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2015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显示:可能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3.09%,可能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7.62%,心理比较健康者占49.29%。男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好于女生,理工科学生好于文科生,城市学生好于农村学生。学校可通过建立心理档案,加强心理辅导和咨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取师范院校66名贫困大学生为实验组,100名普通大学生为对照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查比较,并用中国青年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31.8%;其中强迫、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分数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01),偏执因子分数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P<0.001).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学校应针对其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研究工具,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要比全国大学生要差;2. 女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心理问题的人数要略高于男生,差异主要体现在恐怖因子和抑郁因子两个项目上;3. 来自农村的高职大学生要比城镇高职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4.高职毕业生存在中等以上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数要大于高职新生,差异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和偏执因子等3个项目上;5.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贯穿于高职大学生整个学业生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福建省某高校大学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为今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该文采取整群抽样,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对1831名新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级心理问题学生有164人,占8.96%;二级心理问题学生有274人,占16.96%;三级心理问题学生有463人,占25.29%。男女生的一级、二级和三级心理问题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幻觉妄想症状、焦虑、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躯体化、冲动、进食障碍、睡眠困扰、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在性别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张婷婷 《科技信息》2010,(25):I0192-I0193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和滨州校区共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毕业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探索有效地解决途径。结果显示:根据我国正常成人SCL-90统计常模,滨州医学院大学毕业生在共检出阳性37例,占20.1%;大学毕业生在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恐怖和敌对因子这五个因子较常模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考研大学毕业生在强迫、人际敏感、忧郁和焦虑因子上与非考研的毕业生有显著地差异,是否考研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生食品安全现况。方法:自行编制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三校区四个年级36个班,共1208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有效问卷1105份。研究对象中没听说过《食品安全法》的占10.5%,听说过但没看过的占83.8%;在食品安全知识、购买食品情况、就餐情况得分低于总分60%的分别为77.6%、54.8%、67.1%;在食堂吃早餐和午、晚餐的分别有68.5%和79.9%;以方便快捷选择早餐的占69.5%,以口味选择午、晚餐的占65.2%;对学校食堂和周围环境总体食品卫生评价为一般者分别为61.3%、69.3%;结论: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法》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在食品安全知识、购买食品情况和就餐情况得分低,反映其食品安全现况较差;就餐地点主要为学校食堂;对学校食堂和周围环境总体食品卫生评价一般;主要以方便快捷和口味选择就餐地点。建议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及相关知识教育;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学校食堂应在饮食营养、食品安全和口味三方面并重;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周边餐馆和街边小摊的卫生管理及对饮食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以确保大学生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姜莉  王爱东 《科技信息》2010,(8):186-187,189
目的:了解民办高职学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高依据。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正德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三年的入学新生6497名进行测查。结果:三年新生中,总体上心理健康的为3170人,占48.79%;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偏执3个因子上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普遍较高;该校新生的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和其他等因子上,男女生的得分和心理问题发生率差异显著;三年新生在scl-90的总体、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三年中,新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结论:要根据民办高职新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症状自评量表 ( SCL- 90 )对 15 8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 12 .7% ;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抑郁等症状 ;SCL- 90各因子均分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 ,但低于其它专业大学生 ;男生比女生、学生干部比一般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学习满意度、专业满意度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正相关 ;而学校与学校、城市与农村、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等不同群体间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月经知识的来源、月经异常及经期保健等方面的情况,为指导女生进行经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西北民族大学422名女大学生进行月经知识、经期保健等方面的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有效答卷422份.结果:女大学生月经知识来源的主要途径是父母及长辈,其次为报刊杂志,医学生通过专业书籍获得知识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医学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女大学生月经过多者占43.6%;月经过少,占33.4%;未进行经期保暖者占37.9%;束进行经期淋浴者占37.4%.结论:月经异常与经期保健有关系,应该采取多种途径的教育方式,加强女大学生经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指导其经期保健行为.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8中优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2.7%;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抑郁等症状;SCL-90各因子均分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但低于其它专业大学生;男生比女生、学生干部比一般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学习满意度、专业满意度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正相关;而学校与学校、城市与农村、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等不同群体间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该文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对X高职院校2019级和2020级共9000余名大专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通过调查报告的分析和对比发现,近两年新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良好,男生二级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多项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城镇生源一级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农村生源。通过后续约谈发现,一级心理问题检出人数与实际需要关注人数相差较大,二级心理问题的学生潜在问题较多。据此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调查了解新生心理问题状况,为更好的和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采用SCL-90对1782名河北师范大学入校一个月的新生进行了心理自评测试.结果表明:(1)与社会群体常模比较,新生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9个因子中只有躯体化因子分低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和青年组常模,P<0.01,P>0.05.(2)与全国大学生和中学生常模比较,新生心理问题较轻,但是,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高于中学生常模,P<0.01.(3)心理问题检测率具有普遍性,在检测的9个项目中,各项因子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因子分≥2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检测率百分比平均为20.95%,因子分≥3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检测率百分比平均为2.53%,较突出的是强迫因子,居9项因子之首位.(4)城、乡比较存在差异.城镇新生的心理问题状况比乡村的好一些,P<0.05.结论:依据本文研究结果,新生入校后要及时进行心理问题筛查,既要注重新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又要把握特殊性,要早发现早解决,做到防惠于未然.  相似文献   

13.
李新纲  张艳 《科技信息》2011,(21):I0169-I0169,I0200
当前,在校大学生已成为社会心理危机高发人群。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在30%-40%,比较严重的10%左右;大学生自杀率达到0.02%,已成为青少年第一死因;报纸、网络也不时曝出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个体成长,还危及到他们家庭,关系到大学的生存和稳定,更不利于社会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和研究分析中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表现在交往心理方面,而农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显得尤其突出。本文试图分析农村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问题,探讨了农村大学生交往心理问题发生的共同原因,并提出一些调适对策,并期待引起对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吴晨璇 《科技信息》2013,(20):208-209
<正>大学时代是人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时期,是心理断奶的关键期。心理断奶意味着切断个人与父母、家庭心理联系上的"脐带",构建自己独立的心理世界。在这一过程中,种种矛盾冲突相互交织,加之以往家庭教育的过度包办,中小学教育的呆板僵化,使得大学生面对新的大学生活,出现许多心理上的不适应。笔者历经三年的大学生活,通过调查和查阅大量资料,感觉当代大学生主要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业压力增大引发的焦虑感;生活环境不适应,现实与理想预期反差引发的失落感;人际关系不协调,缺乏宽容态度与沟通技巧没有知心朋友引发的孤独感;自信心不足,对未来生活和就业状况感到担忧,"毕业即失业"引发的恐慌感;个人情感不如意,青春期恋爱渴求与分手失恋引发的情感危机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且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比例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者约占10%~30%。《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通过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类型的分析,讨论了阅读疗法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大学生行为偏差的案例不断增多。专家们指出: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原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社会各界必须从认识、行动上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各高校更责无旁贷。帮助大学生远离心理困惑,重新拥有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偏执三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与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强迫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与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与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强迫和其他二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其心理问题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所谓“心理”,通常认为是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过程,表现为人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当一个人依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对其遭遇的事物和现象不能正确理解和科学分析的时候,心理问题便产生了。有心理问题的人往往感觉和知觉不合常理,逻辑思维混乱,情绪不够稳定,并直接导致其行为的怪异,严重者甚至表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华大学体育专业不同专项的200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且分析探讨了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5.8%;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抑郁、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狂想及强迫等症状.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