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体方案》"完善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一节核心是实现环境资源产权化、环境治理与经济建设同步化、环境治理外部成本内部化,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地融入资源型经济转型工作的全过程,是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工作部署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总体方案》在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方面有多个创新,最突出的有以下3个:一是明确提出了建设基于环境容量管理的生态环境产权制度。环境质量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终极  相似文献   

2.
<正>在经济高速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的境况下,国土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国土空间开发的科学布局成为当前国土工作的重要部分。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控制国土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发展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的体制机制,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贵州经济落后但生态环境良好,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由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4.
强化政府生态责任在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当前,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须从应对生态危机、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应对生态环境治理复杂性及法治政府建设层面分析,强化政府生态责任的必要性。强化政府生态责任的路径:确立协调和服务理念,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强化对政府行为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正海洋生态环境是沿海地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政府部门、学者及民众越来越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空前重视,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也明确提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举措。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事关海洋强国建设,事关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兴衰安危,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人类共同命运,因此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发展理念的提升与创新,对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已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势在必行。焦裕禄治理兰考"三害"的做法使兰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给我们加快"美丽中国"的建设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在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支持福建省开展先行先试,国家在福建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试点,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然而,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且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及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及奖惩机制.中组部《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要求,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指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的权重.在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支持福建省开展先行先试,国家在福建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试点,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建立绿色GDP指标考核体系就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规划和管控生态基础设施是保障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从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规划生态基础设施,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实践。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对衡阳市域和中心城区生态基底系统、绿色网络系统、城市绿岛系统、保育安全系统等四大系统规划生态基础设施,以此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生态基础设施保护区、控制区和引导区分类空间管控措施,促进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现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优化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树立生态文化意识,进行有效的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村镇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推进,村镇发展建设规划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导致村镇景观受到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土地浪费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村镇建设用地景观破坏问题,需要根据我国村镇景观生态环境现状,开展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需要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在分析村镇主要景观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评价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格局生态脆弱性和重要性,并根据规划原则划分景观生态功能区,评估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综合效益,从而完成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2.
樊万选 《创新科技》2014,(21):31-31
党的十八届四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前所未有的高度表达了国家对"依法治国"的重视。具体在生态环境领域,《决定》指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三明市大田县是福建"三江之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针对理念更新、信息孤岛、监管压力等生态环境污染源监管问题,大田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智慧环保建设为主线,从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建设入手,积极探索和实践"互联网+环保",大力整合资源,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系统和运行系统,助推了网格定责,实现了平台共享、能力倍增、动态监管等成效。  相似文献   

14.
县市级生态文明建设是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细胞工程,建立反映县市级资源环境问题特征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评价分类,可为县市级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该文建立了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压力、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3个方面共17个指标的县市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福建省县市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进行了评价、分类,并对不同类别县区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环境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新时期环境保护的新要求、新目标,加强全民环境教育,逐步建立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参与监督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从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近十几年来,我国土地整治事业发展迅速,其在保护耕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土地整治将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资源节约、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将农村土地整治的基本内容与构成要素相结合,确定农村土地整治的景观美学要素为:点(村)、线(水、路)、面(田、林),从景观美学角度的探讨土地整治的方法,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生态城市,是成都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成都在生态城市建设上存在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生态社会压力日益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应该在城市规划上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资源保障和节约利用,并且建立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推进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同时倡导低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才能早日建成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8.
现在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挑战,我们要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意识;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体化发展战略,建立综合决策制度,评估考核制度和调控制度;进一步强化管理和调控;要加大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建设生态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等方面进行建设。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是具有突变性的动态复合系统。在对江西省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进行充分研究基础上,依据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构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粗糙集理论筛除冗余指标,计算指标重要度以确立突变模型,从而对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3年间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呈现为起步、快速和稳定等3种发展状态,且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发展迅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在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节能降耗方面仍需努力;突变理论较好地契合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在2006年(Ⅲ级)、2010年(Ⅱ级)的两次突变过程,较好地刻画了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放在了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党的“十七大”更是把好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升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进一步明确要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需要多渠道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投入到位。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如何建立多元化的环保投资渠道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