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一直是以性别对抗的姿态存在文坛,而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直接展示,在性别对抗与文化解构方面显得十分大胆、突出。且其写作意义都是指向对女性自我生命体验的真实书写,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属于她自己的女性经验世界——"黑夜",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有别于一般文学叙事的女性诗学存在。本文试图从女性诗歌的历史发展,探入剖析新时期女性诗歌中性别抗争意识存在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2.
孙会 《科技信息》2009,(36):110-111
诗人娜夜从步入诗坛开始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她以其女性的艺术视角彰显个体自我对生命、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在她的诗中,关于对爱情的书写和她作为女性的生存与体验一直倍受关注,同时她的诗歌意象和语言也有着一定的特质。她的诗,往往以现实感受为基础,顺从内心感受的召唤,把所有的观察、体验、感受都源源不断地融入诗中,从而使得质朴而又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3.
爱情一直以来都是女性诗歌吟咏的主题。进入新时期,几代诗人开启了不同的书写之路。20世纪80年代初期,舒婷、林子在找寻“人”的爱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伊蕾等女诗人的爱情里,通过身体的描写来表现感情与欲望,20世纪90年代以来,路也等开始将日常生活融入爱情中,并形成了个人化表述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女性新诗写作景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女诗人在作品中反思"女性"文化身份,强调自我书写的权力,彰显女性性别意识,这一转变,表现出女诗人对女性自我的重新审视,同时也折射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出现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诗人从主题创作到把词语当作诗歌写作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诗歌写作的根基,显示出根本性的变化,诗歌写作出现了困境,读者理解诗歌有了难度.由此,追溯了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的诗学理论,指出了二者的不同,并认为没有诗人的审美体验,诗歌写作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6.
与李清照并称隽才的朱淑真,在遭遇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与自身婚姻不幸的社会苦难和人生苦难的过程中,敢于冲破理学的清规戒律,站在女性性别的立场上用诗歌来表现个人的"私情",真情吟咏,无所顾忌.她的作品从题材到内容,从风格到情感,都是女性情感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有限的人生梦想的书写,具有极强的个人化色彩和"自我指涉"的私语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自然诗人,也是美国人民最喜爱并引以为自豪的少数几位美国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以快乐开始,以智慧结束."从传统中创新,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意是其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转型不仅改变了诗人的精神信仰、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而且给诗歌创设了新的话语环境。商品生产的介入、传播媒介的发展、担当意识的式微以及创作目标的异化等使诗歌精神开始疏离传统、社会和时代,诗歌因为过度地张扬物欲而彰显出形而下的世俗品格,"个人写作"、"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等成为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自然诗人,也是美国人民最喜爱并引以为自豪的少数几位美国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以快乐开始,以智慧结束。"从传统中创新,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意是其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作家大多是以书写个人经验和自我感受而引起关注的.虹影在正面塑造女性形象,表现女性意识的同时,通过潜在的自我与现实的对话,显现了作者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1.
对女诗人翟永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诗歌的叙事转换动因、叙事蜕变及其转换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和解析,勾勒出了中国当代女性诗歌从性别焦虑走向性别从容的美学策略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忠实的"大众诗歌"战士,客籍诗人温流不仅发展了20世纪30年代大众化诗歌的创作理路,而且提升了革命现实主义诗歌的精神维度。"国防诗歌"口号提出之后,温流凭着一腔热血表达了自己保卫国防的决心,也为民众发出了争自由解放的"呐喊"。温流的诗朗朗上口,富有一定的音乐美,这与他对客家山歌等的借鉴是分不开的。从客家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温流歌谣体诗的意义是非常突出的。  相似文献   

13.
政治意识形态支配着 20世纪 50- 70年代末的诗歌创作.与政治意识形态关系暧昧的政治抒情诗成为该时代末诗歌的基本形态.其代表诗人是郭小川、贺敬之.这类诗歌本文称之为"政治高歌",它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 为政治服务的神圣使命 ;"小我"与"大我"的趋向和谐 ;诗歌艺术形式的民族化追求 ;革命浪漫主义的诗风.对这类诗歌的失误也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美籍女高音歌唱家玛利亚·卡拉斯是世界公认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20世纪50年代,她在歌剧领域风靡一时,被人们成为"女神"、"歌后".掀开她魔术师一般声音的面纱;解析她极具戏剧性的角色;展现完美歌唱与形体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以“民歌大王”著称的诗人陈有才近年来仍笔耕不辍。解读陈有才的诗歌,我们会发现豫南的地域特征对其诗歌意蕴美的形成构成重大影响。以此为基点,从他的部分诗歌中寻找视角,在归纳其诗歌意蕴美的同时也从生活积淀、思想认识、作品构思及细节表现等方面具体探讨其诗歌的意蕴美与地域特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女诗人探索自身历史命运的道路上,从80年代的建造一间“自己的屋子”,到90年代的走出“屋子”,尽管有得有失,但女性诗歌创作已经打开了更广阔的精神视域,成为其后新世纪女性诗歌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依据。新世纪的女性诗人以此为基础,遵循新的社会地位和历史身份,对自我进行重新设计和定位,更大限度地从幽暗卧室和内心独白中走出,去触及更宽广深厚的社会和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丁鹏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0):27-28
作为"九叶"诗人之一的唐湜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从事诗歌创作和研究,在被错划为右派期间历经了人生的种种坎坷与磨难;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诗人重返诗坛,身兼诗人与评论家的双重身份的唐湜,其诗歌创作和诗论在新的时期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本文试图通过诗人主体对诗歌理论的建构探寻诗人如何将苦难的人生转化为幻美的旅程,同时尝试性地解读历经现实磨难后心境对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李皓诗歌的文本细读,阐述了李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关注乡土与都市的现实世界,感时忧国,多角度、多侧面地书写生活,同时又拥有纯正的个人情怀的表达,对自我的言说、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生活阅历建构了属于诗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之维。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通感"的概念,即"以感觉写感觉"。俄国象征派诗歌中大量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与象征派诗歌不同,叶赛宁以"诗人对世界的感觉"将其运用得出神入化,在其诗歌里,他塑造了一系列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知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塑造,表现了年轻诗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真挚的热爱。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到现在,郑敏一直在探索死亡的神秘与本质。她不仅谴责死亡的暴力,歌颂死亡的崇高,还赋予死亡以人文主义的内涵,更将解构主义的理论融入诗歌,对死亡和生命进行辩证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