越来越多,且界线逐渐模糊,这种科学的交叉往往又是新的学科的生长点。近年来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神经科学的重要性愈益突出,国外科学家认为,神经科学可能是本世纪末生物科学中最有建树的领域。为了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世界各国相继成立了跨学科的神经科学会。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现已逐步演变成各国神经科学研究会的一个联盟。为此中科院在上海各有关研究所发起成立了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会,以进行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我国神经科学的前辈冯德培、张香桐等和科学院各级领导都对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情支持。本刊记者应邀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学术报告摘要刊出以飨读者,也是表示本刊对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会成立的祝贺。  相似文献   

6.
<正>利根川进因发现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原理获得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和青年医学研究者凯康瑟·马特哈格拉(Keikantse Matlhagela)交流了自己开展的最新研究:关于快乐与悲伤记忆的神经科学。凯康瑟:您最初是一位化学家,后来进军分子生物学领域,如今是一位神经科学家,请问您为什么改变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进入九十年代,神经科学欣欣向荣,以致这个年代被称为“大脑的十年”(decade of brain)。神经科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本世纪初,由卡加尔(Cajal)、谢林顿(Sherrington)、巴甫洛夫(Pavlov)等人奠定了基础,确立了今天神经科学把脑功能看作神经细胞所构成的神经回路作用的基本指导思想。此后,从1940年到1960年,出现了神经科学的兴  相似文献   

8.
<正>最新一期"上海科普大讲坛"邀请到当今世界顶尖的神经科学研究专家,请他们解读正在启动和实施中的中国、美国和欧洲的人脑研究计划,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正是在这次会上首次提到了中国的脑科学计划。三位受邀演讲的神经科学家分别是: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主任、中科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中科院外籍院士蒲慕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特聘教授、神经科学学科主任威廉·莫布里和洛桑理工学院欧利弗教授。本刊受邀刊发此次上海科普大讲坛的内容,其中浦慕明先生的文稿已经本人审定;另两位报告人的文稿未经本人审阅。另外文中涉及的标题均为编者所加。——编者  相似文献   

9.
<正>深度思维(DeepMind)创始人丹米斯·哈撒比斯(Demis Hassabis)曾经指出,对于构建智能水平与人类相当的人工智能(AI)来说,人类大脑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灵感来源。持这种观点的不止他一个。深度学习的成功向人们展示了如何把来自神经科学的启迪(记忆、学习、决策、视觉)转换成各类算法,并以此把我们人类强大认知能力赋予人工智能的硅大脑。不过,人工智能又会对神经科学的发展有何启示呢?2019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6月20日《自然》杂志介绍了由该刊记者和编辑评选出的10位中国科学家。他们在神经科学、中微子、空间科学以及结构生物学等领域有重要影响,他们的研究彰显了中国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1.
1906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一致将医学奖分别授予了两位在神经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的科学家——意大利的卡米洛·高尔基(Camillo Goigi 1843~1926)和西班牙的圣地亚哥·拉蒙·伊·卡哈尔(Santiago Ramon Y Cajal 1852~1934)。他们在神经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后世开创全面的神经科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Sejnowski  TJ  潘泓 《世界科学》1989,11(7):5-8
计算神经科学的最终目标,是要阐明大脑是怎样使用其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来表达信息、处理信息的。这一目标并不是新近才提出来的,但在近10年内,它在许多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神经科学的进展,使我们现在对大脑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强有力的计算装置的出现,使我们能够对神经系统进行真实的仿真研究;对一些大规模神经元网络简化模型的研究,使我们得到了许多新的真知灼见。人们利用脑模型,正在把通过分子、细胞技术获得的微观水平上的知识与通过行为研究获得的系统水平上的知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年近九旬的神经科学领域先驱之一杭伯格(Hamburger V.)由于发现神经元自然死亡的规律在脑分化中的作用和指导发现神经生长因子的开拓性研究工作,于今年5月获美国科学院授予的Fidia-Georgetown神经科学奖。探索神经细胞死亡的规律是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吕宝忠 《自然杂志》2010,32(3):172-175
在人类起源这一问题上,达尔文和进化论的另一奠基者华莱士争论激烈。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其后又加上性选择)理论足以解释人类起源;但华莱士则认为,自然选择(加上性选择)仅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如人的精神现象不能仅仅用自然选择充分说明。基因组学特别是神经科学的发展强烈支持华莱士之说。本文试图从基因.社会.文化三位一体视角分析有关人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9月24日,拉斯克基金会公布了年度三类奖项的获奖人名单。基础医学奖授予美国斯坦福大学卡尔·戴瑟罗斯(Karl Deisseroth)、德国洪堡大学彼得·黑格曼(Peter Hegemann)以及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迪特尔·厄斯特黑尔特(Dieter Oesterhelt),表彰他们在光敏蛋白方面的工作,并将这一发现应用于光遗传学领域,这促使神经科学产生了新发现。  相似文献   

16.
正深度学习算法可自发模拟特殊神经元的活动,这种神经元活动可以告诉我们在空间的位置。科学家已经使用人工智能来再现大脑用以空间导航的复杂神经密码。这一成功之举论证了强有力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辅助传统的神经科学研究来检测大脑的工作原理,但是研究人员说,这一方法到目前为止不能代替神经科学家的工作。这套计算机程序发表在2018年5月9日的《自然》杂志上,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和伦敦谷歌公司的Deep Mind公司的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17.
科学信息     
Science Vol.254,No.5035,1991年 1.对新的宇宙设计图的探索对于目前仍采用的那种解释宇宙中结构形成的学说模式,现在是越来越受人质疑。于是有人提出了新的理论。 2.神经科学的若干进展有15000名神经科学专家云集美国,他们专题讨论了生物物理学中的“斑片钳”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还探讨了某些神经性病变的问题。 3.彗星雨与生命的起源近年来,从事生命起源的研究人员对这样的问题日益关注,这就是彗星活动可能与地球上活分子之间  相似文献   

18.
1987年6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一次关于神经网络的国际会议宣告了一门新学科——神经网络与神经工程的诞生。这门新兴边缘学科的出现,把从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工程科学、生物控制论和神经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组织了起来,旨在共同开创一条运用学科的交叉来研究脑信息处理,实现生物计算机的新路。近年来全球性神经网络研究热潮的兴起,不仅仅是因为神经科学研究本身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大脑结构的研究把时间上升成为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到底什么是时间?2007年6月,马来西亚人年轻人(19岁)阿尔伯特·曹(Albert Tsao)在挪威特隆赫姆的卡夫利系统神经科学研究开始了他的工作。曹当时2是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和爱德华·莫泽(Edvard Moser)实验室的一位暑期实习生,这对夫妻搭档是当时神经生物学领域声名显赫的科学家,他们发现了神经系统中的"网格细胞"(这是一类特殊的神经元,可以通过追踪我们的位置在人类大脑中生成导航地图)。网格细胞位于大脑内侧的内嗅皮层区。曹对于相邻但未  相似文献   

20.
<正>具体治疗方案还要多久才能跟上理论的进步?如果你觉得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焦虑的时代,神经科学家约瑟夫·勒杜(Joseph Le Doux)会建议你想想中世纪时代的生活是什么样子。"那个时期很可能非常不适合生活,"勒杜,这位在2015年出版了《焦虑》(Anxious)一书、研究恐惧背后的神经科学机制的权威专家告诉我们,"疾病、贫穷以及生活的压力都会让你产生焦虑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