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部高校进行教师聘任制度的设计时要考虑区域条件,结合区域特点来推行,在岗位设置时要因校制宜,评聘模式与聘任期限要体现灵活性,聘任模式要多样化,保持大学效率目标与学术目标之间的平衡,重视同行评议在教师聘任考核中的作用,同时关注聘任制实行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丁燕  南娟 《天津科技》2022,(11):76-78
随着开放获取运动的日渐普及和开放获取期刊数量的与日俱增,开放同行评议作为开放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开放同行评议具有透明、交互、开放的特点,可以改变和完善同行评议过程,有利于完善同行评议制度、提升论文质量、减少学术不端、创造学术对话、促进学术交流。分析了开放同行评议的现状及其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开放同行评议在中文科技期刊中的逐步施行应用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同行评议是指由被评议领域或邻近被评议领域的科学家以提问与讨论的方式对该领域研究工作的科学价值进行评价,是目前国际学术界通用的同行学术水准的评价手段,但仍有很多人对同行评议提出质疑。本文归纳了同行评议模式的五大不足,对其是否具有可替代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完善同行评议模式的6种方法。在没有一种新的评议方法可以代替同行评议模式之前,该模式还是最可取的,应该继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科研机构的评价中,同行评议一直是主要的方法。然而,由于科研机构的复杂性,与项目评价、人员评价以及成果评价中的同行评议不同,科技机构评价中的同行评议遇到诸多困难。本文以中科院研究所评价中的同行评议方法为切入点,通过回朔自1998年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在中科院研究所评价不同阶段中使用的同行评议方法,对比国际科研机构如马普(M&P),美国能源部(DOE)实验室,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等科研机构评价中同行评议的不同模式,提出科研机构中运用同行评议方法的关键要素,讨论如何在国立科研机构评价中更好的运用同行评议方法,并针对当前科研机构同行评议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面临的新形势给大学教师的"道"与"德"带来了挑战。爱德华·希尔斯从大学教师应履行的学术职责和社会职责来论述"道"与"德",并且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视野中进行思考。大学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大学教师教学与研究职责的履行也必然受到影响。为了守卫大学教师的"道"与"德",我们需要制定严格的教师聘任标准,谴责政治标准介入教师聘任;坚持教师的学术自由,并谨慎对待终身教职;厘清大学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政府、社会和大学应在和谐中履行各自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践行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等理念,在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同时,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贤慧 《科技信息》2012,(34):123-123
“同行评议”是目前国际科学技术界公认的科学评价的最重要的方法。“同行评议”的英文表述为“PeerReview”,按单词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同资格、同能力的人,鉴定性地或审慎性地审阅或检查”。“同行评议”方法不断完善,并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并且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通用的学术水准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鼓励教师产出更多学术成果,大学借鉴锦标赛制理论,移植GDP锦标赛制度,构建了学术评价的锦标赛机制。学术锦标赛因其内隐效率优先、利益驱动等制度优势,推动我国大学学术产量的快速增长,并助力大学青年教师群体的成长。但学术锦标赛加剧了大学教师学术身份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冲突,使得学术身份呈现"重科研轻教学的无序分化""学术平庸与失范的功利化""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的庸俗化"等特征。纠正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异化效应,需要在尊重学术活动特性、协调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基础上,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加大监督惩处力度,深化学术成果供给侧改革,彰显大学及大学教师学术研究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8.
同行评议(peer review)或同行专家审稿是科技论文发表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因此,国内外正规的专业学术刊物都把同行专家(审稿人)作为科技期刊论文质量水平的重要把关者.国际学术出版者学会(ALPSP)的问卷调查表明,期刊的声誉、影响因子、同行评议质量是论文作者最为关注的3个方面.国际科学计量与评价机构在进行各国科研产出的对比与分析中也特别强调所统计的论文必须是发表于经同行评议的期刊(peer-reviewedjournals).  相似文献   

9.
教师待遇是国外大学章程中教师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章程制定应当涉及的内容。教师待遇能否得到充分保障反映了大学对于学术自由的维护程度以及对于学术价值的认可程度。研究样本中10所大学章程文本中教师待遇的相关条款的规定大致涵盖三类事务,即人事、福利及政策事务并反映本校特色。我国大学章程中有关教师待遇的条款应包含教师聘任规定、教师物质待遇规定以及体现一定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在具体规则制定方面需体现本校特点。  相似文献   

10.
德国大学教师制度有别于欧美及其他国家的教师制度,突出特征是引导教师积累学术资本.其中编外讲师制度起着洪堡理想学术自由的堡垒作用;教师校外兼职义务制度促进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编外雇员制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学习自由.借鉴其积极成分,我国创建一流大学应革除"官师不分"之流弊,建章立制鼓励教师积累学术资本;重建以学术为主体的聘任标准,同时解决教师兼职模糊性和"学术民工"之困.  相似文献   

11.
关于"当代中国学术问题"的学术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学术”一词随着学术界对自身问题的讨论而常见诸报端。这些讨论显然是有益的。但是 ,仅就学术界的浮躁问题或学术不轨行为进行就事论事的讨论是不够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学术的内涵、基本属性、地位和作用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认真加以思考和研究。一、学术的内涵、本质特征与基本属性1 学术的内涵学术是一个较难界定的概念。从字面上看 ,学是指学问 ,治学 ;术是指艺术、方法。简单释义 ,学术可以理解为治学、做学问的艺术或方法。梁启超在《论学会》中推崇“学无不成 ,术无不精”的治学精神。 [2]…  相似文献   

12.
选择学术论文语篇和学术演讲语篇作为研究的对象,考察、对比和分析语境配置变量和语域变量的改变对语篇体裁结构潜势的影响,揭示语境因素与语篇体裁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证实语言形式是“意义潜势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学术不端现象入手,分析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提出积极的防范措施:加强教育;制定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严格实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Academic freedom     
《Nature》2011,479(7372):149
  相似文献   

15.
《Nature》2007,447(7146):753-754
  相似文献   

16.
学术自由是学术领域里一直追求的理念,同时学术自由在理论上是无限制的思想自由,但在实际中却是一种有限的自由。学术责任需要学者在学术自由的限度以内承担学术的责任和学术限度以外的公民责任,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学术权利与学术义务这两个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大学在享有学术自由时必定要对学术负责,即外界赋予了学者行使学术自由的权利,相应的学术也应该承担一定的义务。过去只是过多的强调学术自由,忽视了学术责任的表述,以至于学术责任很难落实。只有承担责任的学术自由才能把大学变得更加积极、有效率。学者在学术自由限度中应该自觉的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促进学术的良性发展。学术自由需要以更多的视角去研究学术自由,以确保学者在承担学术责任的前提下享有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报数字化学术平台建设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数字化出版的趋势,建设高校学报数字化学术平台非常必要和重要。分析目前已经建立和在建的高校学报数字化学术平台,他们设立的稿件在线处理系统、在线服务和管理系统、在线办公系统等,确实提高了学报数字化出版的进程。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亟待改进的地方,在内涵和外延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地加深和拓展。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科研能力的学术差与学术势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图书馆h指数和g指数的基础上,给出了学术差(g-h)和学术势(g/h)测评图书馆科研能力的方法.以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1999-2008年10年数据为例,实证探讨了学术差和学术势在图书馆科研能力测评中的内涵、差异、特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19.
说到学术共同体在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方面的作用问题,我想先举一个例子.2009年7月13日,北京大学的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去世了.我发现,很多媒体都称季老为"国学大师",为此还引起了争论.季老的研究领域算不算"国学",这个当然值得商榷,但我们大家公认,季老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是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我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决不是因为媒体的炒作.大众媒体在专业学术领域的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学术期刊中学术造假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剖析了学术造假成因,主要是夸大了学术论文的作用,学术风气浮躁,学术监管不力,投机之风盛行,学术期刊竞争法则被扭曲,办刊人员素质偏低等,指出要固守学术期刊这一学术领域,引导学术研究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需要刊社和相关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