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小黑杨优良无性系经组培扩繁,进行移栽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试管苗根系发育情况、试管苗木质化程度、移栽基质、遮荫管理等四个主要因子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在0.01水平差异均极显著。确定出试管苗根系发育的好坏是影响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因子,其次是苗木木质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大叶山杨组培苗移栽试验与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和多年基层林业实践,对大叶山杨优良无性系经组培扩繁,进行移栽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试管苗根系发育情况、试管苗木质化程度、移栽基质、遮荫管理等四个主要因子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在0.01水平差异均极显著。确定出试管苗根系发育的好坏是影响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因子,其次是苗木的木质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乌塌菜(Brassia narinosaBailey)优良变异植株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以及试管苗生根、移栽、扦插及田间栽培所需要的条件,并建立起乌塌菜优良变异植株的无性系及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证明,诱导乌塌菜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是MS BA 2.0 mg/L;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理想培养基是MS La(NO3)31.0 mg/L BA 0.5 mg/L;生根的理想培养基是12MS IAA 1.0 mg/L;以炉灰渣为试管苗的移栽扦插基质,移栽成活率为93%,扦插成活率为88%.耐寒乌塌菜试管苗的田间栽培试验还证明,这种试管苗生长旺盛,根系发达,产量可提高10%.  相似文献   

4.
金钗石斛茎段培养再生绿色植株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报道了用金钗石斛 (DendrobiumnobileLindl)的茎段作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 ,已诱导出丛生芽并发育形成试管苗 ,试管苗经过“炼苗处理” ,移栽成活。同时还试验了 3种培养基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以中华芦荟萌蘖芽或无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进行组培增殖,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移栽,实验中华芦荟的快速繁殖和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6.
空心菜无性系的建立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空心菜优良变异植株嫩茎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试管苗生根、移栽、扦插及田间栽培所需要的条件,建立起优良变异空心菜嫩茎的无性系及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证明,诱导嫩茎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是MS BA0.8mg/L 2,4 D0.3mg/L;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理想培养基是MS La(NO3)30.8mg/L;生根的理想培养基是1/2MS IAA0.2mg/L;以炉灰渣为试管苗的移栽扦插基质,移栽成活率为100%,扦插成活率为98.6%.试管苗田间栽培试验还证明,这种试管苗生长旺盛,可以收获二次,产量提高了约一倍.  相似文献   

7.
紫山药组培苗生根诱导培养基优化组合不同诱导试管生根苗的炼苗(移栽)、炼苗基质、季节、容器影响成活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紫山药试管生根苗以1/2 MS+NAA mg/L+AC g/L的生根率高,达标试管移栽苗3~5 cm长、茎粗、根系发达、叶片大深绿;基质以珍珠岩:黄土=3∶1;营养钵容器在当年的4-5月份温度15~25℃,湿度控制在70%~80%下的弱光照或搭阴棚下炼苗较佳。炼苗成活率达70%~85%。  相似文献   

8.
刘燕  李娟  祁翔  向立容  王济红 《贵州科学》2012,30(5):68-70,96
为掌握贵阳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文心兰、蝴蝶兰试管苗出瓶移栽技术,通过对文心兰、蝴蝶兰试管苗炼苗时间和移栽基质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文心兰试管苗较蝴蝶兰试管苗容易移栽;文心兰炼苗20d,移栽成活率可达97.0%;蝴蝶兰炼苗40d,移栽成活率仅为73.0%;苔藓和腐殖土+蛭石2种基质均适合文心兰、蝴蝶兰试管苗移栽。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青霉素G钠对绿巨人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苗生长的初步结果 .试验表明 :青霉素G钠对诱导叶片愈伤组织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而对愈伤组织的分化有促进作用 ,效果最好的浓度为 60万u·L- 1,平均每块愈伤组织可分化 7.0个不定芽 ;低浓度的青霉素G钠 ( 2 0万u·L- 1)对试管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同时也促进根系的发育 ;而高浓度的青霉素G钠对试管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并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的青霉素G钠( 2 0万u·L- 1)比不加青霉素G钠的培养基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高 .  相似文献   

10.
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是组培工厂化育苗中一项具有很大应用价值的实用技术。以甘薯脱毒试管苗为材料,对瓶外生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管苗质量、基质、生长素均能影响试管苗的瓶外生根;污染试管苗用瓶外生根技术可达到84.5%的生根率;采用瓶外生根后移栽的方式获得的移栽苗比炼苗后移栽的方式高124.74%,可使移栽成活率提高3%。  相似文献   

11.
魔芋试管苗的营养液栽培管理技术和立体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魔芋试管苗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清洗、移栽、炼苗、营养液栽培及光照、季节、病害防治等多种因素进行试验观察,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魔芋试管苗立体多架层栽培模式,为魔芋试管苗二年速成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参果试管苗与移栽成活苗气孔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人参果(Solanum muricatum Ait.)试管苗与移栽成活苗气孔大小、气孔开度日变化及保卫细胞对碘-硫酸反应的观察比较,研究了试管苗与移栽成活苗气孔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试管苗与移栽成活苗的气孔大小日变化幅度不大,但两者气孔开度的日变化明显不同;试管苗日变化曲线平稳,无明显波动;移栽成活苗日变化曲线呈明显波峰状,在13:00达到最大值,碘-硫酸反应表明,滴加硫酸后,试管苗与移栽成活苗气孔开度都显著增大,与硫酸作用前相比,移栽成活苗的增加幅度约6倍于试管苗,这可能与两者保卫细胞壁刚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炼苗基质对彩色马蹄莲试管苗成活和生长的影响以及移栽基质对移栽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珍珠岩为基质试管苗的成活率高,生长较快;田土:腐植土为1:1的移栽基质,移栽苗的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14.
马献池 《汉中科技》2011,(2):42-42,53
针对日本落叶松速生性特点,采用山地快速育苗出圃技术,所育苗木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木质化程度高,达到一级出圃苗标准。  相似文献   

15.
北方大岩桐组培试管苗瓶外移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岩桐组培试管苗瓶外移栽后的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的调查,对比所用的3种基质及3个移栽时间,以找出适用于大岩桐试管苗移栽的基质和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大岩 管苗移栽以珍珠岩为基质最好,成活率达到96.7%;时间以4月份为最好,11月份次之,二者之间相差不大,都达到了80%以上,但在8月份的移栽效果不好、成活率只有35.3%。  相似文献   

16.
文心兰的快速繁殖和试管苗移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文心兰试管苗的增殖、生根以及试管苗的移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试管苗增殖和生根的最敏感的因素是培养物的生理状态,其次为激素的比例。其培养方案为:(1)增殖培养:选择原球茎为培养物.培养基为:MS 6-BA3.0mg/L NAA0.2mg/L 0.1%活性炭;(2)生根培养:选择具有3片叶子,高约6-7cm的小苗作为培养物,培养基为:MS 6-BA3.0mg/L NAA0.3mg/L 0.1%活性炭.并将发育形成的试管苗经“炼苗处理”后,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17.
任杰  魏鹏 《科技咨询导报》2008,(31):110-111
依据大花惠兰根深度肉质化、叶片角质层较厚的特性制定移栽措施,以生长在1/2MS+NAA 0.5mg/L培养基中的大花惠兰试管苗为材料,在5月上旬,选择以水苔+蛭石+树皮为主要基质进行移栽,效果良好,移栽成活率大于91%。  相似文献   

18.
通过稠李的茎尖的分化增殖培养,不定苗的生长、生根、生根苗的移栽,以及无根苗的扦插等试验,筛选出稠李试管苗的增殖、生长、生根的培养基,以及试管苗的移栽和扦插基质.结果表明,MS BA0.6离体茎尖成活伸长理想培养基;MS BA0.5 IAA0.2 GA0.5培养基为稠李芽的增殖分化最适培养基;MS BA0.2 IAA0.1 GA2.0培养基是促进不定苗状苗生长的最适培养基;1/2MS IAA2.0是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河沙和炉灰渣是稠李生根试管苗移栽,以及无根试管苗扦插的理想基质.无根试管苗的扦插,可简化培养程序,提高繁殖系数.  相似文献   

19.
为保护野生资源并达到人工栽培目的,以具有生长点的线叶旋覆花嫩茎段为材料,采用试管苗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嫩茎段试管苗培养、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培养,以及试管苗的移栽、微型扦插和定植的研究.结果证明:1/2 MS+ABT2号2.0 mg/L+蔗糖15 mg/L+NAA 0.6 mg/L是具有生长点的嫩茎段试管苗培养和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98.2%,微型扦插成活率91.5%,定植成活率98.7%;定植的试管苗完全保持了野生线叶旋覆花的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20.
中华猕猴桃的组织培养及其实用快速繁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述了对木本经济植物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进行组培快繁育苗的具体方法,并针对传组培法育苗不太重视试管苗后期的炼苗移栽等环节的不足,特别加强了对猕猴桃组培苗在成为田间商品苗之前的培育管理方法的研究,从而提高了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本研究成果是对传统方法的改进,和于真正提高农业生产实践中优良果木组培育苗的实际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