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Fe-M(M=Al,Nb,Si)的机械合金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显微硬度测试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纯元素混合粉末Fe50Al50、Fe50Nb50及Fe75Si25的机械合金化过程.结果表明:球磨30h后,Fe50Nb50转变为非晶结构,Fe75Si25粉末形成具有bcc结构的α-Fe(Si)固溶体,Fe50Al50的球磨产物为α-Fe(Al)+Fe3Al+Al13Fe4三组混合结构.延-延组合的Fe50Al50及Fe50Nbb250形成具有层片复合结构的粉末.其显微硬度在球磨初期迅速增高,延长球磨时间,增高速度减慢最后趋于稳定.而延-脆组合的Fe75Si25粉末在球磨初期则形成具有弥散复合结构的粉末,其粒度变化在球磨初期与Fe50Al50及Fe50Nb50不同,无明显增大趋势.对Fe-M机械合金化的产物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喷射沉积坯轧制和RS/PM粉末挤压坯轧制的2种工艺制各了Al-8.5Fe-1.3V-1.7Si和Al-8.5Fe-1.3W-1.7Si合金的板材,并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力学拉伸实验研究了板材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综合性能AlFeWSi合金优于AlFeVSi合金的喷射沉积坯轧制板材.  相似文献   

3.
对采用快速凝固技术工艺制备的Al-Si-Fe-Mn合金与Al-17Si-0.5Mn和Al-7Si-1.3Fe-0.5Mg铸态合金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并对几种合金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快凝Al-Si-Fe-Mn合金比其它铸态合金的耐磨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用密封反应室气液平衡法,测定了Bi蒸气在Fe液中的溶解平衡及第三组元Cr,Cu,C,Al和Si对Bi溶解量的影响,得到Fe液中Bi蒸气溶解反应标准溶解吉布氏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式,以及1873K温度下Fe液中第三组元与Bi的活度相互作用系数。  相似文献   

5.
在3 ̄5.5GPa的压力范围内,经过873K,30minh等温热处理由非(Fe0.99Mo0.01)78Si9B13(FMSB)条带和纯金属Al片交替叠成的样品,制备出多层Al/Fe-Mo-Si-B纳米合金复合材料。研究了静高压在复合材料制备中影响非晶FMSB合金晶化相,Fe-Mo-Si-B纳米合金晶粒度和Al/Fe-Mo-Si-B复合材料界面相的规律及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示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快速凝固Al-Fe-V-Si合金薄带微观结构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室温时已存在立方结构的α-Al(13)(Fe,V)3Si相,呈近球形弥散分布;加热时α粒子长大,但直到510℃/100h粒子粗化仍不明显.升温到650℃发生相转变.出现多边形θ-Al2(Fe,V,Si)六方结构相;而经650℃/25h处理后观察到长条形析出相,其成分近似为(Al,Si)(13)Fe4,并与原来立方相、六方相粒子共存.  相似文献   

7.
采用力学拉伸试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稀土元素Er,Y,Ce对FVS0812合金挤压棒材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并通过考察稀土元素与合金组成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强度,定性地分析了稀土元素在快凝AlFeVSi合金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Er促使粗大块状δ相的形成,加Y则有较粗大的类球形第2相Al20(V,Fe)2Y的析出,而Ce没有生成其它相,但是明显细化了Al12(Fe,V)3Si硅化物质点,因此,采用Ce合金化可以改善合金显微组织,明显改善快凝AlFeVSi合金力学性能.稀土元素对快凝AlFeVSi合金组织性能以及第2相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与稀土元素晶体结构、原子半径、电负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Al基合金在高温相变储能过程中Fe的扩散及其控制,所用的储能元件是由耐热的Fe-C合金作外壳和Al基合金作内核所组成的。在800℃高温服役时,Fe将在Al液中进行扩散,导致储能材料热物理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采用化学分析、金相检验、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Fe在Al基合金中的扩散;观察到一系列的Fe-Si-Al金属化合物,探讨了储能元件的分层问题和Si含量对非沉淀层Fe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快速凝固Al-8.5Fe-1.3V-1.7Si合金在600℃长时间热暴露后强化相的转化行为.结果发现,高温下稳定性极好的Al12(Fe,V)3Si相在600℃时粗化速率明显加快.在有些强化相颗粒粗化的同时,伴随部分小尺寸颗粒的溶解.随热暴露时间的延长,强化相体积分数减小,粗化的颗粒外形由球形变为多边形,半共格关系遭到破坏.热暴露200h后,在基体中有异常粗大的Al13(Fe,V)形成,该相为底,X单斜结构,相内为孪晶结构.  相似文献   

10.
Fe-Si-Al系合金的耐碎裂性与组织的关系用于自动剪票机、磁卡电话机等的磁头铁芯材料必须使用同时具有高磁通密度、高耐磨性和高耐蚀性的磁性材料,目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材料只有Fe-Si-Al合金。Fe-Si-Al系合金的磁头铁芯,一般采用磨削加工方法从...  相似文献   

11.
Fe基-Al_2O_3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工业还原铁粉、Al2O3颗粒、炭粉及某种适量粘结剂,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在高温下进行烧结,制备了Al2O3颗粒增强Fe基复合材料。用STEM,TEM及SEM对界面结合机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在Al2O3颗粒与Fe基界面生成了中间相,使Al2O3与铁基有良好的结合强度,所制备的Fe基-Al2O3复合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已超过相同含碳量的碳钢材料  相似文献   

12.
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蝮蛇短尾亚种体内含有大量的宏量元素Ca、Mg、P及微量元素Cu、Zn、Fe、Mn、Se、Sr、Al、Cr、Ba、Pb、Ge和Mo.但这些元素在各器官间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Zn、Fe、Al、Cr在蛇体内含量较高;Cu、Mn含量中等;Se、Sr、Ba、Pb含量较少,而Ge、Mo含量甚微.结果提示蝮蛇短尾亚种体内各器官的微量元素分布特点是与其生理生化功能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进的Al-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定量研究了HPAFC的化合形态分布与转化,结合酸解聚实验和酸反滴定实验结果,描述了其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HPAFC的化合形态主要决定于n(Al):n(Fe)比值、碱度值和陈化时间,并且可划分成三个主要化合形态分布区,即单体和二聚体[Al+Fe]a、中间多核羟基络合物[Al+Fe]b和溶胶态[Al+Fe]c,而且它们之间可相互直接转化.当n(Al):n(Fe)>5:5时,[A1+Fe]a和[A1+Fe]b为主要化合形态;除了[A1+Fe]b之外,[Al+Fe]a和[Al+Fe]c随n(Al):n(Fe)减小而增大.最后提出了HPAFC的化合形态分布与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辨别AlCuFe准晶体(QC)形成的相变过程,进而探索其形成机理,采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定量分析技术,计算不同球磨时间 Al70Cu20Fe10合金中的Cu原子,以及700 ℃退火后的Cu和Fe原子的局域结构参数,并与X射线衍射(XRD)分析进行比对。结果表明,经过不同球磨时间,样品中Al和Cu首先形成Al2Cu金属间化合物,进而转化为Cu9Al4,Fe原子仍然是原来的体心立方(bcc)α-Fe结构。α-Fe与Al和Al2Cu经过退火处理化合为Al7Cu2Fe化合物,进而转变为QC;而长时间球磨产生的Cu9Al4退火后化合为稳定的Al(Cu,Fe)固溶体,不会形成QC。  相似文献   

15.
应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对汽车用热镀锌过渡层中可能存在的Fe3Al,FeAl,Fe2Al5和Fe4Al13等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结合能进行了计算,其值分别为-1416.5306,-797.7319,-3148.0235和-1950.6092kJ/mol,可见Fe3Al5的结合能最大,说明其本身的结合强度最好,该方法对某些无法通过实验得到其结合能值的情况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AlCuFe准晶体的形成机理,采用了X射线衍射(XRD)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2种分析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高度无序体系结构分析的困难.研究结果表明,在球磨过程中Cu原子进入Al的晶格点阵,经过不同球磨时间分别形成金属间化合物Al2 Cu或者Cu9 Al4,而Fe原子保持原来的体心立方(bcc) α...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利用超重力场辅助的两步燃烧合成技术成功制备了Fe3Al合金.首先利用Al/Fe2O3之间的铝热反应释放的高热量使得产物(Fe和Al2O3)转变成高温混合熔体,Fe熔体在1000 g超重力场的作用下迅速从高温混合熔体中分离,并和底部的纳米铝粉发生二次燃烧合成,生成致密的Fe3Al金属间化合物.Fe3Al样品中仅存在...  相似文献   

18.
酸解法制备硫酸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在四川东部某地发现贮量丰富、具有开采价值的菱锰矿组分构成特点,选择酸解法工艺制备硫酸锰,文中对原矿存在的钙、镁、铝、铁、硅和磷等杂质元素的去除,进行了扼要论述,制备过程又采取简便合理的工艺措施,从而保证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地方锰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党参中无机元素的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了常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中Fe,Cu,Zn,Mn,Cr,Mg,Ca,Se,Al,P,B,Sr,Hg,Pb,Ba,As,Ce,Be,Ni,Nb,V,Ti,Co,Ge,Mo,Cd,Li,Te,W,Ag,Si,Bi,Sn等33种无机元素的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20.
用SEM、EDS、TEM对L2/16MnR爆炸焊接界面反应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区是由非晶、微晶、准晶相和多种Fe、Al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组织;化合物种类有Al3Fe、Al2Fe、Al6Fe、Al5Fe2、AlFe。分析了反应区和混合组织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