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易位系1032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通过C分染显带分析,鉴别出了易位染色体为2B染色体。易位系1032与易位系1004的不同组合的杂交结果也证明了两个易位系中的染色体易位均发生在同一染色体上。但易位系1032的易位位置是在2B染色体的长臂末端。  相似文献   

2.
durum小麦的代换系di-sub5D(5B)与添加系di-adde4ts杂交,再用di-sub5D(5B)进行回交,在自交后代中选育出了易位系1032。该易位系染色体数2n=28,表现型为非蜡质。这一结果证明了在durum小麦中也可以利用5B染色体效应,通过诱发部份同源染色体间的配对,获得易位体。  相似文献   

3.
随着小麦染色体工程的研究进展,小麦染色体易位的研究成为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探索的焦点之一,对于易位的鉴定尤为重要;同时,诱发产生的优良易位系也具有实际利用价值,本文将对这两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利用创制具有蓝粒基因的小麦异易位染色体的后代材料与具“Probus”突变体的不育基因的不育株杂交 ,根据F2 代蓝粒种子和白粒种子分离比例及其植株的育性表现对所需易位染色体 4BS·4AgL进行初步筛选 ,然后用细胞学手段进一步鉴定 .结果表明 ,利用这种方式筛选 ,无论蓝粒基因的来源是Ag .elongatum还是Ag .trichophorum ,均可获得 4BS·4AgL易位染色体 .易位系的结实正常 ,这在遗传研究上和以蓝粒为标记的核型不育杂交小麦系统创制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创制具有蓝粒基因的小麦异位位染色体的后代材料与具“Probus”突变体的不育基因的不育株杂交,根据F2代蓝粒子种子和白粒种子分离比例及其植株的育性表现对所需易位染色体4BS.4AgL进行初步筛选,然后用细胞学手段进一步鉴定,结果均得4BS.4AgL易位染色体,易位系的结实正常,这在遗传研究上和以蓝粒为标记的核型不育杂交小麦系统创制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发掘和利用黑麦属野生种非洲黑麦(Secale africanum)所携带的优异基因,我们用四川栽培小麦与人工合成的硬粒小麦非洲黑麦双二倍体杂交回交,将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早期世代选择,结合染色体C带技术与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在BC1F5代获得了抗条锈病的新品系L15-,经鉴定它具有非洲黑麦的1R染色体与小麦1B染色体形成的1RS/1BL易位染色体,该易位系的获得增加了1RS/1BL易位系的遗传多样性,是研究非洲黑麦基因遗传和小麦抗病育种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7.
设D为正整数,p为适合pD的奇素数.作者用Baker有效方法证明了:若(D,p)≠(pm-ε4a)2-pm,4a2+m,4a2+ε),ε=±1,且max(D,p)≥1032,则方程x2-D=pn至多有三组正整数解(x,n).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良C带技术对圆锥小麦和高亲种质矮兰麦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矮兰麦体细胞具14对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带的大小,强弱和分布不同。矮兰麦2AL和7AS染色体臂及7B染色体的带型与野生二粒小麦不同;矮兰麦3B,4A,4B及7B染色体与普通小麦相应染色体的带型也有判别。  相似文献   

9.
对外源基因导入小麦的成就做了综述,介绍了用于向小麦导入的外源基因资源和诱导产生易位的方法,对已获得易位系的方法及其基因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牛染色体易位是常见的牛染色体畸变类型,文中综述了牛染色体的罗伯逊易位、X/常染色体易位和其它易位,着重讨论了1/29罗位逊易位的分布、起源和表型效应,指出该易平虽然可能导致某种程度的育性降低,但其对表型效应的影响尚存在争议;并针对“根除”或“从群体中剔除罗伯逊易位”观点,提出了不同的韵意见。  相似文献   

11.
小麦B染色体组双端体光合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对照CK相比,各供试B染色体组双端体材料的旗叶光合性能表现不同,多数B染色体长臂、2BS、7BS对叶绿素含量具有正效应,3BL、4BS、5BS具有负效应,在光合功能上,3BL、1BS、4BS、5BS表现为负效应,5BL、6BL、7BL、2BS、3BS、7BS则表现为正效应,不同部位染色体臂缺失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不同效应,可能是由于染色体臂缺失后,光合机构和光合功能相关的基因结构与表达发生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12.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杂交后代中的簇毛麦染色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地高辛(Digoxigenin-11-dTup)标记的簇毛麦染色体组DNA为探针,以普通小麦“中国春”总DNA作封阻进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对小麦和簇毛麦杂交和回交后代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杂交后代的28条染色体中有7条簇毛麦染色体,在发生部分染色体加倍的回交代后鉴定出含7条簇毛麦染色体重的易位系。GISH的准确鉴定以及易位系的获得为向小麦导入簇志麦的有用基因提供了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13.
贵州桫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贵州桫椤的核型。结果表明:桫椤的染色体数目为2n=138.核型公式2n=2X=16m+2sm+86st+34t,染色本组中,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2.2: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在染色体组中的比例为零,桫椤的核型属“1B”核型。  相似文献   

14.
伞花木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伴花木(无患子科)的染色体数目,并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种染色体的核型公式为:K(2n)=22=16m+6sm,染色体属较对称的“2B”型。  相似文献   

15.
绵枣儿两个不同居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芜湖和琅琊山产绵枣儿Scilla scilloides(Lindl.)Druce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其结果如下:芜湖材料有两个细胞型:AA和BB型,A和B分别代表A染色体组(x=8)和B染色体组(x=9)。细胞型I;2n=16+1Bs=6m+2sm+8st+1Bs;细胞型Ⅱ:2n=18+1Bs=8m+2sm+8st+1Bs,二者均属Stebbins“3B”核型。琅琊山材料仅发现一个细  相似文献   

16.
对临床上确认为M2-ANLL的病例,首先进行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核型分析,经G显带和R显色确定为t(8;20)(q22;p23)易位,是一种新的变异型,为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别设计引物,反转录扩增检测ETO基因cDNA 3‘0端顺序和ETO融合转录物检测为阴性,从分子水平上排除了经典的t(8,21)易位的可能性。说明了该病例为t(8;20)易位,ETO基因受累的新变异型白血病。  相似文献   

17.
对山绿豆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2n=22。核型分析表明,11对染色体中,2对为正中着丝粒染色体,8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K2n=2x=22=4M+16m+2sm,核型类型为2B型,与栽培绿豆核型K2n=2x=22=18m(2SAT)+4sm型类型(2B)相比,二者在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类型上是一致的,但染色体类型及每种类型的数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四种佛蝗染色体核型与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C带技术,对剑角蝗科(Acrididae)佛蝗属(PhlaeobaStal)的僧帽佛蝗(P.imfumataBr.-W、白纹佛蝗(P.alboemaZheng)、短翅佛蝗(P.augustidorsisBol.)、长角佛蝗(P.antennataBr.-W.)四个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常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研究,绘制了C带核型示意图二结果表明,四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具有2~3对大型,5~7对中型,2~3对小型染色体.这四个种的主要区别表现在C带核型的差异上.C带带型差异可反映种间的分类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染色体C带技术,对剑角蝗科(Acrididae)佛蝗属(PhlaeobaStal)的增强佛蝗(P.imfumataBr.-W、白纹佛蝗(P.albonemaZheng)短翅佛蝗(P.angustidorsisBol)、长角佛蝗(P.antennateBr.-W)四个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常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研究,绘制了C带核型示意图,结果表明,四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具有2~3对大型,  相似文献   

20.
菊蝗和黄佛蝗三个种染色体C带带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染色体C带技术对剑角蝗科(Acrididae)菊蝗属(PhlaeobidaI.Bol)2个种(黄纹菊蝗P.chloronemaLiang和海南菊蝗P.hainancnsisBietChen)和黄佛蝗属(ChlorophlaeobaRaemm)1个种(长翅黄佛蝗C.longusalaZheng)染色体进行了常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并绘制了C带核型示意图.结果表明:菊蝗属两个种染色体数目相同2n♂=21,分组形式相同,均为3L,6M,1S,X,而黄佛蝗属的长翅黄佛蝗染色体数目2n♂=23,分组形式:2L,7M,2S,X,反映了属间染色体组型有差异.另外两种菊蝗C带带型不同,说明C带带型在种间区分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