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方跨域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是指来自不同私钥生成中心的两个参与方完成互相认证和协商出相同的会话密钥。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能避免公钥基础结构的公钥证书存储问题。双线性对运算复杂度较高,计算成本较大。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无双线性对基于身份的两方跨域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并在随机预言模式下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双线性对的域间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代理签名和签密方案的特点,以双线性对为工具,设计了一个域间电子商务的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能够实现移动用户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双向认证和移动用户的匿名性,并且会话密钥保持了新鲜性,做到一次一密钥,保证了协议的公平性和实用性,能够克服重放攻击、拒绝服务攻击、中间人攻击和密钥泄漏假冒攻击。 相似文献
3.
一种改进的跨域口令密钥交换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域的端到端的口令认证密钥交换(C2C-PAKE)协议,可实现不同区域的两个客户通过不同的口令协商出共享的会话密钥.首先对Byun2007的C2C-PAKE协议进行了描述,并针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协议易遭受口令泄露伪造攻击的安全漏洞,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改进的跨域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引入公钥密码体制能够有效抵抗口令泄露伪造攻击和不可检测在线字典攻击,且只需要6步通信.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TLS协议不兼容IBC及Kerberos等证书的问题,通过在TLS协议中增加新的密码组,提出一种支持多证书跨信任域认证的TLS协议改进方法。用IBC公钥代替X.509证书公钥,实现基于IBC的身份认证,并通过在TLS协议中嵌入Kerberos认证流程,使用Kerberos证书实现互认证,进而扩展协议消息以支持新的密码组。该方法不改变TLS协议的结构,技术实现简单,认证效率高,便于部署。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立方体的跨域认证协议模型.该模型利用超立方体的结构特征,支持不同信任域间的实体双向认证.相对于传统跨域认证模型,减少了认证服务器间注册的工作量,简化了认证服务器间共享密钥的分配和管理工作.该模型还能够避免由单一权威机构认证所带来的网络瓶颈和单点崩溃等问题.分析表明,该协议模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应用服务器能够有效地进行访问控制,保障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6.
7.
为解决采用基于证书认证方式的网络用户与采用基于身份认证方式的网络用户之间相互认证的问题,利用对称加密、数字签名和消息认证码等技术,首先构造一个认证链路模型下会话密钥安全的认证协议,然后设计消息认证器把该协议转换成非认证链路模型下的会话密钥安全的认证协议,并对该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该协议实现了不同认证方式的信任域中用户间的认证、密钥协商以及密钥更新,并在Canetti-Krawczyk(CK)模型下满足安全属性需求.此外,该协议仅需4次通信即可完成,且扩展性好,为不同认证机制的网络用户间认证提供了一种较为实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基于属生的抗选择密文安全的密钥封装方案,并根据密钥抽取函数的不同功能,将标准模型下密钥抽取细化为随机提取和密钥抽取两个步骤.再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个新的基于属性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定义了基于属性的可证安全密钥协商模型,并在标准模型下证明了该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Lippold安全模型中的会话部分密钥泄露伪装攻击(P-KCI),发现现有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存在安全缺陷,无法抵挡会话部分密钥泄露伪装攻击。【方法】总结了Lippold安全模型中会话部分密钥泄露伪装攻击的8种不同密钥组合泄露攻击,利用这些攻击,分析了现有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缺陷。【结果】提出了一种可以完全抵挡P-KCI攻击的高效无证书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并扩展了eCK(extended extended-Canetti-Krawczyk)模型,证明了本协议的安全性。【结论】与现有的同类协议相比,本文协议安全性有较大提高且计算损耗降低了28.4%.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开放网络环境的认证,指出了综合利用多种密码技术设计认证系统以满足日益复杂认证需求的必要性。通过研究认证与密钥交换机制,分析现有协议特性,权衡认证系统安全性、效率及需求等因素,提出了一种认证与密钥交换协议。协议进行分布式认证,综合利用EC密钥协商和对称密钥传输进行密钥交换,可实现双向身份认证和显式密钥认证。该方案可使认证系统性能提高,需求降低。 相似文献
11.
多方通信主体试图在开放式网络上安全通信时,需运行一个会议密钥分配协议来分配一个共享的会议密钥。本文针对已有的会议密钥分配协议GDH.2存在的安全漏洞,提出了一种安全性能更高的可认证密钥分配协议。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Web跨域认证优化方案.该方案在认证服务器和一致性哈希的环形空间上的虚拟结点之间建立了映射关系.应用服务器通过计算一个唯一标志的哈希值来选择认证服务器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允许以最小的代价增加或移除认证服务器,并且,具有较强的负载均衡能力和较好的冗余机制.该方案使用Web协议传递认证消息,适用于对安全性要求不太高、对性能和扩展性要求较高的互联网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于密钥交换协议的研究越来越多,如基于Diffie-Hellman的密钥交换协议。但是对于密钥的认证却没有很好地解决,如何保证参与方的认证?例如在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中,如何防止中间人攻击。目前的方案需要可信的第三方TTP(Trusted Third Party)的支持;密钥的更新和管理有困难,不同的域无法完成密钥交换。现提出一种新的域间基于身份认证的密钥交换协议,一方面使得在不同域间的用户也可以交换密钥;另一方面用户使用基于身份的密钥产生方案可以对用户进行认证。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PKI技术的跨异构域认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PKI域和Kerberos域难于相互认证,提出了一种主要基于PKI技术的跨异构域认证模型,并详细设计了不同域中的用户跨异构域访问资源的认证过程.该模型能够实现PKI信任域和Kerberos信任域间的跨域认证,并支持双向认证.对方案中的协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好的兼容性、扩展性、可靠性、并行性、安全性,证明本模型适用于在以PKI为主的较大规模的网络环境中实现PKI域和Kerberos域的跨域认证. 相似文献
15.
16.
连续身份认证是零信任架构的核心,旨在确保通信和资源访问的安全性。传统身份认证方案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依赖可信第三方、普适性差、中心化管理、高成本、低效率和缺乏隐私保护等。为了满足当前网络发展的需求,遵循“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的零信任原则,提出了一种可跨域连续身份认证方案,利用统一多域标识和信道状态信息实现轻量级的连续认证和可跨域认证。通过安全协议分析本征逻辑方法对所提方案进行了正式分析,证明了其安全性,并展示了在零信任应用场景中的强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解决车联网节点身份认证中繁忙区域的密集认证请求导致的处理效率低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管理区域划分的计算资源协同分配算法(adaptive collaborative compu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for managing region division, AMRD)。【方法】首先建立一种弹性的身份认证辅助架构,根据认证流程将认证角色分为请求者、处理者和管理者;然后,针对管理者的计算任务负载不平衡问题,提出一种管理区域划分算法,根据上一时隙所有请求者的任务平均响应时延调整管理者管理区域,并将满足空余计算资源要求的处理者作为临时管理者,以提高认证效率;最后,将管理者的计算资源分配表述为一个优化问题,利用自适应算法为调整后的管理者分配计算任务。【结果】与目前3种主流资源协同分配算法相比,AMRD的资源利用率分别提高18.8%、20.2%和144.6%,平均任务响应时延分别降低17.6%、24.0%和29.5%,任务成功率分别提高4.2%、6.5%和20.7%。【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车联网场景下实现高时效通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种面向SIP通信的域间认证与密钥协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SIP安全机制在通信实体间的相互认证与密钥协商方面存在不足,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身份密码系统的域间密钥协商协议,然后基于该协议提出了一种面向SIP通信的认证与密钥协商机制.该机制解决了HTTP摘要认证下的单向认证以及预共享密钥问题,消除了S/MIME基于证书认证和不提供密钥协商的不足,且不同域的通信实体具有不同的系统参数.安全性分析及其实现表明,该机制在实现跨域SIP通信实体间的双向认证以及为后续媒体流机密传输提供密钥协商功能的同时可以满足SIP通信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MTI协议族的思想,设计了一个新的标准模型下基于身份的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IBAKE,并形式化证明了该协议的安全性.与现有的标准模型下基于身份的密钥协商协议相比,IBAKE协议在计算效率、通信效率等方面性能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20.
刘志远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1)
由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在不安全的移动通信环境中如何构造安全的密钥协商协议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2012年高海英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在标准模型下的安全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通过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发现该协议在无会话密钥托管模式下并不满足PKG前向安全性.为了弥补该协议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安全的基于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能够抵抗未知密钥共享和密钥泄露伪装攻击,同时具有前向安全性和已知密钥安全等安全性质.方案的安全性分析表明,新的方案比高海英的协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