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回顾北冰洋海平面观测和研究现状,总结了北冰洋海平面变化特征和变化机制。北冰洋海平面季节变化受海冰生消、蒸发降水和陆地径流季节变化的影响,由比容变化主导;年际到年代际海平面变化受北极涛动影响显著,可用风场异常导致的淡水分布来解释。盐比容变化是深水洋盆海平面变化的主导因素,由之引起的质量变化控制陆架海域和北冰洋平均的海平面变化。近期波弗特环流区域海平面上升极快,与波弗特高压持续增强及淡水积聚有关。气候变暖会导致北冰洋海平面持续上升。海冰快速减退和格陵兰岛冰川融化对北冰洋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数据的短缺和观测的不确定性目前仍然制约北冰洋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工作,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有望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福建海平面上升的成因及其影响,提出相关应对措施确保社会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方法根据中国海平面公报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海平面上升不但会淹没滨海土地,而且会不同程度地加大风暴潮、咸潮入侵、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的致灾程度。结论福建省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应对海平面上升:积累碳汇;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开展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价和脆弱性区划;强化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适应性对策等。  相似文献   

3.
回顾热带太平洋对海平面长期趋势有重要影响的海平面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相关研究,总结包括近期提出的中部型厄尔尼诺在内的2种类型厄尔尼诺对热带太平洋海平面年际变化的影响,揭示了热带太平洋海平面年代际变化与信风年代际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赤道信风的增强对近期热带太平洋海平面变化格局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厄尔尼诺强度的减弱对这种格局有贡献,而拉尼娜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研究资料的局限性导致年代际变化的定量研究成果较少,在研究海平面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时应用的热通量评估模型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
海平面研究的最近进展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综合评述最近世界海平面研究的进展,主要概括为:(1)海平面变化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发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即与海平面上升有关。(2)海平面变化的观测应用了一些新技术,如卫星雷达测高、GPS等。(3)对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侵蚀的Bruun定律提出若干补充和修正意见。(4)比较详细地研究和监测了滩涂(湿地)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5)比较阐明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6)分析了各国防治平面上升造成的灾害的  相似文献   

5.
5000年来秦皇岛至成山角海岸新构造运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列举全新世渤海海岸3100-3900aB.P和500-600aB.P.两期海平面遗迹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沿海岸走向同期异地古少平面遗迹高度的变化规律,发现5000a来郯庐断裂的活动对古海平面遗迹分布高度变化的影响,从而讨论了渤海海岸带的新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全球变化中的热点问题-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意义,将海平面变化研究分为基本理论创立,定量研究,迅速发展和成因研究四个阶段,分析总结了海平面变化研究了各阶段的理论,成果,着重评价了各阶段海平研究的相关理论,据此对海平面变化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注重综合研究,加强分区,分时段研究,跟踪国际研究动态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海平面上升及其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频海平面的波动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由于区域海平面升降指标、构造沉降、降雨和沉积物年代等诸多因素的困扰,长期难以达到统一的认识,影响全球变化的2个重要因子——海平面升降和气候变化之间驱动与响应机制的讨论。以珠江三角洲3个代表性钻孔为例,基于旋回沉积学和磁化率值大小变化地层对比的基础上,以SX97钻孔记录的地磁倾角变化与从亚洲其它湖泊重建的地球磁场长期变化曲线相对比,确定沉积物的年代学框架。进而以环境磁学参数χARM/SIRM为高频海平面波动的替代性指标,讨论珠江三角洲百年-千年尺度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的初次海侵发生在约9.2 ka BP,在9.1~7.7 ka BP和4.0~3.2 ka BP分别存在2个高海平面阶段,几次显著的低海平面时期,如1.2~1.5,3~3.2,4.0~4.75,5.25~5.75,6.2~6.3和7.25~7.75 ka BP与全球变冷事件或东亚夏季风的减弱相一致,说明在全球尺度,高频海平面的波动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存在同步响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3—2008年法国空间局的AVISO多卫星融合高度计资料,采用随机动态、EOF等方法分析全球海平面变化的长期趋势、变化幅度以及季节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a)1993—2008年间太平洋海平面呈西升东降的形态,印度洋绝大部分海区海平面呈上升趋势,大西洋除湾流流域外的其他海区海平面的长期趋势以上升为主;(b)全球海平面变化存在显著的年变化和半年变化等季节信号,无论是半球平均还是洋盆平均,北半球海平面季节变化的振幅明显大于南半球,中纬度海区季节变化的振幅最大;(c)北印度洋海平面季节变化的振幅高于同纬度带的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受西边界流、赤道流系等强流影响的海域海平面变化幅度大于周围海域;(e)赤道海域各大洋东、西边界和大洋内区海平面变化不同步,可能受赤道海洋波动的影响较大;(f)厄尔尼诺年,西太平洋暖池和赤道太平洋中部海平面明显降低,赤道东太平洋海域海平面明显升高,赤道印度洋海域东、西边界的海平面变化与其相反.  相似文献   

9.
马建华 《科学观察》2009,4(5):20-25
海平面的升降变动是海水量、水圈运动、地壳运动和地球形态变化的综合反映,是地球演化的一个重要方面。1906年,奥地利地质学家E.修斯提出了全球性海面变动的概念。上个世纪70年代,一些学者把地壳和水体当作统一的平衡体系,用地球流变观点研究地球各区域之间海平面升降的关系。长期海平面变动引起的最直接后果是海侵或海退。因此,研究海平面变化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对研究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探索气候变化规律以及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都极为重要。目前,海平面变动研究,一方面从测年技术上提高精度,另一方面加强全球性对比研究。其中,研究重点是关于世界海面变化的起因与未来发展的趋势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MIKE 21SW建立了长江口波浪数学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对波浪模型进行了验证,分别模拟当前海平面和海平面上升0.5,1.0,1.5m情景下的不同风向下的波浪分布,比较分析了波浪随海平面上升的变化特征,长江口波浪随海平面上升的一般特征为:波高和周期变化过程与潮位变化过程一致,波高增量高水位时大于低水位;口内波高增量明显小于口外,滩地增量最大,滩地迎风向的波高增量比背风向大;波周期变化特征与有效波高相似,但变幅明显小于波高变幅.  相似文献   

11.
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与相关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入侵(seawaterIntrusion)是我国沿海地区新出现的一典型资源与环境问题,作者根据地下淡水-海水运动理论,选择了与海水入侵关联的动态因子进行了规范化处理、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海水入侵面积和速率与地下水负值区成显著正相关,是主导因子,与降水量成负相关,其相关性一般。  相似文献   

12.
对莱州湾东南沿岸地区海水入侵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以灰色系统模型GM对该地区海水入侵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防治海水入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Global mean sea level(GMSL) has not only significant secular trend and seasonal variations,but also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tions.This paper reconstructs the time series of GMSL variations between 1948 and 2007 by combining satellite altimeter measurements and tide gauge observations.Based on the time series,the acceleration of GMSL rise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th century is estimated to be 0.010±0.009 mm/a 2,and multi-scale low frequency sea level oscillations including decadal variations are detected,and the high-rate of GMSL rise during 1993-2003 is locate in the ascending phase of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Then,using the reconstructed GMSL time series after removing the secular trend from satellite altimetry and tide gauges measurements,it shows that low frequency signal of sea level variation has strong correlations with the index of El Ni 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 and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But in several time periods,they have large difference due to effects of both high frequency occurrence of El Ni o and La Ni a phenomenon and short term switch of PDO events.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给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例如风暴潮、飓风和台风.分析气候变化对沿海主要城市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上海作为一个主要的沿海城市,正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针对此问题,提出减小海平面上升对其影响的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广东珠海淇澳岛东澳湾、高栏岛飞沙、福建晋江深沪湾等地海岸地貌与海滩沉积特征的野外观察与实验分析,确认闽粤沿海存在明显的海岸侵蚀后退现象,具体表现为:海岸线向陆迁移,海湾内早期陆相冲积物遭受波浪侵蚀,岬角岸段早期海蚀龛被现代海滩沉积物掩埋,海岸沙丘物源区被海水吞蚀,古海岸沙丘遭受波浪侵蚀并被现代海滩沉积物覆盖,海滩沉积物呈现粗化和角砾化特征等.这些地貌与沉积现象是海岸地貌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它们的存在说明海平面上升是引起研究区海岸侵蚀后退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海平面上升的地貌与沉积标志.  相似文献   

16.
The characteristics, pattern, hydrodynamic and hydrochemical features, and the movement pattern of the salt waterfresh water interface of the sea water intrusion and the salt water intrusion, which occur in the coastal area of Laizhou Bay in Shandong Province, are analy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kinds of intrusion are compared as well. A three-dimensional sea water intrusion model to describe the sea water intrusion with a transitional zone 1.5–6.0 km wide in the phreatic aquifer and a solute transport model describing the behavior of cations ex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sea water intrusion are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沿海城市地质环境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和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沿海城市的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引起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东部沿海城市面临的主要地质环境灾害一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地下水污染和城市地震的现状并给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长江口洪季径流量对其近海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权重,基于1950~2011年大通站实测洪季月均径流量资料,统计分析出大通站洪季发生频率为25%,50%和75%时对应的径流量以及多年平均径流量,并利用长江口杭州湾潮流数学模型,计算分析长江洪季径流量对长江口口内平均潮位和近海海平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径流量的增加,整个计算区域的平均潮位也随之增大,且从上游到口外平均潮位增幅沿程减小,近海南部平均潮位增长幅度比近海北部大.口内及近海平均潮位与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径流量增加20 000m3·s-1的情况下,杭州湾大部分区域平均潮位增加0.005~0.010m.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及其对海啸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20世纪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的事实,预估了21世纪地表气温的可能变化,分析了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和红树林、珊瑚礁等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现状和未来演变趋势,重点分析了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对海啸灾害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